幣圈子解析:跨鏈的比特幣還是“真正”的比特幣嗎?

買賣虛擬貨幣

2019年被認為是跨鏈元年,備受矚目的Cosmos 、IRISnet於3月先後啟動主網,11月跨鏈協議IBC上線後,有望實現互聯。Polkdadot也將於今年4季度啟動主網。在跨鏈生態到來之際,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跨鏈的BTC還是“真正”的BTC嗎?

這個問題是MakerDAO中國區負責人潘超在巴位元SheKnows社群直播中提出的,筆者覺得蠻有趣,於是採訪了很多業內人士。大家的回答總體上分為“經濟”和“技術”兩個視角,我們分別來看。

經濟視角1:算是負債

跨鏈後的BTC“算是負債”,F2pool&Cobo錢包創始人神魚表示,這也是大家的普遍共識。Cdot創始人劉毅的觀點類似,他認為從資產角度看,跨鏈後的BTC是BTC承兌匯票,因此有一定的兌付風險。

經濟視角2:金本位下的美元

翼太源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曉寅認為,跨鏈後的BTC不是“同質”的BTC,但可以看作有BTC背書的資產,背書的有效性取決於跨鏈方式和假設。他用“金本位下的美元”進行了解釋。

這類似於金本位下的美元,不過佈雷頓森林體系靠中心化的背書來支撐“跨國”後的美元或法幣,看起來強大實則脆弱。如果兩條鏈本身和跨鏈都可以做到去中心化,背書就強大很多了。

金本位下,每個美元的發行需要相應黃金鎖定,但是後來發現使用者慢慢的轉化為了對美元本身的信任,另一個例子是USDT。脆弱是因為依賴單一組織,可以改規則。真正跨鏈則可能做到靠技術保證背書(鎖定資產)安全,並限制發行。

經濟視角3:僅體現所在鏈的購買力

Wanchain亞太市場負責人葉偉認為,跨鏈後的BTC,就像是美元被兌換成了人民幣後,只能提現人民幣購買商品的能力。人們的直觀感受是跨鏈BTC和BTC的購買能力相同。可是一旦跨鏈BTC所處的鏈崩塌,跨鏈BTC無法兌換或等額兌換回BTC時,那麼跨鏈BTC的價值也將崩塌。

老美來中國,他把美元換成了等額人民幣,他手上的人民幣還是美元麼?不是,但他的人民幣和之前的美元仍都是貨幣,有著共同屬性,都能換取商品和服務。他要回國,他還能把人民幣換回美元。BTC和跨鏈後的BTC道理類似吧。

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兌換關係是由兩種貨幣購買力等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是浮動的。美元換成人民幣,其價值只體現在用人民幣購買商品的能力;只有換回美元后,才能重新體現美元生態下的貨幣購買能力。

同理,從BTC到跨鏈BTC,可以理解成匯率是固定的,按1:1。跨鏈BTC,其價值同樣只體現在其所處鏈的生態環境中的購買能力,但因為匯率是固定的1:1,且跨鏈BTC很容易能跨回到BTC,所以人們的直觀感受是跨鏈BTC和BTC的購買能力相同。但是,一旦跨鏈BTC所處的鏈崩塌,跨鏈BTC無法兌換或等額兌換回BTC時,那麼跨鏈BTC的價值也將崩塌。

技術視角:取決於跨鏈閘道器的可靠性

在RenrenBit創始人趙東看來,目前沒有完美的跨鏈方案,大多是閘道器方式。比如你把BTC存在我這兒,我去發一個“趙東BTC”在鏈上流通。

“從技術角度看,跨鏈的BTC是代表BTC的本地token,具有完全的可程式設計性。跨鏈是把btc鎖定,在目標鏈上生成BTC的vouchers,vouchers在目標鏈上是本地通證,可以用智慧合約進行管理。” Cdot創始人劉毅表示。

“BTC的鏈擁有最高等級的安全和去中心化,跨到別的鏈上的“BTC”憑什麼擁有同等的價值?“幣信COO熊越質疑到。

比原鏈技術長朗豫認同跨鏈的btc和btc是不同的,因為承載的網路算力不同。但他認為,不能簡單等於“負債”,跨鏈的BTC失去了部分算力保護,但得到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

Wanchain創始人呂旭軍也認為,跨鏈BTC也就是對映或者代理的token,只要用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的方式保證它的對映關係是一對一的,不會有被攻擊的風險,用起來跟真的一樣。

“取決於跨鏈閘道器的可靠性”巴位元&比原鏈創始人長鋏總結到。

這引出另一個話題: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跨鏈協議,最大可能規避風險?

區塊鏈記錄的是價值,跨鏈的也是價值。如果說單一區塊鏈解決的是分散式情況下如何精確記賬的問題,那麼跨鏈就是要解決兩個分散式賬本發生token轉移時,如何精確記賬的問題。

跨鏈概念的鼻祖毫無疑問是Sidechain的提出者——Blockstream團隊。他在論文中對於跨鏈涉及到的難題,提出了雙向錨定的方法。

中繼/側鏈模式在BTC-realy體現比較多,相當於在以太坊當中建立一個智慧合約,如果BTC發生了轉移,透過智慧合約的驗證,就會在以太坊上自動履行權益,進行轉賬交易。

雜湊鎖定模式目前被廣泛應用在閃電網路當中,在A鏈上產生一個隨機數和雜湊值,把雜湊值傳送給B鏈,B鏈對雜湊值驗證之後,就可以接受或轉移資產A鏈的資產。不過雜湊鎖定的模式主要依賴時間戳,而且對於智慧合約的支援能力比較弱。

Polkadot擁有一個比任何跨鏈方案更加巨集偉的設想,他提出的機制不只是要解決跨鏈的問題,還是要創造一種異構的,具有可擴充套件性的架構。Cosmos在某些理念上與Polkadot相似,也希望創造一個異構的系統解決跨鏈問題,它還引入了Hub與Zone的概念。

Wanchain跨鏈文件中寫到:所有跨鏈協議都繞不開兩個難題:一個是如何透過分散式的方式驗證原鏈上的交易狀態;另一個是跨鏈交易要確保原鏈上的token總量不會因為跨鏈而減少或增多。

近期釋出的比原鏈《MOV:下一代去中心跨鏈Layer2價值交換協議》白皮書中指出,一個完備的基於開放式閘道器的 跨鏈協議大致需要滿足以下四點設計要素:

(1)閘道器的去中心化治理,即跨鏈和資產託管的去信任; (2)跨鏈事件真實性證明,透過維護輕節點同步區塊頭機制對跨鏈交易的存在和 確認進行驗證; (3)統一跨鏈協議的資料格式,確保整個跨鏈路由環節的原子性和安全性; (4)跨鏈訊息有效性證明,透過巡查官等監督機制防止極端作惡情況發生。

比原鏈創始人長鋏表示:“雜湊時間鎖是原子交換,但不靈活,基於側鏈中繼的跨鏈閘道器是主流。而比原鏈是OFMF,多籤+門限,很巧妙的方案。”

縱覽眾多跨鏈專案的解決思路,本文無意深究技術細節,只是想給大家帶來這樣的思考:跨鏈的BTC還是“真正”的BTC嗎?隨著跨鏈生態的完善,資產透過跨鏈的方式進行轉移馬上就會實現。我們需要關注跨鏈閘道器的可靠性,因為它決定了跨鏈資產的價值。

在採訪和討論的過程中,更多的疑問被提出了,比如:閃電網路中BTC是真正的BTC嗎?交易所裡的BTC是真正的BTC嗎?請在留言中,寫下你們的思考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