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的真身找到了?原來不是日本人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之所以傳奇,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得知誰才是這種著名加密貨幣的創造者。 
《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Cash System)一文在網際網路橫空出世,距今已有十年時間。寫出這篇論文的天才所描繪的數字貨幣,如今的價值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但他並未透露自己的身份,只留下了中本聰的化名。如今的媒體每每描繪中本聰,總是離不開“神秘”這個形容詞。比特幣之所以傳奇,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得知誰才是這種著名加密貨幣的創造者。雖然如此,這份白皮書的作者究竟是誰,如今卻已有充足的證據。如果你認同“奧卡姆的剃刀”(Occam’s razor)這個哲學原理,即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往往就是正確的那個,那麼中本聰的身份就幾乎不存在疑問了——至少在筆者看來如此——他是一個50歲左右的美國人,名為尼克·紹博。筆者第一次聽說這個人,是在六年前報道科技網站Gigaom的比特幣大會時。然後就像現在,加密貨幣的圈內人士不願意公開表示紹博是中本聰,但是在私下的交談中,好幾個人向筆者透露:他們認為是紹博創造了比特幣。
許多外部證據都支援這一結論。權威記錄比特幣早期歷程的作品《數字黃金》(Digital Gold)的作者納撒尼爾·波普爾描述了紹博早期的文章如何描繪了比特幣的架構,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發表後不久,他如何邀請其他人幫助他“編碼一個”。他的個人經歷也很符合。與其他疑似中本聰的人(很快就會討論到他們)不同,紹博的專業背景很對口。他是一位計算機專家,一位熟練的密碼員,據說也是名法學學者。他自由主義的世界觀也與中本聰一致,後者在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鏈中編碼了一條譴責銀行緊急援助的訊息。我在今年紐約的金融會議上見到紹博時,他正大談隱私問題,以及對於不需要信任第三方的金融系統的需求——這是中本聰白皮書中的核心觀點。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中本聰就是紹博。不過至少在我看來,讓這一結論擺脫嚴重質疑的,是2014年的一次語言分析。這次語言分析由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司法語言學中心(Centre for Forensic Linguistics)展開,他們將中本聰的論文與12位被認為可能是比特幣創造者的作品進行了對比。結論呢?“語言學上看,紹博的作品與比特幣白皮書的相同點多得不可思議,其他候選人遠不能及。”依據奧卡姆的剃刀理論,中本聰就是紹博。同理,其他中本聰候選人的情況要複雜得多,因此可能性就大為降低。網站Breaker於上週釋出了一篇文章,題為“瘋狂尋找中本聰”,這是一位記者試圖尋找比特幣創始人的經歷,很有參考價值。隨著線索逐漸明瞭,其他中本聰的候選人都不符合條件。其中包括克雷格·賴特,他是唯一自稱為中本聰的人,但是那些支援他說法的技術陳述已經被證明為假,加密貨幣領域的許多人都斥責他為騙子,其中還包括維塔利克·布特林(以太坊創始人)。這讓紹博成了唯一可信的中本聰人選。(證據是否無可爭議?並不。我相信他是中本聰嗎?絕對相信。)不過,某個反對意見阻止了該問題蓋棺定論:紹博屢次否認自己是比特幣創始人。他在2015年給Popper的文章中寫道:“所有這些推論讓我受寵若驚,但是錯了——我不是中本聰。”
為什麼要否認?原因有二。首先,“中本聰”有充分的理由不暴露身份。與中本聰繫結的區塊鏈錢包裡有超過100萬個比特幣,價值數十億美元。暴露自己中本聰的身份,會立刻引來政府、稅務部門和一系列罪犯的關注,保持匿名會安全得多。同樣,紹博很重視隱私(有些人將其稱為隱士),可是一旦承認自己是中本聰,他就會立刻變成被媒體和粉絲包圍的名人。中本聰保持匿名的第二個理由更加微妙,但卻十分重要。他的身份一旦暴露,就會降低比特幣誕生的傳奇性。像許多宗教一樣,比特幣的吸引力有一部分正是來自它的神秘。比特幣的信徒和記者都喜歡中本聰的神話,讓它降格為一個美國人發表論文的平凡故事,會讓整件事情樂趣大減。

所以,即使有可靠證據表明中本聰就是尼克·紹博,輿論依舊認為比特幣的誕生是個謎。所有人都更喜歡這種論調。不過至少在比特幣誕生十週年的這一天,讓我們為了這一優秀的加密貨幣和出色的工作而向紹博表示祝賀吧。


更多數字貨幣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