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研發進入快車道!兩次實驗效果良好

買賣虛擬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下文簡稱“央行”)在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中指出,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實際上,國家發行自有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2019年1月,國際清算銀行(BIS)釋出的《謹慎行事——央行數字貨幣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央行中有70%正在參與或將要參與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工作或研究。報告稱,BIS也支援世界各國央行努力建立數字版本的國家貨幣。

對於中國而言,無疑是較早開始探索法定數字貨幣技術的國家之一,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開始論證其可能性;2016年1月,中國央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明確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2017年1月25日,央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在該平臺試執行,併成立研發中心持續完善。截至目前,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已有五年時間,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研發進度和發行時間點,但實際上監管層面曾在不同渠道將央行數字貨幣的性質及設計情況向外界公佈。

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曾在某次會議上談到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解時認為,法定數字貨幣應該是採用數字化貨幣形式、具有法定地位、國家主權背書和發行責任主體的數字化貨幣。10月12日,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在國際電聯第一次法定數字貨幣焦點組工作會議上指出,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有價值錨定,能夠有效發揮貨幣功能,且法定數字貨幣有信用創造功能,從而對經濟有實質作用,這些是私人數字貨幣無法比擬的優勢。此外,法定數字貨幣還具有穩定貨幣價值功能。

此外,姚前還談到,相較傳統貨幣而言,數字貨幣優勢體現在三點:

1、減少交易、貨幣流通成本,提高週轉速度和效率

2、央行擁有權威完整資料,有利於貨幣供應總量調控

3、能夠實現高效資金流追蹤,反腐敗反逃稅等

姚前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是私人數字貨幣無法比擬的優勢。法定數字貨幣有價值錨定,此外,法定數字貨幣有信用創造功能從而對經濟有實質作用。

此外,姚前在公開發表的一篇關於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框架中提到,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投放體系,是在遵循傳統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須選擇對現有貨幣體系、業務架構以及基礎設施衝擊最小的方式。

現任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也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成員在和鏈上財經溝通時也提到,央行在2016年啟動的票據交易平臺,就是為了去做一些數字貨幣方面的技術驗證。他表示,雖然實驗成果整體反饋是良好的,但是金融領域有它的特殊性。監管部門對區塊鏈這種創新技術還是持謹慎態度。還是需要在可控的環境下能夠進行一些長期的反覆的測試和驗證,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驗證之後,再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推廣。

時間進入2019年,央行的反覆驗證還在繼續,同年5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開發的PBCTFP貿易融資的區塊鏈平臺在2019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上正式亮相,其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並已落地。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PBCTFP平臺上已經搭建了4個區塊鏈應用,有26家銀行參與,實現了1.7萬筆業務,超過40億元的業務額。

雖然兩次實驗都反饋良好,但相比於中國龐大的金融市場,兩次實驗的體量還不足以讓央行放心,這也顯示了中國人民銀行在該領域的謹慎。有業內人士向鏈上財經表示,一方面是研發時間差不多了,再加上Facebook的Libra的刺激,央行在加速推進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計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