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orce楊民道:DeFi 價值捕獲要從資產和功能維度深耕

買賣虛擬貨幣

原文標題:《dforce 聖盃之路之三駕馬車(直播回顧)》
撰文:dforce


這場直播是 dforce 創始人民道對產品線與戰略規劃的第一次詳細解析,大綱如下


  • 反思和 defi 風控模組設計
  • 協議矩陣和戰略規劃
  • 協議拆解


反思和 defi 風控模組設計


回顧 lendf.me 在駭客事件之前的資料,dforce 用短短几個月時間達到了全球 defi 鎖倉排名第 5 名的成績。



無論是 dforce 的快速成長、戰略角度或是事故發生的風險思考,我們希望把這些都分享出來成為行業借鑑。


在去中心化借貸市場中 dforce 一直保持靈活與快速的策略接入有潛力的新資產,短時間成為最全最靈活的穩定幣借款平臺,法幣穩定幣借款量也是所有借貸平臺第一名。


但 dforce 的創新與發展速度也伴隨來風險,4 月 19 日當天的駭客事件給我們帶來深度的思考,詳細覆盤可以看 dforce ama 還原 lendf.me 駭客攻擊事件始末。


以下是 dforce 總結了我們對風控模組的思考


  • 接納新資產的稽覈流程
  • 資金池模式,單一借貸額度舉債額度限制(類似 makerdao 的 debt ceiling)
  • 混合模式,單池模式的抵押物之間不打通,解決借款人風險不對等問題。
  • 中心化的預警監測及協議終止
  • 資產和流程上鍊


協議矩陣和戰略規劃


從今年來看,defi 與 cefi 間的邊界開始逐漸模糊,三大交易所投入自身的公鏈還有穩定幣建設中,我們怎麼看 defi?defi 其實是一個前店後廠的模式(錢包或交易所是店,defi 是廠),未來更多的價值會開始沉澱在 defi 上。


如果對 defi 領域做一個分類,一種是功能型協議,另一種是資產類協議。


dforce 瞄準的就是最底層的協議,但是因為市場很早期,所以我們會盡量往前做一步,去捕捉應用層的使用者。


很多人常問的問題,defi 怎麼做價值捕捉?


我個人是這麼思考,看到下面的圖,縱向是資產類協議,橫向是功能性協議,價值捕捉要在兩個維度進行深耕,在國外 defi 玩家中做的最穩固的就是 makerdao,其中原因是 makerdao 不僅有了借貸功能,還有了資產 dai, 當資產 dai 被其他協議整合後,這個網路就會產生巨大效應,這種網路效應遠比功能性協議大,功能型協議在護城河是相對薄弱的會面臨到費用和流動性的競爭。



更進一步說,資產類是最關鍵的,以下面的圖為例,可以看到我們把資產類放在馬車的頭。



從現實中也可以找到印證,像 makerdao 經過那麼多動盪,還是屹立不倒是因為 dai 的資產協議。


再談到價值捕捉部分。上面三種協議是一個齒輪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組合型關係是奧妙所在,但同時也在放大風險。不過不能因噎廢食,如果沒有了可組合性,defi 本身的特性和優勢很難發揮。


協議拆解


回到 dforce 的協議矩陣作為例子,我們所有的戰略思考都與捕捉價值非常相關。下面會按照民道的演講順序,並在每個協議背後加上三大分類協助大家建立框架。


usdx (資產類協議)


先做 usdx 就是希望未來功能性協議的價值能夠沉澱在資產類,同時資產類協議也可以提供功能性協議很低廉的資本。

為什麼不單獨推穩定幣 usdx?


硬推一個穩定幣是很難成效的。可以看到連三大交易所背景的穩定幣都很難一舉打破 usdt 的壟斷格局,從接入方與地址資料驗證可以看到,即使強如交易所,推自己的穩定幣都見效不大,難以撼動 usdt 的地位。


很多人是不瞭解一個貨幣產生是多麼複雜的。


達到像 usdt 野蠻生長後的現在的地位,或是 dai 這樣的先發優勢建立的網路效應是非常困難的,即使 dai 一天的流動性不到 50 萬美金,但它依然存在。一個新的貨幣要有利息需要有借貸市場,應用場景需要有交易對手。這些依賴關係非常強。三駕馬車是互相依賴扶持的。


交易策略市場(資產類協議)


交易策略市場是什麼?我們對未來 dforce 的具有收益功能的資源做一個排列組合 , 從低風險到高風險將會有 usr、穩定幣資產存款、量化產品 token 等。


dforce swap (交易協議)


今年 dforce 在交易協議端會花很多力氣,大家可以體驗下 dforce swap 的產品。下面這張圖是以知名聚合交易協議 1inch 接入 dforce swap 作為展示


dforce swap 在大部分穩定幣幣對的報價皆為最優報價


dforce swap 會是 dforce 交易的 1.0 版本(我們支援了多數穩定幣),之後會增加 erc btc 的交易,另外在接下來 dforce 交易 2.0 版本更會擴充套件到多資產類別交易。


補充:dforce swap 與 curvefi 的區別是,curvefi 屬於自動做市商模式,會依照演算法去調整價格,但在很多情況下其實並不如 dforce swap 價格優,dforce swap 是透過接入外部專業做市商,連線了中心化交易所或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動性,在低資金沉澱下,dforce swap 的兌換價格不僅優惠還能讓資金使用率非常高。


接下來 dforce 的在借貸協議重新開啟後,我們的 dforce swap 會與借貸協議有個協同關係 , 把資金效率進一步提高。 我們本身有專業的做市商資源以及傳統金融市場背景對 dforce 切入交易領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usr (資產類協議)


usr 是一個與 makerdao dsr 類似的機制,相關文案可以看這篇 dforce 改進方案(dip001):治理投票結果,usr 是將 usdx 中一部分的穩定幣 supply 進入借貸市場中,這些穩定幣產生的利息再回頭分給 usdx 持有人或是用來回購 dforce token。


usr 對於 dforce 生態的貢獻是,賦予了 usdx 系統性利息 , usdx 利息來源於其穩定幣成分幣生息,而不需要靠借貸需求產生。


可擴充套件的 usr 系統利息還包含交易手續費,交易手續費模式的模式與 imbtc 分潤 tokenlon 上手續費模式相像,未來 usr 也會分享 usdx 在 dforce 生態中交易協議的手續費。ps: usr 系統利息 =usdx 成分幣的存款利息+dforce 相關協議的交易手續費


yield protocol (生息及借貸類協議)


yield protocol 推出後,持有任何資產都可以將其存入 dforce 合約中變成一個生息 token,這就是 yield protocol,很多人可能馬上聯想到 compound 的 ctoken, 從生息角度來說兩者有類似之處,兩者的區別是:


ctoken 僅存在 compound 自己的協議裡,而 yield protocol 是一個更加開放和抽象的架構,yield protocol 會將一部分的幣存放入 defi 協議中,包含 compund、dydx、dforce lending 等,另一部分會進入 dforce ppp(public private pool)。推出 ppp 是 dforce 經歷駭客事件後的思考,所有的借款以及清算行為是上鍊的,而且每一個借款人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借貸池 , 但是借款人需要白名單。


舉例來說,我是一個借款人,我把 eth 存入 lendf.me 作為抵押物借款,我並不想讓我的抵押物暴露於智慧合約風險下,在過往的的 defi 協議中所有的抵押物與存款皆存放在一起,但在 ppp 中借款人是可以擁有獨立的借貸池,ppp 給到了借款人更多的選擇,可以理解為私有或定製化的,抵押物會安全的存放在獨立的借貸池中不用擔心被其他人借走,這其實是對可藉資產可借額度做一個風險控制。這就是 yield protocol 設計的關鍵,ppp 池在獲得有競爭力的資金的同時,不會無限放大風險。


關於 ppp 模式的未來擴充套件性,ppp 可以給 cefi 開借貸池,給 staking 資產開借貸池,或是做穩定幣 yield protocol 的借貸池(這會是衍生性商品)的繼續抵押。還有 ppp 可以更加靈活的定製不同借款人群體,不同的借款條件。


簡單來說 yield protocol+ppp 是一個開放式+混合模式的創新。未來 dforce lending 2.0 (一個完全開放的模式),yield protocol 之後也會去相容。

從時間進度來看,yield protocol 會在一個多月後進入程式碼審計流程。


小結


dforce 龐大的協議矩陣佈局,我們正在做一個前沿的嘗試,沒有人能保證絕對的安全,這是創新的兩難,而我們將盡一切所能還有各種風控手段讓協議更安全,金融是一場馬拉松。


關於 df 代幣分發計劃,可以看這篇 df 空投方案-defi 社羣共建獎,接下來的分配流通方案後續會公佈,社群朋友對這個很關心,下一個流通方案近兩週就會公佈 預告一下 dforce 接下來的 ama 會涉及到 df 經濟模型,dforce 要做一個世界第一的 defi 團隊,我們不僅僅是 follow 國外的思考,更是有自己原創的想法。中國已經在交易所以及礦池達到了全球領先,在公鏈與 defi 領域還沒有,這其中中國團隊還具備巨大的優勢與機會。



以下為媒體與社羣問答


問題一:除了公開產品路線圖之外,市場營銷的規劃目前有什麼值得公開的細節嗎?之前的攻擊事件會不會影響 dforce 在海外社羣的口碑?未來是否會推進?有什麼計劃?(鏈聞)


dforce 的市場營銷會跟著產品路線走,在西方社羣因為這次駭客事件金額較大,很多海外社羣開發者與投資人開始關注我們。從安全性來看,很多 cefi 都被黑過,而作為 defi 我們隱瞞不了,我們認為不需要過度放大駭客事件,對 dforce 來說沒有太多負面影響,我們會用資料與產品去證明。


接下來 dforce 會更專注在中國市場,產品和協議上不搞花拳繡腿,我們就是要接地氣幹大事。為什麼是中國?昨天在幣安 101 直播中說的,巴菲特曾提到他出生於美國相當於中了一個子宮彩票(2% 的概率),創業者在中國做 defi 就如同當年巴菲特中了彩票,中國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如果你在中國做到第一,在世界一定是名列前茅。


問題二:你們認為現在 defi 社羣的新產品大多數是突破性創新還是漸進性創新?dforce 的新產品屬於哪一類?(鏈聞)


很多國外的 defi 專案創新大多是花拳繡腿的,在傳統金融裡每一條業務線都是需要經過很多驗證的,每一個嘗試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對於 dforce 來說,在戰略上我們是突破性創新(作為協議矩陣的互相聯動),在戰術上我們是務實漸進的創新,我們會去看哪些協議是已經被驗證過的,這需不需要很多創新?不需要。現在選擇做 dforce swap 也是因為穩定幣交易在市場確實是有需求的。


問題三:dforce 矩陣佈局核心策略是什麼?具體有哪幾款產品?希望達到什麼目標?(鏈聞)


dforce 三駕馬車的協議矩陣就是聚合,上面直播中也提到了不少。西方創業者沒有見過中國創業者怎麼競爭的,中國團隊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問題四:經歷駭客事件後,會在安全問題上進行哪些相應的舉措?(鏈聞)


關於安全方面,我們在不同協議上會做出不同的安排,將可以隔離的風險進行切割,這個可以在直播最初的風險反思中看到。


問題五:在 defi 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邊界怎麼定義?比如這次有觀點就是 dforce 團隊不需要用中心化的方式找回資金,與去中心化的思想不一致。但其實中心化與去中心化應該是相互結合的,這個度怎麼來定比較合適?(區塊律動)


我個人更喜歡用 open finance 這個詞,大家太把 d 去中心化當一回事,過於把 d 意識形態化。舉個例子,usdt 就是很草根,透過去中心化成長起來,但 usdt 鑄幣過程又具備中心化特質,你說它屬於 defi 嗎?對於一個專案不要過早搞去中心化治理,在還沒找到市場定位時強調去中心化治理會消耗過多沒必要的資源,比如 makerdao 每一次開會協調就需要 1-2 個人全職做這件事,對於 makerdao 這麼成熟的專案可能可行,但是對於大部分早期還沒有可驗證產品的團隊,那是極大的負擔。


另一方面在駭客事件中有人提到駭客盜取後作為 defi 協議可以不用理會,這樣完全甩鍋的思維是不靠譜的,雖然去中心化理論上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但對於一個負責人的團隊來說,就是要盡一切力量把資產找回來。在中國使用者看起來,出事了不能歸責到協議之上,找不找的回來和是否不遺餘力去找是態度問題。


抱著甩鍋思維不是一種使用者思維,很多意識形態會慢慢被市場淘汰的,將來一定是混合模式,dforce ppp 模式就是一個結合的探索。


問題六:其實在 dforce 歸還了使用者資產後,加密貨幣經歷一段小高潮,以太坊比特幣都有 10-20% 的上漲,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其實這段時間本應是 defi 鎖倉量上漲的一個期間,這也是 dforce 的機會成本。所以其實就算資產全部找回,dforce 依舊有不小的損失,團隊後續有什麼打算來 cover 掉這段時間的損失?現在也暫時掉出了 defi 鎖倉量排名第 6 的位置,後續對於重進前十有什麼規劃嗎?(區塊律動)


defipulse 的鎖倉量不是一個好的判斷 defi 專案標準,比如對於 dex 注重交易量就完全不重視鎖倉量,對於 dforce 我們不僅僅是要排名,我們做協議就是為了建立網路效應。


問題七:在 dforce 的資產類協議中,有一個生息協議(yield protocol),能否展開說明一下這個協議是如何幫助使用者「持幣生息」的嗎?其背後的原理和邏輯什麼?(星球)


idle finance 的做法是哪裡利息高將代幣分配到哪裡?dforce 的生息協議 yield protocol 更考慮的是安全問題,會優先分配到成熟的協議,比如 compound,然後一部分分配到 ppp pool,最終讓 yield protocol 的利息不會差於其它的聚合類協議。


問題八:dforce 借貸類協議中的混合型借貸市場是如何運作的?是否意味著 dforce 未來會像 synthetix 一樣支援多種混合類 token 等其他資產?(星球)


dforce 與 synthetix 的最大差別是,synthetix 屬於衍生性資產類別,有實際資產與衍生性的性資產是有很大差別,衍生性資產有很多的摩擦,而且永遠沒有確定性的價格錨定機制,這型別的自體系的衍生資產系統,很難走出自己的體系。


問題九:如果駭客盜取資金沒有追回來怎麼辦?


出事以後 dforce 就準備了戰時辦公室來應對,2 個小時內我們聯絡了多數中心化資產方來解決,隨即又向新加坡警方做報案,整個處理流程團隊是比較鎮定,對於我個人那兩天是有點懵,整個過程就像一場驚險的過山車。


如果資金沒有追回來怎麼辦?我們現在把 df 流通當做一個優先順序考慮,為什麼呢?當時 3/12 號 makerdao 虧了幾百萬美金,好在 makerdao 有流通市值,透過增發 mkr 的方式補了虧空,makerdao 可以做充分資本化再重新開始,但對於很多團隊可能就掛了。


所以有流通的代幣對 defi 團隊是有戰略性意義的。


問題十:defi 協議矩陣,這個概念和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騰訊頭條的產品矩陣有什麼類似之處,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從互相導流部分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但網際網路巨頭是封閉型矩陣,你不能用微信給抖音導流,defi 不一樣,每個協議都是互通有無。前期看似是互相競爭但本質是互相開放的,舉個例子,當 usdx 被交易聚合器聚合後 usdx 的流通性就開啟了,原本與其他幣種沒有交易對,但現在有了交易對。


為什麼比特幣以太坊可以在短期內漲幅那麼高?而 facebook 都沒有那麼快,這是因為在區塊鏈裡的網路效應與傳統的網路效應不相同,數字貨幣有更強的網路效應。


問題十一:為什麼選擇 dforce swap 作為第一個產品?dforce 過去有交易的背景嗎?


dforce 團隊是有比較深的交易背景的。在 dforce 之前,我還創立了 blockpower(資產管理)和 hashingbot (加密資產量化),我交易的合夥人也是高盛出來的,國內 defi 團隊很難找到在金融領域有一手經驗的團隊。


問題十二:dforce 提到的借貸 v2 版本是怎麼樣的規劃?比起現有的借貸協議有什麼改進?


dforce lenging v2 會有舉債資產限額,每個資產抵押率不同,每個資產接入的稽覈流程,另外我們還會加入中心化服務去監控相關的風險訊號。


問題十三:用最簡單的話向散戶形容 dforce 未來的生態?協議矩陣的閉環又該怎麼理解?


上面提過很多了,dforce 要做一個開放的協議,其中協議矩陣中有小閉環,multicoin 投資的邏輯形容 dforce 是一個 super dapp,dforce 協議可以足夠開放與外在不同協議互動是外迴圈,而協議矩陣中的小閉環是內迴圈。


來源連結:mp.weixin.qq.com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