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尋找的財富秘密是甚麼?

買賣虛擬貨幣

中國老祖宗說過一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物亡,人類的本質是逐利的,無論你承認不承認,人類基因所導致的。

西方革命導師馬克思有同樣的思想,說的更為直接乾脆:“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從而也就理解了,幣圈這樣的新興行業,到處充斥著欺詐,根本原因在於暴利,另別有用心的人已經被慾望所矇蔽,不惜鋌而走險。

歷史上在商業環境惡劣的地方淘金,一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世紀90年代,人們普遍期待政治民主化和廣泛私有化能夠塑造出一個新的俄羅斯,然而,美好的願望落空了,沒有等來俄羅斯的華盛頓和聖雄甘地,等來的卻是像貝盧斯科尼和埃克萊斯頓這樣子的商家巨賈,他們冷酷無情講求利益且不按規則出牌。

當時經濟的萎縮理論對所有希望在俄羅斯賺錢的人產生近乎致命的打擊,因為只要一旦公司賺一點錢就會被腐敗的官僚和黑社會盯上,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存活下來的企業就稱為“寡頭”,為了生存下去,許多人不得不依靠一些陰險的伎倆,當然包括欺騙大量的海外大型投資者,正由於此他們因為不擇手段的做派而聲名鵲起。

這些所謂的寡頭不費吹灰之力攫取鉅額財富,甚至到了2004年,莫斯科10億美元級別富豪人數甚至一度超過紐約。

要知道,1998年,俄羅斯出現經濟危機,並以債務違約告終聞名於世。即使到了2004年俄羅斯經濟只相當於美國經濟的零頭,莫斯科為何如此有錢?

或許對於企業來說,是否擁有巨大的市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說市場中佔據支配地位,沒有競爭才是關鍵。

首先他們需要想辦法弄到一些啟動資金,據說其中一位叫做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是靠倒賣外匯起家的。

在混亂的20世紀80年代,他把一文不值的賬面盧布轉換成盧布現金,然後又把這些盧布兌換成美元。弗拉基米爾·波塔寧據稱是靠關係贏得了一家國有銀行的控股權,之後又吸引了俄羅斯政府幾個部委和他開展銀行業務。

但這些寡頭一旦積累了原始資本,往往就改用比較常規的方式賺錢了。由於俄羅斯的商業環境存在很多問題,寡頭以外的普通人創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這些寡頭在業內的支配地位往往能保持多年。自然資源行業的寡頭們的確非常風光,但即使是化肥、化學品、糖果或菸草等普通行業的寡頭也能賺到豐厚的利潤。

研究和諮詢公司OxfordAnalytica指出,寡頭對付競爭對手的一種常用手段是所謂的“財產掠奪”:執法機構會根據小道訊息,以挪用資金、逃稅等“經濟犯罪”為由速捕企業家,然後把他們監禁起來等待審判。絕望的企業家通常會為求得程放而達成某種交易,比如放棄公司(有時候是交到國家手中,有時則是破產)。

整個過程通常是由人脈廣泛的競爭對手挑起甚至一步步策劃的。

具體做法有很多種:一種是腐敗的警察突然闖入公司,沒收賬簿,並非法變更政府註冊檔案上的所有者。還有一種是,商業競爭對手會收購目標公司的債務,然後賭路法官,讓法院宣佈該公司資不抵債。商業協會DelovayRosiva估計,過去10年發生過300萬起這類突襲事件。2012年大約發生過15萬起案例,其中有3000例宜布破產,30萬例提起了訴訟——其餘很多應該是以經營者放棄企業所有權為條件達成了和解。

這些問題讓俄羅斯論為一個商業環境非常惡劣的國家,但不主成為這類手段打擊目標的大都是中型公司。這類手段使有背景的大公司市場意爭變得微乎其微。難怪俄羅斯至少有那麼一些穿頭很欣賞這種為他們特來財富的體制。而普京總統顯然深以為然。他曾把俄羅斯的商界領袖召集起來,對他們說:“我只想讓諸位立即關注這樣一個事實:這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們透過自己掌控的政治和準政治結構建立起來的。”當然,普京本人也有脫不開的利害關係。沒過多久,他就開始無情地處置那些沒能無條件提供政治支援的寡頭,把他們投入監獄、放逐海外或剝奪他們的財產。

這些俄羅斯新富改變了很多人對貧窮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看法。這些國家也許比較窮,但從財富秘密的角度來看,它們卻是充滿機遇的樂土。如今,“寡頭”或類似群體活躍在世界很多國家,其中不僅包括俄羅斯、墨西哥和印度,還有菲律賓、埃及和委內瑞拉。

商業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才是風水寶地。大多數商人會像飛蛾撲火一樣,本能地被最大、利潤最高的市場所吸引。他們眼裡看到的是以很多零結尾的數字,這些數字衝昏了他們的頭腦。他們以為,只要能賺到那一大筆錢的零頭就已經夠好了。按照這種邏輯,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走向全球是商業策略的終極成就,因為全球化能夠增加他們涉足的市場數量。

但他們完全搞錯了。巨大的市場確實很有誘惑力,但之後你不得不開出有競爭力的價格,這樣一來,你多半就賺不到多少錢了。你也許能在巨大的市場上分享到少許份額,但這樣做並沒有多大價值。更好的做法是在小市場上追求大份額,這樣市場就可以任你左右了。

也就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國要發展民族企業和給國內企業補貼提高關稅壁壘的一種重要內在因素。

迪魯巴伊·安巴尼的公司瑞來斯來說吧,在20世紀90年代,這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合成纖維公司,以國際標準來衡量,這家公司的規模簡直是微不足道。1989-1991年,瑞來斯合成纖維業務的營業利潤率在14%-15%。當時瑞來斯幾乎不出口甚麼產品。直到21世紀初,瑞來斯仍有97%的銷售額來自印度,而以國際標準衡量,印度只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合成纖維行業的巨頭都是跨國化學品公司,比如荷蘭的阿克蘇諾貝爾、德國的Hoechst和英國的ICI。這些公司都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工廠,銷售網點遍及全球約100個國家,但它們卻幾乎賺不到甚麼錢。迪魯巴伊的利潤率高達14%~15%,阿克蘇諾貝爾的利潤率則徘徊在2%~5%,ICI的利潤率就更低了,僅為2%~4%。Hoechst則僅能勉強賺到迪魯巴伊的一半。

做全球競爭者也許令人心馳神往,能讓你那灰點構成的頭像登上《華爾街日報》頭版,但你的利潤卻會因此受損。壟斷印度國內市場的迪魯巴伊把大把大把的盧比收入囊中。也許有一些印度公司曾試圖登上國際舞臺,有些公司甚至挑戰過國際巨頭。但它們賺不到甚麼錢,因此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印記。而迪魯巴伊靠做別人不願做的生意建立起印度最大的公司,住進了自己的摩天大樓,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娶了電影明星,另一個則住上了更大的摩天大樓。肯定有人眼紅了吧。

不止有人眼紅迪魯巴,還有人眼紅區塊鏈等加密領域。

亂象叢生的加密貨幣領域正是符合在惡劣的商業環境中競爭的新興行業,傳統行業到現在才隱隱約約才看懂一點網際網路,資訊網際網路看不起區塊鏈技術,認為僅僅只是一個還沒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分散式賬本罷了,哪有革命的意義?

即使如此,區塊鏈技術冰山一角,如加密貨幣創造的財富,已經令人歎為觀止。資訊網際網路的人認為自己的行業才是正在正統的行業,殊不知,當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也被人認為是妖魔鬼怪,當時的營商環境同樣野蠻生長,騙子橫行。隨便拿一個.com字尾名網站就立即上市交易,沒有任何主營業收入,按照這個層面上來看和現在幣圈沒有主營業務收入的情況下,發個幣上市交易有任何本質區別嗎?

並沒有,2001年左右的網際網路泡沫活下來的企業屈指可數,更別提,現今網際網路行業創業者普遍存在的情況是燒錢買流量,迅速上市套現走人,此模式也廣為詬病。

上了岸的人從來是鄙視還在水中掙扎的人,是人性也是真相。

資訊網際網路陷入困境,價值網際網路卻正在崛起。至於為甚麼會崛起?因為資本在這裡,人才在這裡,焦點也在這裡,未來就會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