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星 · DeFi 課堂 | DeFi 和 CeFi 該如何選擇?

買賣虛擬貨幣


雖然“dforce 被盜”事件有驚無險, 最終以追回全部資產收尾,但是這次事件為 defi 安全再次敲響了一級警鐘,也因此在 defi 社羣引發了 defi(去中心化金融) vs cefi(中心化金融)的一波討論。


有人說 defi 和 cefi 必有一戰,因為它們提供類似的服務,比如信貸、交易、利息。但採用不同的方法,一個自治,一個合規,具有不可調和的分歧。


也有人說,defi 和 cefi 終將走向融合,cefi 正在透過 defi 謀求更開放、更透明的金融生態,中心化系統的使用者、資金可以無縫切換到去中心化系統,這一行為會促使去中心化系統快速爆發,形成一個巨大的、充滿活力的生態。


無論是 cefi 還是 defi 都離不開底層創新技術的支援,但目前的許多區塊鏈技術還未成熟,一方面無法支撐複雜 defi 對於安全性和可擴充套件性的要求,一方面也無法滿足 cefi 在安全和監管上的需要。而能同時滿足 cefi 和 defi 的需求的區塊鏈技術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筆者看來,defi 和 cefi 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在技術層面可以考慮融合兩者的優勢,達到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在使用者選擇層面,也沒有必要太過在意“de”還是“ce”,畢竟,能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才是最好的產品。


 defi 與 cefi 的定義 


自從加密貨幣誕生之初,cefi 就已經存在。但是 defi 誕生在以太坊出現後,需要依靠可程式設計性才能蓬勃發展。


defi 是 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的縮寫,也被稱做 open finance。它實際是指用來構建開放式金融系統的去中心化協議,旨在讓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金融活動。


去中心化的交易、借貸、投資等都屬於 defi 的範疇。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區塊鏈和智慧合約等技術來打造機器信任,從而替代傳統的基於人和第三方機構的信任,打造出新一代的透明、快捷、便宜的金融體系。


cefi 是 centralized finance 的縮寫,中文名字叫“中心化金融”,是與 defi 相對的一個詞語。雖然 cefi 這個詞語是最近一段時間才被創造出來,但它絕對不是新鮮事物,因為現有金融體系都是 cefi,比如銀行、證券交易所、各種金融機構。


在 cefi 體系中,第三方機構,如銀行、交易所等,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資料中心等平臺的經營,僅成本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defi 與 cefi 的各自優勢 


毫無疑問,現階段 cefi 無論在使用者量還是資金量中都佔據著絕對主宰地位,defi 離 cefi 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defi 還很年輕。maker 初創不久,compound 只有不到一年的歷史,但這兩者的資金池加起來已經有 5 億美元了,這個增速難以置信。


cefi 優勢:


1、使用者體驗,cefi 的使用者體驗要遠高於 defi,雖然我們很看好 defi 的發展,但是,目前 defi 更像是大戶用來套利和資產升值的工具,因為超額抵押率,以及軟體的操作難度,很多散戶因為體驗感差而拒絕使用 defi。相反,cefi 的 ui 和 ue 設計就更加人性化,很容易上手操作,很多 cefi 平臺還會針對新手和老玩家設計不同的交易策略。


2、流動性,cefi 的流動性要遠高於 defi 的流動性,根據資料分析平臺 alethio 的分析,以太坊 2019 年所有 defi 平臺單日最高交易量未達到 15000 筆,連幣安自己一天交易量的一半都達不到,而且 makrdao、compound、uniswap、augur 這些專案之間存在很多重複使用者,可以看出 defi 使用者整體規模較小。


defi 優勢:


defi 是構建在區塊鏈之上,被稱為通用的基礎架構層,因此,defi 可以被看作是這個基礎架構之上的 dapp 叢集。這使得 defi 擁有了去中心化的核心特性。其主要的優勢包括:


1、defi 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是允許審查制度受到抵制,允許不分社會地位的全球參與和分發可信任的第三方。


2、defi 將區塊鏈作為技術基礎設施可實現相對高速和低成本的交易/結算、不可變的金融合約和合約自動。


3、defi 應用程式通常允許使用者保留私鑰,這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稱為非託管。不存在可信的第三方,由使用者完全掌控這些資金。


4、提高生態系統的透明度,從而提高價格和市場效率。由於不存在不對稱資訊且個人利益受透明協議約束,因此委託代理人風險最小。


5、defi 推崇網路效應,透過獨特地組合不同的 defi 應用程式來實現許多創新。


例如,最大的活躍 defi 合約在沒有銀行賬戶,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鎖定了 1000 萬美元,且客戶能夠始終擁有這些基礎加密貨幣。這與 cefi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統的金融行業將大量的資源分配去建立一個信任的系統,而這是以嚴重的中心化(例如 too-big-too-fail 的銀行)、透明度(例如 2007 年危機)和許多國家的審查/歧視為代價的。此外,該系統未能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一筆跨境交易平均需要 3 個工作日,費用約為 6.8%。


 cefi 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cefi 在使用體驗上沒有大問題,最大的問題只有安全這一項。cefi 的安全問題可以分為道德風險、技術風險和監管風險。


道德風險


cefi 的道德風險是最為大眾所詬病的。行業最成功的應用交易所,長期面臨天價上幣費、暗箱操作、挪用使用者資金、期貨插針、惡意跑路、花式割韭菜等指控,但交易所沒有多少辯解的餘地,有的還被抓了現行。


因為 cefi 的不透明性,自證清白極難。使用者之所以選擇他們,並不是因為相信他們不會作惡(事實上大多數使用者可能認為他們一定會作惡),只是因為確實好用,安全性相對較高,且實力雄厚具有兜底意願/能力。


從這裡可以得出什麼呢?相比道德風險,使用者更看重使用體驗以及兜底意願/能力,這是頂級 cefi 被信任、被認可的根本原因。但這是頂級 cefi 獨有的特權,一般 cefi 必須有額外的好處才能讓使用者選擇他們,實現收益與風險相匹配。


技術風險


相比年齡“尚幼”的 defi,cefi 經歷了更多的被盜事件。


以比特幣被盜事件為例,2014 年佔據比特幣交易量 80% 的門頭溝宣佈被盜破產,被盜數量高達 744000 枚,對比特幣生態的打擊可謂慘烈。即使到現在,行業依然在擔心門頭溝剩餘的 14 萬枚比特幣會在什麼時候砸向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交易所有超過 100 百萬枚比特幣被盜。除門頭溝外,bitstamp、poloniex、bitfinex、youbit、binance 等眾多知名交易所都發生過被盜事件,不斷髮生的被盜事件不斷考驗著使用者對行業的信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上述損失金額較大、影響範圍較廣的被盜事件,大部分交易所都自行承擔了損失,沒讓使用者利益受損。


現在使用者相信經過多年發展,中心化安全方案已經比較成熟,頂級 cefi 一次性把所有資產全部搞丟的概率已經不大(並不是沒有),以及頂級 cefi 具有強烈的兜底意願和能力,這些加起來是使用者選擇頂級 cefi 的根本原因。


監管風險


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的監管風險,是 cefi 難以規避的。目前的法律真空狀態,是機遇也是風險。


 defi 的瓶頸 


但是 defi 猶如 2010 年前的中心化金融,還有很多的瓶頸需要突破,需要有更專業的技術和解決方法。當前 defi 主要面臨的問題:


1、使用門檻高:以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來看,defi 的應用是不好進入的,雖然說比起傳統金融服務,不需準備許多複雜的材料及經歷漫長的等候,但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中心化金融的使用形成習慣,接受新的產品、改變生活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需要花不少時間來建立使用者的信心。


2、金融風險:傳統金融服務需要準備許多資料,但這些資料會經由嚴格的稽覈及把關,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雖然花時間且麻煩,但也為使用者及服務提供者提供了相當程度的信心。然而,defi 正因為區塊鏈的特點,無需資料認證,卻隱約帶來相對應的風險,所以 defi 需要透過區塊鏈的特點完整地建立彼此的信任問題。


3、應用場景有限:到目前為止,defi 的應用場景有限,因為加密貨幣目前的實際應用仍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技術的突破是很關鍵的。


參考資料:《cefi、defi必有一戰?不,更可能融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