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金融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20)》釋出

買賣虛擬貨幣

4月14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釋出了《中國區塊鏈金融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20)》。

《報告》共計13萬字,主要包括總報告、應用場景篇、底層平臺篇、年度事件篇和附錄五個部分,在梳理分析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及其在全球金融領域應用實踐情況的基礎上,深入調研我國47家從業機構及其112項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專案,總結區塊鏈在我國金融領域應用的典型場景和基本邏輯,分析有關應用探索的潛在價值及面臨的風險挑戰,提出穩健發展的對策建議,同時精選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保險科技、跨境支付、資產證券化等場景以及部分底層平臺相關的實踐案例進行編錄,並梳理總結了2019年度國內外金融領域區塊鏈相關熱點重點事件,旨在為政產學研用各界提供研究資料和實踐參考,引導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合規安全應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助力現代金融體系建設。

《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正處在加速演進成熟過程中,在全球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日益增多,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管理部門對其應用態度積極而理性。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技術研發、標準研製、生態培育、行業管理等工作有序推進,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適用場景和應用邏輯已較為清晰,相關應用探索逐步深入,落地場景和實踐案例不斷豐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應用探索較多,與業務需求結合緊密。調研機構區塊鏈應用場景主要涉及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保險科技、跨境支付、資產證券化等,分別佔比32.6%、11.2%、11.2%、7.9%和6.7%。

二是參與主體多元,探索路徑有所差異。國家網信辦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情況顯示,涉及金融領域的備案主體數量佔比超40%,型別涉及金融科技服務商、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呈現較為明顯的多元化特徵。

三是底層技術研發力度有所加強,普遍關注資訊保安和效能突破創新。約40%調研機構表示採用了自主研發的底層平臺。在重點調研分析的11家已採用自研底層平臺的機構中,近半數平臺已開源或計劃部分開源,多數平臺已支援每秒千級的交易處理速度,半數以上平臺在特定實驗環境下可實現每秒萬級的交易處理速度,效能對部分金融場景的應用約束有所減弱。

《報告》認為,區塊鏈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當前仍處於相對初步的階段,在技術成熟度、自主創新度、場景契合度以及制度規則完備程度等方面還面臨一些實際挑戰,迫切需要金融業界堅持科學態度和工匠精神,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基於此,《報告》還提出加強行業監管體系建設、發揮行業自律管理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方面的對策建議。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表示,始終高度重視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的跟蹤研究及其在自律管理中的實踐探索,早在2016年協會成立之初就組建了以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同志為組長的區塊鏈研究工作組,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按照“搭平臺、出成果、推標準、育人才”的總體目標,凝聚行業力量紮實開展課題研究、專業培訓和標準研製,取得初步工作成效。

據介紹,當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正基於區塊鏈理論與實務研究成果,研究建立完善區塊鏈金融自律管理機制,穩步推進區塊鏈金融應用系統通用評價規範、區塊鏈跨鏈協議、區塊鏈開源軟體測評等標準研製,探索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網際網路金融登記披露、金融APP備案管理、供應鏈金融數字資訊服務、醫療物資公益捐贈存證等行業自律管理工作,推動區塊鏈與金融更好地融合發展,助力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