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區塊鏈媒體”之“怪”現狀

買賣虛擬貨幣

自媒體在幾年前悄無聲息地誕生了,並且呈現迅速蔓延之勢。還記得“轉發贈旅行套餐”、“集贊送全套鍋具”這些活動嗎?還有朋友圈微商橫行刷屏倒賣面膜、減肥藥;另外,心靈雞湯、情感解惑成就了一眾閱讀量10W+的自媒體大V。

於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價值觀”,依靠“標題黨”和“蹭熱度”被廣為傳遞,譬如”男朋友不送一支聖羅蘭口紅就不是真愛了“......自媒體的轉發與擴散,頗有“三人成虎”的意味,一個人說有老虎你不相信,三個人說有老虎你就相信了,區塊鏈媒體圈也是如此。

現象一:200=1

目前,區塊鏈領域比較知名的媒體大概200來家,所謂“200=1”,指的是內容“同質化”問題。

“區塊鏈媒體”的同質化,最惹眼的就在於內容的高度相似。就拿昨天“位元大陸招股說明書”這件事來講,“位元大陸”是礦機行業的頭部公司,適逢“上市”這種大事,成為圈內“熱議事件”的確是無可厚非。不過,點開幾篇文章,我們發現,文章內容幾乎都非常相似:賺了多少利潤、團隊平均年齡多少、有多少次提到"區塊鏈"這個詞......

往前追溯,區塊鏈媒體圈的大事件無非圍繞這麼幾點:政策、駭客、交易所、大佬、專案方。不管哪一方出現問題,媒體便蜂擁而至。文字之外,社群活動廣泛被利用,邀請“大佬”進群做分享成為媒體們“喜聞樂見”的方式,XX學堂、XX聯盟迅速建立,但凡加上哪家商務,“進群連結”便紛至杳來,於是,“大佬”開始忙於社群遊走,我們則困於眼花繚亂。不得不說,內容同質化是一個通病,也是一個頑疾, 畢竟圈子就這麼大,話題就這麼多。找準自己的定位和風格,不單單盲從於“熱點”,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現象二:“黑”&“白”

最近這段時間,多家區塊鏈媒體大規模裁員,究其原因無非是專案短缺,資金不足。然而,作為媒體——一個傳遞資訊價值的存在,難道不應該是內容取勝、作品為王嗎?依靠專案方的資金作為支撐,這樣的媒體恐怕很容易成為喊單、拉盤的“槍手”。

事實的確如此,究其根源,就在於區塊鏈領域流量的稀缺、利益糾葛的龐雜。上面我們提到,區塊鏈領域的大事件無非圍繞這麼幾點:政策、駭客、交易所、大佬、專案方。這些機構或者個人,每每出現什麼問題,總會呈現出一片“黑稿壓城城欲摧”的氣象。甚至,自媒體會劃分陣營,頗有“美蘇爭霸”,一派親“美”、一派親“蘇”之勢。這些所謂的“媒體人”大筆一揮,把”黑稿“投向各大社群,透過層層轉發,事態就會無限發酵。別小瞧了“黑稿”,“黑稿”除了自帶“抹黑”功能,還能“創收”,我們稱之為“碰瓷”:想刪負面?付錢呀!

“黑稿”通常是“標題黨”,比如說:“金童玉女原是雌雄雙盜”、“XX專案驚現史詩級漏洞”、“XXX的血淚史”......比起“黑稿”的費盡心思,“軟文”的內容就顯得更直白了:千迴百轉中,無一不透露著自己的團隊或專案是多麼的可靠,順帶附上俊男靚女的商業照。抹黑洗白、非黑即白,區塊鏈媒體的“黑稿”和“軟文”交織在一起,好不熱鬧!

現象三:底線<利益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面前,底線變得”深不見底“。

某區塊鏈頭部媒體曾受到官方媒體的點名批評,稱其包含不實資訊、對投資者產生誤導。資訊何來呢?要知道,媒體平臺發專案軟文是明碼標價的,付費即可“粉飾太平”。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直接言明:“想要作勢和護盤,就得讓區塊鏈媒體人先賺一筆”。具體的操作其實很簡單,當幣價下跌時,專案方透過在媒體平臺上釋出“看漲”軟文帶動市場情緒,進而帶動價格的上漲。而普通人進入區塊鏈是想要“一夜實現財富自由”的,哪裡通曉GitHub、主鏈程式碼,甚至白皮書都不看的,媒體只要稍加“引導”,“韭菜”就被穩穩地種上了。

此外,區塊鏈自媒體的遍地開花還為區塊鏈大會增添了繁榮的表象。主辦方求媒體曝光,媒體求一手資訊源,二者一拍即合。舉辦一場大會,合作媒體動輒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一些媒體甚至在不太瞭解大會內容的情況下就奉上Logo求露出。回想今年五月舉辦的那場區塊鏈大會,主辦方請來偉人特型演員致辭,這個行為引發眾怒,於是,參會媒體代表爭搶著前去摳掉自家Logo,場面何其尷尬。

結語

《區塊鏈與下一場媒體革命》中寫道:抄襲者生,原創者死;低俗者生,高雅者死;不垂直必死,不服務必死。區塊鏈是大為看好的行業,區塊鏈媒體如何能夠跟得上技術的發展,從而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顯然,依靠寫黑稿、做槍手不是正途所在;而憑藉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基於通證系統中的共識機制,去實現媒體行業利益的合理分配,或將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