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治理之權利下放的限制

買賣虛擬貨幣
分散式賬本技術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它允許多個節點透過點對點網路連線,從而每個節點都可以訪問相同的資訊,並且與最初的價值相同。這意味著網路不允許單個節點在系統中擁有比其他節點更多的特權。可以說,本文將分散定義為一個網路,它允許所有節點平等地為流程做出貢獻,同時確保每個節點都可以訪問並驗證其他節點提供的所有資訊。相反,如果節點的子集具有某些獨特的職責,則基於區塊鏈外部建立的因素,區塊鏈將自動減少分散。例如,根據社會中的某種狀態定義驗證者或觀察者節點的選擇。要點:區塊鏈去中心化應允許網路中所有節點的平等貢獻和權利。對等網路必須在可擴充套件性、分散性和安全性之間進行權衡,但只能實現兩個目標。本文將著眼於權力下放,特別是“客觀分權”與“主觀決策”。目標決策可以根據預先定義的標準確定兩個或幾個結果之間的正確答案。例如,在基於拜占庭容錯(BFT)的共識中,如果2/3的節點就相同的結果達成一致,則達成共識。對於相同的結果和達成共識,要麼投2/3票,要麼不投。這很簡單。相反,結算dApp需要來自各個節點的輸入以進行爭議解決,並不允許所有參與者知道和驗證所提供的資訊。提供了兩個引數點,它依賴於資訊接收者的視角來與任一個節點建立聯絡。這將是主觀決策的一個例子。要點:這篇文章將集中討論客觀決策與主觀決策的分許可權制。主觀決策允許結果模糊不清,而客觀決策則不允許。加密專案透過其網路架構提供不同程度的分散。根據共識設計、區塊鏈狀態和治理,分散程度各不相同。無論區塊鏈的設計如何,分散都受到技術和社會障礙的限制,包括Oracle資料、治理、社會規範和期望。Oracle資料
區塊鏈依賴於預言機來接收外部世界的資訊。預言機的資料來源於網站,書籍,測量裝置,體育比分等資料。我們每天接收的大部分資訊都是由報紙,電影片道,書籍作者或出版物等中心實體提供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對我們定義為可信和值得信賴的來源做出自己的決定。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考慮了作者的背景、資訊來源,或者一般來說,我們與該來源的關係。

區塊鏈應該是去信任化的。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知道誰在另一個使用者的公鑰地址後面來驗證提供的資訊。因此,我們不能將同樣的邏輯建立在分散系統的知情決策集中系統的基礎上。資訊已經在鏈上建立,因此可以輕鬆驗證,或者脫鏈實體儲存資訊。在後者的情況下,必須以無信任的方式將資訊提供給區塊鏈,以便它們可用於智慧合同決策。問題是沒有可驗證的方法從集中源向區塊鏈提供資訊。如果Alice不知道資訊的來源,Alice如何知道Bob的資訊是值得信賴的?

目前,這個問題可以透過觀測者節點“解決”,Alice不僅會詢問Bob的資訊,還會詢問Charlie、Daniel、Ellie和其他一些人。然而,這隻能用於客觀決策。觀察節點在主觀決策中是不可信的。假設區塊鏈必須知道誰贏了足球比賽才能解決一些預先安排的賭注。它將允許所有參與者或特定的參與者群體提供他們對遊戲結果的瞭解。所以Bob,Charlie,Daniel,Ellie和其他一些人會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展示他們的資訊。Alice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然而,她得到的答案越多,她就越相信這些答案的平均值或最頻繁的答案。假設提交結果的人越多,遊戲的結果就越準確。

在這種情況下,結果可能仍然是黑白的,或者X隊得分,或者他們沒有得分。個人對他們認為應該得到正確結果的信念並不重要。相比之下,如果Bob和Alice想解決一個爭端,Charlie、Daniel、Ellie和其他人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確實很重要。Bob會說他是對的,Alice會聲稱這個論點應該以對她有利的方式解決。然而,如果爭議的細節還沒有鏈上,爭議解決者就沒有辦法決定性地解決Bob或Alice。他們不知道Bob或Alice是否提供了正確的資訊。結果總是有偏差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系統只適用於客觀決策。

即使資訊是從機器上獲取的,例如為了確定打包的位置,區塊鏈上的節點也不知道機器在記錄之前沒有被篡改。

要點:每個節點都應該能夠驗證區塊鏈上的資訊。雖然分散式網路可以允許節點或確定的節點子集向區塊鏈提供資訊,但是在客觀資料的情況下,資訊才是準確的。單個節點提供的主觀資訊無法在鏈上驗證。

治理

治理可以定義為管理共同激勵的決策背後的原則。我將提出一個有爭議的主張,即如果區塊鏈依賴於鏈下決策或鏈下和鏈上決策之間的混合方法,則沒有完全分散的區塊鏈。

鏈上決策是基於鏈投票的任何決策,其中任何一個節點或節點的子組證明了它們是可信的,可以對一個結果進行投票。一般來說,在系統中丟失更多的節點被認為是更值得信賴的。例如,這可以透過向網路提供利益,冒失去其“重要性”或投資其他資源的風險來實現,例如,工作證明(PoW)共識中的處理能力。與鏈上治理相比,鏈下治理總結了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鏈下形式做出的任何決策。這通常包括開發人員社羣和任何其他參與討論的人。我不會在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這兩種方法的細節、優點和缺點。對於那些感興趣的人,您可能想了解Vitalik和Vlad關於區塊鏈治理的想法。

雖然我不支援鏈下或鏈上決策或混合模型的有效性,但我相信它限制了分散。在一個真正分散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參與決策,人們應該能夠組織自己達到共同的目標。治理提供了形成群體的機制,從而在系統中獲得權力。

鏈上民主的弊端

目前,dPoS可能是最接近鏈上民主的。它允許節點放在其他節點上,並且擁有最多的節點可以做出網路決策。 dPoS允許節點接收大量抵押。一個單獨的節點無法將其中一個委派節點投票(方案1)。但是,如果我不喜歡本地治理的決定,那麼我可以開始一個分割槽,並試圖整理出有利於我的事情。鏈上治理不允許這種行為。

與dPoS相比,Proof of Stake允許單個節點提供更多的抵押,併成為委派節點過程本身的一部分。這比說服一組節點放棄另一個結果要容易得多。(情景2)

最終,只有每個使用者都有一票,才能進行連鎖投票。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每個使用者都可以建立多個地址以進行多次投票。因此,鏈上治理衡量財富的投票。使用者提供的抵押越多,投票的價值就越高。這僅僅增強了一個財閥統治,富人統治著這個系統。因此,有效的鏈上治理目前是不可能的,而且應該完全避免。

要點:區塊鏈只有在完全實現鏈治理的情況下才完全分散。然而,有效的鏈上治理是不可能的,因為使用者不能註冊他們的身份。因此,選票是以財富來衡量的,這並不能提高網路的平等性。

如果首先由於各種原因應該避免鏈上治理,那麼對分散的某些限制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同時對系統中的使用者來說可能並不重要。這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中,使用者可能不介意誰在做決定,而在其他場景中,透明和防篡改的決策至關重要。想象一下你的房東可以隨時改變你的合同。這可能會影響你的財務和情緒水平(壓力)。因此,在事先商定的框架(如法律和合同)內,對您而言,任何決策都必須事先進行討論。相比之下,誰給你上咖啡並不重要,只要你在付錢之後收到咖啡。

因此,一般使用者甚至可能不想參與有關他們使用的服務的日常決策。儘管dApp和區塊鏈平臺根據適當的分散程度表達自己,但終端使用者可能已經足夠參與選擇性流程的決策。例如,當一個國家的人民被要求投票給他們的總統或政黨時,他們不需要做出環境或經濟的決定。為了建立選擇性決策,系統或平臺必須決定哪些流程值得讓使用者參與,哪些流程不值得。這也是一個主觀的而非客觀的決策,可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職位。

總的來說,使用者不習慣對應用程式的決策產生影響。同樣,使用者不熟悉對他們的資料和密碼負責。雖然集中式應用程式在使用者或平臺搞砸後可以使用安全網來“使事情變得正確”,但是區塊鏈期望他們的參與者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照顧好自己。這可能對一些人有利,但肯定不是對每個人都有利。在預期的使用者行為中做出這些改變是一個巨大的步驟,並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改變。

要點:權力下放對每個人都不有利。如果分散的應用程式想要獲得廣泛的使用者採用,它們必須根據可用性和信任建立當前方案來定義自己。

為什麼你需要關注治理呢?

區塊鏈必須在分散、安全和可擴充套件性之間優先考慮。雖然可以透過實施不同的設計來進行最佳化,但是分散具有根本的侷限性,我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去中心化的侷限性包括區塊鏈Oracle、鏈上治理和社會期望。區塊鏈Oracle可以向區塊鏈提供資料,例如以閘道器的形式(如觀察者節點),但區塊鏈上的其他節點無法驗證此資訊的來源。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比治理或社會限制更容易克服。我們可以透過將裝置直接連線到區塊鏈來更好地驗證鏈外資料。比之下,治理和社會侷限與人們的心態有關,人們的心態很難改變。目前,人們不希望參與日常決策。因此,期望積極的使用者參與似乎是不合理的。沿著這些思路進行推理會引起更多的關注和問題。例如,誰可以決定哪些資訊應該由每個人驗證,哪些級別的決策應該由一組知識淵博的人獨佔。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