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幣價”到“前景”,DeFi市場如何擺脫“泡沫”?

買賣虛擬貨幣

本次“不得了”對話作為峰會的預熱活動,率先開啟Defi話題討論:DeFi究竟是新時代還是新泡沫?

作者|大文

來源|鏈得得

DeFi興起於2019年,它將傳統金融產品轉變為去中心化、無信任且透明的協議,迅速成為區塊鏈領域最讓人看好的場景之一。目前,DeFi 專案已有數千個,從穩定幣到去中心化交易所、錢包、支付網路、借貸和保險平臺,再到關鍵的基礎設施、市場和投資引擎,整個DeFi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發展。

2020年9月4日-5日,已成功舉辦四屆的CHAINSIGHTS全球區塊鏈與數字金融峰會,將在中國·三亞再次揚帆起航。沐浴海南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東風與南國海島的假日風情,我們渴望您的真知、求問您的觀點、好奇您對於趨勢和未知的深刻研判。在此,鏈得得、鈦媒體、ChainDD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共建這場全球最頂尖的Defi認知與公鏈生態論戰。點選此處報名峰會。

根據DeFi Pulse的統計資料,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DeFi專案鎖定的金額從4400萬美元增長到了約72億美元。

DeFi的熱度甚至直接導致以太坊GAS價格飆升。根據加密資料網站Glassnode的資料,以太坊網路上每天的交易費費目前超過17,500 ETH(680萬美元),Gas費用的飆升是由於對鏈上空間的大量需求所致。目前Gas的中位數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17 Gwei,平均Gas價格為224 Gwei。

DeFi吸引了大批投資者,新專案也不斷湧現,DeFi似乎成為了市場的新寵兒。8月13日16點,明星專案Yam在短暫的暴漲之後單價從109美元跌到0.9美元,跌幅超過98%,資金池縮水到2.8億美元。

隨著Yam的崩塌,眾多投資者開始膽戰心驚,也不禁讓人懷疑從年初火爆到現在,讓很多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的DeFi是否還是區塊鏈投資的好賽道。

2020 CHAINSIGHTS 全球區塊鏈與數字金融峰會將邀請300+區塊鏈前沿專案與資深從業者,一同思維碰撞,全方位解析Defi的現狀與未來,同時開啟2020年地表最強三大Defi辯論:

“交易所公鏈” VS“公鏈 Dex服務”,未來誰才是區塊鏈資產生態的入口級應用?

鏈上原生Dex VS 中心化交易所Dex,未來誰更具備信任與交易價值?

加密資產交易路徑論戰: 未來屬於AMM(自動化做市商)還是Order Book(訂單簿交易所)?

本次“不得了”對話作為峰會的預熱活動,率先開啟Defi話題討論:

本期對話主題:

DeFi究竟是新時代還是新泡沫?

本期特邀嘉賓:

悟空 |貝寶金融全球合作伙伴負責人

William |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

雨晴 | Conflux生態負責人

主持人:

大文 | 鏈得得「大文觀鏈」主筆

精華摘要:

悟空 | 貝寶金融全球合作伙伴負責人 :從長遠來看,DeFi是有很大創新潛力的,隨著物聯網、5G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場景的資料都可能會代幣化,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交易市場,如果能夠用智慧合約的模式來執行這些交易,哪就有可能實現DeFi的應用真正落地,帶來效率的革命。

William |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 :DeFi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應用本身,而不是幣價;也希望市場能多一絲理性,選擇真正優質的DeFi專案,而不是炒作幣價。

雨晴 | Conflux生態負責人:交易成本直接提高了DeFi專案的獲客成本,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底層系統本身的成本和效能限制,限制著普通使用者的准入。

以下是嘉賓的分享實錄。由鏈得得編輯後釋出:

主持人:根據DeFi Pulse的統計資料,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DeFi專案鎖定的金額從4400萬美元增長到了約72億美元。DeFi 這輪爆發的原因都有哪些?Defi現在仍是區塊鏈投資領域中的一個好選擇嗎?

悟空:從大的背景來看,自從2017年-2018年ICO泡沫破滅之後,數字貨幣領域一直沒有特別大的熱點出現,在比特幣、以太坊之外的公鏈也並沒有帶來特別大的創新應用。

DeFi也一直在探索適合的應用場景,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等專案陸續也出現,但是到最近流動性挖礦模式上線,才引起比較大的關注。所以這和市場上一直缺乏能夠容易被熱炒的題材有關。

市場經過一段時間醞釀,有了一個特別容易引起大家參與的模式,加上DeFi專案的代幣價格被暴拉,引起了大家的瘋狂加入。

另外再加上流動性挖礦這樣的模型設計,大家可以交叉抵押專案代幣,挖礦新的defi專案,自己控制代幣的流動性,這些加起來,就把DeFi的價格推高了,價格上漲又帶動了更多人的關注,這就形成了一個迴圈。

從投資角度來講,所謂的好時機很難把握,而DeFi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資,所以從投資角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回報之間的平衡,但是如果交易的資產自身缺乏真正的價值支撐,商業模式的細節待確定,大部分已經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增長預期提前反應在了現在的價格裡面,只是為了交易而交易,這種持續性就有可能值得打一個問號。目前來看DeFi的farming的模式,投機性更強一些,如果真要投資的話,短期投資可能比較合適。

雨晴:今年5月份,穩定幣的市值飆升至100億。資產量積累起來後,也為搭建在資產之上的各類協議合約提供了更多創新的可能性。今年6月15日,以太坊上的借貸平臺Compound推出了“流動性挖礦”,使用者可以透過存借數字資產,為 Compound 提供流動性來獲得一定比例的 COMP 獎勵。

COMP上線一週內年化收益率超過200%,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瘋狂湧入 Compound 進行挖礦獲利。基本面資料的改善,又再度刺激了 Comp 的價格上漲,年化收益率繼續激增,吸引到更多使用者加入到挖礦的大軍。

Compound 引領行業之先,也引發了眾多 DeFi 專案如 Balancer、Yearn、YAM Finance、Curve 紛紛效仿併發行專案的治理代幣,激勵使用者參與生態建設,就此拉開整個DeFi行業的盛大序幕。

DeFi生態未來可期,但對於DeFi平臺幣的投資,我保持中立態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DeFi高收益的吸引下,仍要提高對新興DeFi合約程式碼風險和純炒概念圈錢專案的認知度和警惕性。

William:DeFi這輪爆發的原因主要在於“流動性挖礦”模式的興起,自Compound在6月中旬DeFi領域開啟這一新模式後DeFi便開啟了高速增長,鎖倉價值從10億美元增長到如今的近70億美元。

在我看來,目前DeFi領域存在的問題是,部分DeFi幣種的價格過高,現在投資有較高的風險。此外,部分DeFi專案的合約程式碼存在漏洞,沒有經過專業安全機構的審計,一旦出問題基本意味著代幣價格歸零。

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優質的DeFi確實存在一定的應用價值,並且值得投資,當然這需要投資者認真研究,冷靜判斷,而非僅憑Fomo情緒進行投資

主持人:隨著Yam事件的爆發,很多投資者開始轉向觀望態度,甚至有聲音認為DeFi已經成為泡沫。DeFi 還能繼續火熱下去嗎,是不是已經接近尾聲了?該如何看待後市行情?

William:我認為YAM的問題主要是合約存在漏洞,沒有事先做好審計。從目前看部分DeFI幣種的價格確實過高,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投資者警戒。

不過我認為,DeFi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應用本身,而不是幣價;也希望市場能多一絲理性,選擇真正優質的DeFi專案,而不是炒作幣價。

雨晴:V神說,DeFi 還不錯,但很多人低估了智慧合約的風險,DeFi 產品「崩潰」的機率很高。投資專案要回歸背後的技術創新和價值本身,同時也熟知專案風險,不能只盯著專案高額的收益率。

隨著以太坊上gas price的下降,以太坊上的DeFi熱潮似乎慢慢歸於平靜,但Conflux等新型公鏈上的DeFi生態才剛剛開始。每天不斷湧現新的DeFi專案,但大都缺乏嚴格的程式碼審計,技術層面風險還是存在的。

主持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無疑是這半年來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DEX如此迅猛的發展,意味著CEX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被吞噬。而隨著DeFi的推進,DEX是否會對CEX形成“壓倒之勢”甚至成為市場主流?

William:我覺得這並不會,我認為在未來DEX和CEX應該是互補融合,是一個取長補短的趨勢。因為隨著數字資產市場的逐漸發展,使用者的交易需求也會逐漸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一些使用者追求高效快捷的交易;另一些使用者在交易時更強調資產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

去中心化交易所作為目前傳統交易所的補充,能在未來滿足部分使用者的交易需求,提供給使用者更多的交易選擇。

雨晴:我覺得CEX 和 DEX 的核心區別建立在如何管理資產的方式上。CEX是中心化管理資產 ,一直是以來都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DEX是透過合約管理資產,資產管理方式更為安全。DeFi熱潮的興起,也推動了自動化做市商型別的DEX如Uniswap的起飛。

但是受到底層公鏈效能的限制,在以太坊Gas price不斷增高的情況下 ,以太坊上的DEX始終無法提供像CEX一樣友好的使用者體驗,一時之間也很難有絕對性的壓倒甚至取代之勢。

未來,DEX生態如果選擇在新型公鏈如Conflux的底層上發展,創新型公鏈更高的TPS和更低的手續費能使DEX設計出和CEX一樣優越的使用者體驗,發揮去中心化管理資產的優勢,進而實現市場份額上的突破。

悟空: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確實受益於最近DeFi專案的火爆,交易增長非常快。去中心化交易所也的確有自己的優勢,平臺風險小,安全相對高。但是要對中心化交易所形成壓倒性優勢,也不一定會這麼快,對於廣大的一般使用者來說,中心化的交易所從方便性上來講,更符合習慣。

主持人:目前儲備庫模式(CFMM)的DEX在以太坊網路上受到追捧,比如Uniswap、Bancor、Kyber Network,而訂單簿模式的DEX漸受冷落,我們知道交易所公鏈DEX大多都是訂單簿模式,你如何看到這兩種DEX模式,訂單簿模式會被儲備庫模式取代嗎?

雨晴:我覺得儲備庫模式和訂單簿模式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做市的方式不同,而使用者並不用感知一個交易所背後的做市方式是自動化與否。

對炒幣使用者來說,訂單簿模式的體驗更好。訂單簿DEX可以更方便地檢視交易深度,更好地制定投資策略,下單方式也更為靈活,如下單限價單等等。但是也有弊端,譬如無法共享流動性,重運營,獲客成本高。

AMM模式是透過數學演算法完成做市,可以實現低成本自動化的做市,有利於降低做市商的門檻,普通使用者也可以注入流動性成為做市商。但是交易價格由儲蓄池的資產決定,靠流動性驅動,滑點較高,近一步影響交易深度。

雖然Uniswap在流動性挖礦的熱潮下吸引了很多使用者和流量,但傳統的訂單簿模式也有其無法取代的優勢和使用者需求。長期來看二者會共存,我也相信 ,在更高吞吐量的公鏈底層下,DEX也會有機會挖掘更多創新和靈動的流動性提供方式 。

William:我的觀點是CFMM模式不會取代訂單薄模式。我們OKEx是訂單薄模式,採用集中競價制度。

相信認真研究過CFMM類DEX的人都應該注意到,該模式儘管不需要依賴訂單薄,理論上具有無限流動性;但卻面臨交易深度不足,只能進行小額交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AMM類DEX的價格機制十份依賴套利機制,即只能依賴訂單薄模式類的交易所進行定價,因為後者可以發現市場價格。如果CFMM類DEX成為主流交易形式,那麼套利機制將失靈,交易無法保證按正常價格進行。

主持人:根據加密資料網站Glassnode的資料,以太坊網路上每天的交易費費目前超過17,500 ETH(680萬美元),Gas費用的飆升是由於對鏈上空間的大量需求所致。目前Gas的中位數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17 Gwei,平均Gas價格為224 Gwei。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DEX高昂的手續費無疑已經成為投資Defi專案的障礙,同時也對投資者對專案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投資者如何在這種狀況下判斷什麼樣的Defi專案值得投資?

悟空:這個涉及到以太坊自身的容量能力問題,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如果說穩定幣的發行量超過以太坊市值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有可能粉塵攻擊就更將會更加頻繁,讓交易變得非常擁堵。

在我看來,高昂的手續費對網路長遠的影響最主要是打擊了開發者社羣繼續基於以太坊底層架構設計新產品的積極性,其測試和使用費用設立了一個准入門檻。解決方案大致就三個思路,其一是換用其他公鏈,但大部分待驗證,其二是套用二層網路,安全性也待驗證;其三是等著以太坊自身的2.0升級

從投資角度來講,所謂的好時機很難把握,而DeFi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資,所以從投資角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回報之間的平衡。有的幾個月就漲到幾十億美元的估值,這種專案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投資的時候就要有一個預期,有可能這種投資最後會歸零,所以只能用很你很小比例的錢去投,可以接受這個投資完全損失。

具體到專案,還是要從團隊、底層基本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一些評估,看看團隊是不是相對靠譜,模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最好還要能對專案的程式碼有能力進行簡單的瞭解和審查,比如上github看看專案的程式碼更新情況之類。

雨晴:DeFi高昂的手續費導致投資本金一定要足夠多才能cover基本的gas費成本。但高本金的投資會近一步增加投資風險。

以太坊的效能問題的確限制著DeFi的發展。但想要覆蓋全球化的高頻交易、小額交易,就需要考慮底層的可擴充套件性,需要更多Layer 2的解決方案,更高效能的底層系統,讓DeFi發展突破天花板的上限。

William:我覺得這高昂的手續費不是DEX本身的問題,而是以太坊公鏈的問題

未來以太坊2.0分片實現後,這一問題應該可以得到緩解。

主持人:defi主流專案主要分為借貸、穩定幣、Dex 和預言機四個細分領域。現階段 DeFi 有哪些主流專案值得大家關注?是否有進行價值投資的空間?

William:目前Cruve這個DEx專案受到大家的關注更多一些。

我們知道AMM類DEX目前尚存在兩個問題:滑點問題和無常損失問題,對於這兩類問題,Cruve都處理的很好。

先講講滑點問題,從模型上看,CFMM類DEX,如果採用恆定乘積模型(x*y=k),會導致其滑點過高,當然好處是理論上可以為交易提供無限的流動性(x,y永遠不會等於0);而採用恆定總和模型(x+y=k),可以實現零滑點,但很容易耗盡流動儲備。因此Cruve 構建了一種混合函式。

如果兩種資產的價格相對穩定,就可以降低函式中的滑點值;當儲備池中的資產流動性不足時,則迅速提高價格,實現理論上的無線流動性,這樣就實現了低滑點與流動性儲備的兼顧。

我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是無常損失問題,從理論上講,因為AMM沒有價格發現功能,所以很難解決

但Cruve卻另闢蹊徑---支援穩定幣之間的交易。穩定幣交易對的兌換匯率都維持在1:1的均值,而如果兩種資產之間的兌換價格保持穩定,在AMM平臺上進行交易時人們自然會以該兌換價格作為心理價格,那麼價格偏差將會很小,無常損失也將很低,如此一來巧妙地緩解了無常損失問題。

所以這專案是值得投資的,當然,我指的投資是參與Cruve的流動性挖礦,而不是直接買幣。

悟空:貝寶金融也是做借貸的,所以我們對借貸這個場景比較熟悉,感覺是從借貸的角度看,需要的是創造信用,而現在的DeFi專案更多的是一個鎖住信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縮量市場,比如說你鎖住比特幣,或者是以太坊,由系統自動按規則進行風控,這裡面第一確實了傳統金融市場必須的對手方風險評估,第二受限於現階段網路擁堵可能出現風控失誤,第三限制在常見的資產流轉效率,降低了槓桿效應。機會肯定是存在的,但也受限於以上幾點因素。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DeFi專案增速快,但基數仍小,內卷化嚴重,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您對defi行業的未來有什麼願景?

悟空:從長遠來看,DeFi是有很大創新潛力的,隨著物聯網、5G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場景的資料都可能會代幣化,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交易市場,如果能夠用智慧合約的模式來執行這些交易,哪就有可能實現DeFi的應用真正落地,帶來效率的革命。

就比如說如果大家都是智慧汽車,一個人去機場想開快一點,就可能支付某種代幣讓前面的車把路讓給他優先透過,類似這種應用。

所以,DeFi要想走出內卷化,還需要基礎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公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結合起來找到有真正價值的應用場景,才能實現突破。如果交易的資產自身缺乏真正的價值支撐,只是為了交易而交易,這種持續性就有可能值得打一個問號。

雨晴:首先,DeFi產品在產品設計上應該降低使用者的使用門檻,使普通的小白使用者也能直接上手操作使用。

其次,DeFi產品應該降低使用者的交易成本。發動流動性挖礦的借貸協議Compound聲稱由於以太坊手續費成本太高,正在考慮基於別的公鏈和Layer2區塊鏈構建開發。可見交易成本直接提高了DeFi專案的獲客成本,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底層系統本身的成本和效能限制,限制著普通使用者的准入。

Conflux也希望能彌補以太坊的不足,為更多的小額轉賬、小額支付、小型玩家創造更多應用的空間和可能性,做到既對開發者友好、又對普通玩家公允,使得人人可參與、人人可收益。傳統金融市場裡一個資產類別價值就約2、3萬億美金,而整個DeFi市場份額在流動性挖礦的熱度助力下的也不過100多億美元,僅僅處於初級的發展階段,遠難企及傳統金融市場的量級 。

流動性挖礦只是一種專案方選擇的社羣激勵模式,DeFi的應用場景大多侷限於以太坊上,使用者也侷限於圈內的巨鯨使用者,DeFi背後承載的金融藍海遠遠巨集大的多。目前最大的DeFi應用,穩定幣USDT就有很大一部分用於跨境支付、國際貿易回款、資金轉移、價值儲存等,從小眾的加密領域走向跨境支付結算等主流應用場景。

隨著更多創新型資產上鍊如傳統金融資產上鍊和更多創新型公鏈加入,會給DeFi創造、擴充套件更多生態應用場景 。在迴歸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價值的情況下,DeFi的市場前景前途無量。

William:“內卷化”這個詞最近好像挺流行的,但不希望濫用這個詞彙。在經濟學上,一般是某一生產要素數量達到一定階段後,出現邊際產出減少的現象,即“邊際產出遞減”,才能稱為內卷化。

既然都提到了DeFi專案基數尚小,何來內卷化?

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內卷化,不如說是市場投機風氣過重,只注重短期利益,才導致同質化專案越來越多。一般而言,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我們將一項新技術的發展演變分為五個階段: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滅幻滅期,穩步爬升期、生產成熟期。很明顯,目前DeFi正處於萌芽期與期望膨脹期的交界位置。所以在當前的盛宴之下,未來可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擠泡沫階段,但在我看來,也只有這樣才能淘汰一批劣質專案,促進DeFi未來的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