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10年簡史:泡沫、內鬥、ICO、監管

買賣虛擬貨幣

2010年12月,當我還在假期拜訪父母時,我第一次閱讀了比特幣的白皮書。

十年過去了,我對加密貨幣的進展有些自己的想法。

1、比特幣並沒有失敗(正如許多人所預料的那樣)

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比特幣是否能存活下去是一個經常被爭論的問題。爭論的點在比特幣協議中可能會發現一個缺陷,比特幣會被取締,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會歸零。

有超過379條文章宣佈過比特幣的死亡。比特幣不僅得以生存下來,而且還蓬勃發展,成為了十年來表現最好的資產。反對它的人被打臉,我們從人性中學到了重要的一課:那些人們不屑一顧和嘲笑的觀念,往往是最大的突破。

2、Coinbase並沒有失敗(正如許多人所預料的那樣)

當我考慮做Coinbase的時候,一些人告訴我,我一定是瘋了才去做一個託管型的加密錢包和交易所。世界上最好的駭客都在試圖攻擊加密貨幣交易所,MtGox和許多其他交易所都遭受了駭客破壞。

運氣和技術的結合,Coinbase設法抵禦了一系列攻擊,而且還創造了許多新穎的金鑰儲存方法,並且每年都在改進。我們讓加密貨幣更容易使用,並向數以千萬計的人介紹了這項新技術。這使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擁有800名員工、而且還有正向現金流的公司。我們經歷過加密貨幣市場的起起伏伏,還會繼續投資新產品以幫助整個生態發展。對於想要儲存自己金鑰的人,我們甚至還推出了Coinbase Wallet這樣的非託管錢包,我們持續關注信任和易用性。

3、派系與內戰

對於一個新行業,當協議變更或是新幣發行(透過分叉或是全新的專案)時,就會出現很多內鬥。許多團體變得非常激進,之後是分裂。比起我所見過的其他技術辯論(emacs和vim,iOS和Android等),加密行業的爭論更為激烈,原因是一旦人們擁有某個特定的代幣,就會產生內在的利益衝突,並且情緒接管了理智。

從好的方面來說,與擁有單一文化或代幣壟斷相比,競爭會帶來創新。人們仍然在激烈地競爭著哪些區塊鏈將達到下一個1億或10億使用者,我希望加密貨幣最終會出現整合,並遵循其他行業類似的發展路徑。

4、泡沫(和崩盤)

行業經歷了五個泡沫時期,之後每次都崩盤(崩盤後往往也比之前的低點要高)。換句話說,該行業一直保持向上增長的趨勢,但這是一個非常顛簸的過程。很多的媒體和討論都在關注加密貨幣的價格,交易吸引了短期思維的人。

與此同時,採取長期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例如,定投的人)獲得了驚人的回報。比特幣是近十年來表現最好的資產,超過了很多頂級獨角獸公司,比特幣增長到了超1000億美元的總市值。現在,精明的投資者把他們投資組合裡1%~10%的資金配置到加密貨幣,這已經司空見慣了。

5、應用階段花費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長

當我第一次讀比特幣時,我認為在五年內就能看到實際應用的爆發。由於可擴充套件性,波動性,區塊鏈的指令碼語言限制以及消費產品的可用性問題,DApp最初幾乎沒人使用,除了CryptoKitties,直到最近一年,DeFi開始增長。

在當前區塊鏈規模有限的情況下,DeFi是一個可行的用例,因為與遊戲或社交網路相比,借貸需要較低的交易吞吐量。在商戶採用上,Coinbase做了很多投資,與BitPay合作,簽約商戶有Overstock.com,Dell,Expedia,Microsoft,Reddit和Wikipedia等。但是交易量在開始時要比商家想象的要小得多(儘管每年都在持續穩定增長)。這意味著在過去十年,交易和投機仍然是加密貨幣的主要用例,實用階段花費的時間比許多人預期的更長。

6、ICO

我們看到,當ICO熱潮開始時,初創企業想要從非合格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的潛在需求是多麼強烈。以前所有的眾籌記錄都被廢除了,有史以來排名前十的最大眾籌專案中有8個與加密貨幣相關。

ICO引起了SEC的關注和憤怒,並開始在這個領域採取執法行動。關於哪些加密代幣是證券,哪些不是證券的辯論就此展開。像CryptoRatingCouncil(8家美國公司牽頭組建的加密評審委員會)這樣的組織在業界的參與下面世,來對代幣進行界定。許多ICO專案雖然坐擁大量現金,卻無法交付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成了投資公司,而不是擁有真實產品的公司)。

7、交易所捕獲了最大的價值

除了協議之外,過去十年加密貨幣最好的商業模式是交易所和經紀人業務,他們和淘金時期賣鐵鍬一樣為加密資產交易提供服務。一些加密貨幣礦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加密貨幣價格的波動讓他們很難倖免於市場的衝擊。過去幾年,大量高素質的團隊和初創公司進入了這個領域,大量的風險投資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初創公司(例如我們自己的基金Coinbase Ventures,在過去的幾年也投資了60家加密貨幣初創公司)。

8、穩定幣

波動性是阻礙加密貨幣採用的挑戰之一(除了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用性之外)。儘管波動性對投資者/投機者意義重大,但對那些將加密貨幣視作交易媒介的人來說卻不一樣。比特幣的波動性有所下降,這是一個長期趨勢,但是人們希望儘快擁有穩定的加密貨幣。

穩定幣在過去幾年得到了廣泛採用。從某種程度上,這使銀行和政府“區塊鏈而不是比特幣”的心態得以找到出路,從摩根大通到中國,都宣佈推出穩定幣。它還讓受質疑的穩定幣(例如Tether)在交易所提供交易對,而像DAI這樣的加密貨幣穩定幣的採用率也有所提高。Facebook的天秤座(Libra)激起了華盛頓幾乎所有人的憤怒,但是隨著中國加倍努力數字化人民幣和投資區塊鏈技術,美國措手不及,並爭先恐後想辦法對美元進行數字化。由Center財團建立的USDC(在美國銀行賬戶中以1:1支援)已經發展成為第二大穩定幣(僅次於Tether),我相信它在美國的採用率會增加。

9、機構

加密貨幣在最初十年,主要是純粹的愛好者和早期採用者的零售活動為主,但到了現在,有一種明顯的趨勢是機構開始加入。還沒有大型的傳統機構加入,儘管它們都在探索,但是有數百個較小的加密貨幣機構入局。

數百個“加密貨幣基金”成立(有趣的事實:the big three,Paradigm,Polychain和A16Z Crypto均由Coinbase前員工或董事會成員創立)。我們還看到數百個機構客戶加入了Coinbase託管服務,在過去18個月中,Coinbase Custody的資產管理規模從0增至70億美金,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機構託管人。

10、合規

剛開始,加密貨幣完全不受監管。據我所知,Coinbase是第一家真正接受監管的加密貨幣公司,因為我們認為監管將長期提高採用。我們從2013年開始在美國申請貨幣兌換商許可證。從那之後,我們在歐洲獲得了eMoney許可證,在紐約獲得了Bitlicense,並在FinCEN中註冊為MSB,並開始與其他代理機構尋求其他許可證。為此,我們每週與全球多個監管機構進行互動,以尋求成為一種教育資源。

在這十年末,我可以自信地說,加密貨幣是一個受監管的行業(至少在美國是這樣),儘管它將繼續快速發展。在過去的十年中,關於將加密貨幣視作是一種貨幣,大宗商品,證券,財產還是其他,始終是一個問題。在不同時期,IRS,SEC,CFTC,NYDFS,FinCEN等在美國都發布了監管指導。新加坡,瑞士和開曼群島的監管機構在加密貨幣方面相當老練,並開始吸引偉大的初創公司加入那裡。事實證明,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方式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案,因為存在多種不同型別的加密貨幣!

從某種程度來講,每個人都意識到我們正在重建現有金融體系,這需要許多不同型別的監管機構。同時,加密貨幣朝著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非託管錢包,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DApp的使用率都有所增加。儘管與金融機構和託管錢包的交易可能會受到類似傳統金融系統的監管,一個更加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行業可能需要全新的監管框架。

總體而言,在過去的十年中,進入加密貨幣行業是一次艱辛的旅程。經歷了許多起伏,這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行業。我對Coinbase在此期間保持財務狀況穩定,擁有800多名員工感到非常自豪,Coinbase幫助建立基礎設施,使該行業得以持續增長。

本文系翻譯,有刪減。

編譯:野花說 三月既望

原作者:Brian Armstrong Coinbase聯合創始人、CEO

原文連結:https://blog.coinbase.com/what-happened-in-crypto-over-the-last-decade-ee6a2552d630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