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區塊鏈洞察:不止相互保的“9天破千萬”,區塊鏈還能做到更多

買賣虛擬貨幣


文 | 常明星 來源 | PANews

繼餘額寶之後,支付寶上又產生了一個現象級爆款產品——相互保。10月16日上線後僅9天,使用者數便突破了1000萬。

細心的網友可以發現,在支付寶相互保介紹介面的底層,有“相互保×螞蟻區塊鏈”字樣。沒錯,這一爆款產品背後還有區塊鏈技術加持。

為了保障公開透明,“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規進行資訊披露外,還引入了兩大措施:一是設立公示制度,接受全體成員監督,確保只賠給應該賠的人;二是引入了區塊鏈技術,所有的賠案相關證據、資金使用流向透過區塊鏈上的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電子證書中心、法院等全節點見證,除不可篡改外,也具有法律效力。

險企涉足區塊鏈

近期,保險“牽手”區塊鏈的訊息不斷,相互保上線後,網際網路保險眾安業推出保險通證PBT。但兩者並非首先涉足區塊鏈的險企,早在2016年初,陽光保險就已經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陽光貝”積分計劃。此外還有,平安保險、泰康保險、易安保險和中國人壽保險等,利用區塊鏈分別實現了積分功能、進行資料公開和建設了區塊鏈保險平臺等。

2016年3月,陽光保險最早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了“陽光貝”積分。“陽光貝”在享受普通積分功能的基礎上,還可以“發紅包”的形式將透過積分向朋友轉贈、與其他公司發行的區塊鏈積分互換。同年,陽光保險又推出具備區塊鏈特性的微信保險卡單“飛常惠”,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航意險這樣的小眾險種上。

與陽光保險在區塊鏈方面的應用類似的是泰康保險的區塊鏈積分管理平臺。2017年2月16日,泰康保險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管理平臺正式上線。3月,泰康保險集團宣佈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管理平臺,為旗下泰康線上提供的積分應用,可為其50萬積分使用者提供積分線上交易服務。泰康保險集團採用基於超級賬本Fabric(Hyperledger Fabric)架構的企業級區塊鏈,打造積分管理平臺。

借力萬向區塊鏈,萬向控股入股的民生保險也是早期試水區塊鏈的企業。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間,民生保險開發了區塊鏈理賠POC專案,目的由驗證區塊鏈技術在壽險理賠業務應用的可能性,由轉向從業務發展痛點出發,設計分散式業務架構,採用包括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技術。2017年5月,民生保險與萬向區塊鏈成立聯合創新團隊。

保險巨頭中國人壽保險和中國人民保險,也紛紛在2017年開始正式引用區塊鏈。

2017年1月,中國人壽保險與螞蟻金服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嘗試將資訊公開。今年9月,中國人壽保險又與區塊鏈支付管理公司QatarPay合作,旨在實現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

2017年初,中國人保落地了基於區塊鏈的養殖保險服務平臺和營銷管理平臺人保V盟。2018年9月,中國人保又宣佈正與風險管理公司DNV GL 和區塊鏈創業公司VeChain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護使用者資料、分配所有權並增強現有的人工智慧。

上海保交所也涉足區塊鏈,在2017年3月就開始和9家保險企業嘗試搭建聯盟鏈,9月正式推出區塊鏈保險業務平臺,“保交鏈”。打通保險業上下游,使得交易資料可以得到共享,提升效率。透過研發Golang國密演算法包,“保交鏈”這個平臺每秒5萬筆的資料驗證,並響應系統請求。

2018年2月,平安集團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區塊鏈突破性解決方案——BaaS平臺壹賬鏈。助力平安保險解決資料同步中的分散式系統中資料同步問題和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壹賬鏈鎖具備的保護協議、共享式加解密方案、多節點和高效能的底層架構等優勢,為平安保險的區塊鏈化轉型鋪就了道路。

此外,還有專注於農作物產業的安華農險,在推出“惠旅行”這款區塊鏈保險產品後,還計劃推出“農業產業+區塊鏈保險”,並即將推出養殖方面的區塊鏈保險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與相互保類似做互助保障類產品的網際網路公司如同心互助、水滴互助、眾託幫也都在此前宣傳引入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使用,使得平臺無論誰,都將無法篡改會員資訊,同時也不能虛構數字,或編造資料,能夠保證社群資訊的透明、真實、安全。

資料資料還是資料

PANews梳理髮現,國內保險企業與區塊鏈的應用主要在資料方面。

資料一直是保險行業痛點,包括資料安全問題、客戶隱私保護問題、企業間資料驗證和傳輸問題等。傳統的資料交換方式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日益擴充套件的保險業務。各大保險企業其實從很早就開始尋找新的方案。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給保險企業們勾畫了美好的未來。

在保險業,保單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人之間的契約憑證。參與保險的各方想要獲取資料、實現資產往來都需透過保單。但保單在產業鏈上的流轉程式異常繁瑣和多樣,這給保險產業帶來諸多未能解決的難題。

比如險企與再保險公司的溝通方式以郵件往來為主,高度依賴人工溝通協調,而且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統計;而保險共保的投保週期動輒長達數個月,讓使用者與企業都感到費時費力,並且由於使用者資料需要在多家保險公司同時流轉,存在敏感資料丟失洩露的風險;另外,當使用者申請保單質押貸款時,往往出現因使用者還款超時導致保單提前失效、保單價值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其他機構使用該保單資產需要經過繁瑣的確認認證等。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資料流轉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保險通證探路

在解決保險業普遍的資料痛點方面,眾安保險旗下的眾安科技就邁出了更大一步,想要實現保險資產的通證化,並且可以打破險企之間的資料孤島。

10月18日,眾安科技聯合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眾安保險和復旦大學電腦科學技術學院共同釋出了《基於區塊鏈資產協議的保險通證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推出了首個保險通證PBT(Policy Backed Token)。

《白皮書》介紹道,保險通證PBT的首要意義就是實現了保險條款的極度透明,同時為各家保險產品提供一致的要求規範和標準API。PBT是一種存在於鏈上的虛擬數字憑證,它會將使用者的保險資產通證化。

通證化後,對保險公司而言,這將一舉打破不同企業之間的資料孤島問題,打破了資料閉環,促使了資料的跨機構高效互通。從此,在保險通證存在的保險業務鏈上,將不會再有透過保單來進行機構間的資料轉運和溝通的繁瑣過程。

對於使用者來說,首先,個人的保險資訊和保險資產經過通證化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在保險業務進行過程中,資料需經過使用者授權後方可流轉。其次,保險資訊和保險資產的通證化,使用者只需透過保險通證,便可統一管理名下所有保險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最佳化了保險業務的使用者體驗。最後,當通證被賦予了資產屬性後,它將具有流動性。使用者可將持有的保險資產透過保險通證進行自由買賣。

“區塊鏈+保險”應用落地 快則半年慢則一年

實際上,區塊鏈+保險應用,雖然已有了不少的探路者,但在打通險企之間資料,解決資料孤島問題方面還停留在構想階段。上海保交所就試圖透過聯盟鏈解決這一問題。

上海保險交易所區塊鏈技術底層首席架構師燕寶在近期舉辦的火訊琅琊榜訪談時談到,聯盟鏈能切實解決保險行業資訊共享、資金結算、業務流程、服務水平等四方面痛點。具體來談,上述痛點包括保險公司間的資訊不共享(如風險保額)、保險公司間份額確認及資金結算多機構間資訊傳遞及業務流程冗長(如養老金管理)、多機構間資訊傳遞及業務流程冗長(如養老金管理)以及保險機構提升服務水平(如快賠、直賠)等。

作為強監管的保險業,燕寶也指出,聯盟鏈遇到的最大難點在於監管。即“明確相關政策,清晰適用範圍,給出指導意見”。“區塊鏈+保險”應用落地時間並不取決於區塊鏈技術本身,而取決於市場動力(聯盟鏈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方向;技術服務於業務,技術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快速的迭代和演進。

“如果市場和業務的需求明確的情況下,大規模的應用落地快的話在半年左右,慢的話,應該在一年左右。”他預測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