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身性與模仿

買賣虛擬貨幣

遊戲和金融系統有什麼區別?遊戲什麼時候變成真正的金融?基於軟體的投機吞噬了世界,現實和遊戲之間的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模仿和反身性推動了這一程序。

這篇文章希望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向讀者介紹幾個哲學框架,提供對當前市場形勢的不同分析。這個調查的結果甚至讓作者都感到驚訝,需要有一個新視角來指出:這可能是在描述某種形式的神諭攻擊。

第一部分介紹了反身性和模仿理論的基礎,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讀者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更詳細地討論了為什麼:

有些物件比其他物件更具反身性。

系統中的貨幣數量影響金融資產的反身性。

模因和市場非常相似 – 都彙編資訊。它們都是減少細微差別的機器,而且它們之間存在矛盾。

意識告訴市場如何移動,市場告訴意識如何彎曲。

資產價格可以被模因所掩蓋;“價格成了新聞2”。

高度反身性資產受制於模擬3。

我想用盧克萊修的這段詩來開始思考事物的本質:

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是流動的。

碎片粘在一起;事物因此成長

直到我們知道並命名它們。漸漸地

它們融化了,不再是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反身性和反身性資產

索羅斯認為,思考有兩個功能:

一是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認知功能或者意識的信念狀態。

二是改變形勢,使之對我們有利;操控功能或者意識的偏好狀態。

兩種功能從相反的方向連線著我們的意識和世界。

在認知功能方面,現實決定參與者的看法;因果關係的方向為世界 → 意識

在操縱功能中,參與者的意圖對世界產生影響。因果關係的方向變為意識 → 世界

當這兩種功能同時執行時,它們可以相互干擾或相互作用。參與者的觀點影響事件的程序,事件的程序影響參與者的觀點。

影響是連續的、迴圈的;這就把它變成了一個反饋迴圈。因此,有了著名的飛輪比喻。價格驅動慾望,慾望驅動價格。

任何需要描述的東西,除了物理屬性以外,都是反身性的主體。高度反身性的事物需要一個敘述才能被理解。此外,反射性資產易於波動,因為敘述往往是反覆無常的。

你看到的是鞋子還是椰子鞋?

你認為是金字塔騙局、數字黃金還是替代貨幣體系?

你看到的是一個預先埋下的騙局還是一個世界計算機?

讓我用以下陳述來演示反身性:

比特幣是一場革命。(高度反身性) →我們將看到那樣(昂貴的探究)

外面下雨。(非反身性) →我現在可以輕易驗證(便宜的探究)

如果我認為比特幣是革命性的,那麼驗證這一陳述的相關成本包括時間、金錢,或許還有其他資源。關於反身性資產的斷言需要時間來解決。這樣的探究代價高昂,因為結果本身具有延展性。

而如果我在一個有窗戶的房間裡,檢查我對天氣的斷言就相對簡單。要判斷我的陳述是否真實,只需要把手伸到窗外就可以了,這很便宜(也沒有延展性)。

模因和市場

在最近流傳的一段影片中,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定義了一種具有高病毒傳播潛力的資訊屬性:

消除細微差別

新增情緒(最好是衝突)

以上就是創造成功模因的秘訣。模因衡量資訊的分佈。

道金斯第一個對模因進行了描述,他將模因定義為一個服從選擇過程的進化方面,“表達了文化傳播單位或模仿單位的概念”(維基百科4)。

模因與市場有相似之處。市場的輸出也很簡潔。它以價格的形式出現。

市場(哈耶克術語)和模因都透過消除細微差別來彙編資訊,並向我們提供簡潔的輸出,一個非常特殊的資訊。模因類似於價格標籤。模因和市場是減少細微差別的機器。

考慮到它們以相似的方式執行,並且都有助於擴大資訊規模,這些力量可能處於競爭之中。市場的輸出會受到物理限制(最終)。模因只是敘述,模因本身沒有物理邊界5。

在市場反身性的背景下 – 價格應該代表意識的信念狀態,而模因更多地屬於意識類別的偏好狀態,因為它們可以歪曲事實或模糊現實。如Hasu6指出的;在神諭攻擊中,界限變得模糊了。扭曲市場價格會引發現實世界中的行為。

價格是一個協調資料點,告訴我們世界的真實狀態。模因雖然衡量了資訊的分佈,但並不一定能傳達世界的真實狀態。這誤傳了反饋迴圈。偏好假裝是一種信念(就像真實的表現一樣)。

一項資產(及其價格)什麼時候成為模因

特斯拉是一個模因。但是$TSLA擁有價格。

$BTC擁有價格。比特幣也是一個模因。

當資產價格成為模因,或模因成為價格時,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謝林點。謝林點是模仿的結果。

模因和模仿的區別是什麼?

模因彙編資訊以提供簡潔的敘述。模仿(Mimetism,後面會詳細討論)描述模因複製的過程;你想要某個東西,因為別人想要它。模因透過模仿傳播。

印鈔與反身性

從市場角度看,意識的偏好狀態是一種創新機制。意識的信念狀態是一種協調工具。我們的假設是,兩者服務於各自的目的,並且應該達到微妙的平衡,以使市場和社會正常運轉。

我們透過價格反饋來協調,透過引入我們對現狀的偏好來創造新的事物。當我們用金錢淹沒市場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發動神諭攻擊。

隨著貨幣基礎的擴張,中央銀行正在分發資產。市場在定義什麼是合意的和有價值的方面變得更加自由。換句話說,當協調訊號變得更弱或更不精確時,市場的輸出是扭曲的。

參與者開始自由地操縱他們周圍的世界,因為它由於缺乏糾正訊號而變得更有延展性。模因取代價格。

當市場的輸出變得模糊,定義變得含糊或模糊,我們不僅失去了有效協調的能力,也失去了真正創新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知道真正需要什麼,怎麼能構建需要的東西呢?

在這個系統中,更多的軟貨幣允許我們擴大對事物的定義,慾望方面隨著數字上升而加強。慾望和延展性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沒有任何基礎事實訊號,它們能劫持意識。

鞋子變成了椰子鞋, $TSLA變得不僅僅是汽車製造商 – 敘述方面比表面價值更重要。精神錯亂的操縱功能導致人們渴望市場上那些變得有價值的東西,因為缺乏糾正訊號。

當軟貨幣數量增加時,人們願意對高度反身性的資產進行更昂貴的探究。慾望加劇。壓倒性的意識偏好狀態(超過意識信念狀態)給了市場參與者太多的權力來定義什麼是合意的。所以他們把錢分配到反身性資產中。

$TSLA幾乎不盈利,這重要嗎?它是汽車公司嗎?它是一家科技公司嗎?這是天才的想法還是瘋子的想法?

你看到的是汽車製造商、騙局還是“未來”?

最終,是活躍觀察者的總和決定了反身性資產將成為什麼。但物理限制會發揮作用。比特幣已經放棄了它最初的點對點支付網路的敘述,因為它的(物理)屬性,比如低交易速度,不允許它支援這種敘述。

就市場而言,軟貨幣似乎加劇了反身性的影響。在高度反身性的環境中,事物的價值不在於它們是什麼,而在於它們的模因有多好。

有了更多的錢,願景將被投射到更遠的未來,很少有人關心未來是什麼。許多人(和金錢)關心可能會發生什麼。模因模糊了現實,塑造了未來的願景。價格成為模因。

反身性資產作為模仿的副作用

吉拉德將人類描述為渴望別人剛剛拾起的玩具的終身孩子。無法選擇想要什麼東西的人,就轉向他人去尋找。

吉拉德的模仿理論7指出,慾望產生於渴望某物並向別人指定慾望物件的他人的沉思。另一個人現在認為這個物件是合意的。

下列事物之間有一種三角關係(見下圖):(i) 投機者(或主體),複製 (ii) 他所期望的模型,以獲得 (iii) 物件。

我們模仿別人的慾望,但當我們都渴望同一物件時,就會導致衝突,因為合意物件存在於主觀8稀缺性中。因此,慾望的模仿性會導致衝突。

人們在追求的事物上兩極化。一旦主體意識到他的慾望被模仿,他的慾望就會加深,觸發反身性迴圈9。衝突是自然的結果。

在表面之下沸騰的集體罪惡需要一個犧牲 – 一個替罪羊,來解決衝突。根據吉拉德的說法,人們需要與他們一起殺死的替罪羊和解,以團結他們10。

不是出於需要而是出於不安全感的慾望,會喚醒貪婪。許多人將貪婪解釋為市場背後的驅動力11,或者將市場解釋為一種以富有成效的方式馴服破壞性貪婪的系統,這並不是一個巧合。

模仿如何反映在市場中?

市場是慾望的集合展示。把市場想象成一個人們可以模仿的通用模型(在三角形中)。資產的反身性實際上是模仿的附帶現象。

從狂熱和模仿12的角度考慮,創業公司如何成為十角獸13:

有些人擁有明顯瘋狂的想法,比如在1975年把Basic賣給電腦愛好者,或者1994年在網上賣書。

他們瘋狂地向投資者和早期員工兜售這種想法 — 創業公司在早期階段給出銷售預測是很常見的,但很少能達到最初的數字。

投資者的資金和人才組合使這個想法不那麼瘋狂,儘管仍然野心勃勃。

在此基礎上,創始人籌集了更多的資金,招募了更多的人才。

隨著時間的推移,要麼因為期望被淡化,現實追趕上去了,現實會聚到這些瘋狂的期望上;要麼浮誇成為維持公司生存的唯一可能的方法,創始人不斷地自我欺騙和欺騙他人,直到達到臨界點。

每一步都受市場影響。投資者想要加入,因為其他人加入。啟用模仿的反身性幫助想法變成現實。反身性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它有助於改變我們的環境。問題是當慾望均衡被扭曲的時候。

慾望均衡

埃裡克·溫斯坦(Eric Weinstein)對反身性理論進行了擴充套件,他描述了由兩組來回往復的方程所代表的相反動量,暗示這與愛因斯坦引力場理論的描述相似。

惠勒對愛因斯坦的解讀:

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溫斯坦對索羅斯的解讀:

意識告訴市場如何運動,市場告訴意識如何彎曲。

溫斯坦問的問題;“彎曲的是什麼?” 答案:模仿。用吉拉德的術語來解釋這些“方程”:

意識告訴市場如何運動,市場告訴意識什麼是合意的(想要什麼)。

操縱功能使個體與市場相互作用,從而引起市場行為的改變。認知功能是反向運作的,它導致個體改變他們的想法,在意識信念狀態和意識偏好狀態之間形成一個反饋迴圈。

將慾望均衡想象成兩個來回往復的方程14:

投機者告訴市場什麼是個人想要的(特定資產),本質上是“意識告訴市場如何運動”(意識偏好狀態)。

市場透過資產價格向個人提供需想要什麼的反饋。“市場告訴意識什麼是合意的”(意識信念狀態)。

然後個體改變他的初始慾望,現在把這種改變後的慾望注入市場。週期在無限迴圈中繼續。模仿調節這些反饋迴圈。

這種均衡應該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這樣市場才不會變成一面欺騙的鏡子。通常當事情變得過分的時候我們經歷市場崩潰,我們會找到替罪羊(例如,銀行),市場會糾正,新的週期再次開始。

反身性在兩個方向都起作用,在向下的過程中解開。市場崩潰可能會提供一個清晰的時刻。但是一幅清晰的畫面太過赤裸,因為不可能我們都有錯。為了達到新的均衡,社羣會尋找替罪羊來洗清自己的罪惡,然後繼續前進。

價格告訴我們世界的真實狀態,通常是在事物遇到物理障礙,現實(信念)與敘述(偏好)發生衝突時。延展性存在障礙,應及時告知社羣。

這些天,價格訊號已經變弱。敘述或模因正在佔據主導地位,因為現金幾乎不可能用光。因此,意識偏好狀態停留在誤傳中,糾纏在不斷升級的模仿中。

價格本身成了新聞和結局。世界本質上變得極其不確定。反身性在一個缺乏意圖的世界裡佔據主導地位。每個人都參加了模仿舞。

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人們實際上更喜歡無限的選擇權;金錢比你能用它做的任何事情都更有價值。只有在一定的將來,金錢才會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15

投機正在吞噬世界。

附錄連結

1. 原文連結:

https://insights.deribit.com/市場研究/論反身性與模仿/?lang=zh-hans

2. 價格成了新聞:

https://twitter.com/KyleSamani/status/1293384578061787138?s=20

3. 反身性資產受制於模擬:

https://twitter.com/FEhrsam/status/1077298213265190912?s=20

4.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e#:~:text=and preservational modes.-,Memes as discrete units,John S.&text=This forms an analogy to,on the self-replicating chromosome.

5. 模因只是敘述,模因本身沒有物理邊界:

這就是烏托邦作為一種理念不太可能消亡的原因,儘管實施一再失敗。

6. Hasu:

https://twitter.com/hasufl

7. 吉拉德的模仿理論:

https://www.imitatio.org/brief-intro/

8. 主觀:

模仿衝突不是來自需求和明確的稀缺性,而是來自會引起別人嫉妒的慾望。

9. 反身性迴圈:

https://macro-ops.com/understanding-george-soross-theory-of-reflexivity-in-markets/

10. 團結他們:

人們不能生活在永久暴力的狀態中,他們需要建立一種支援永久社羣的秩序。

11. 市場背後的驅動力:

威爾·杜蘭特和阿里爾·杜蘭特《歷史的教訓》(1968):“不安全感是貪婪之母”。

12. 狂熱和模仿:

https://poseidon01.ssrn.com/delivery.php?ID=054105104066069027103065095089118099056021035048087017065115125113126022090112085103124041097041114016032006101127017028068008118018046086035019111113073011124094073036050073101115011122122093078122076113102009071103102090030102126013072011123101122085&EXT=pdf

13. 創業公司如何成為十角獸:

Tony Sheng在他的文章中做了卓越的工作,描述了反身性在“將投機者變成使用者”中的作用。

14. 慾望均衡:

鎖定在一種狀態中,它應該是一種緩解暴力的永久狀態。

15. 摘自:

彼得·泰爾,《從0到1》。

作者

Matti

https://insights.deribit.com/author/matti/?lang=zh-han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