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用:閃電網路與比特幣的宗教化

買賣虛擬貨幣
閃電網路是密碼貨幣在小額雙向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殺手級應用。但它被納入core的小區塊抗審查路線後,被迫承接比特幣的全部支付功能。這使得閃電網路不僅在技術上變得十分複雜,也面臨一系列商業邏輯缺陷,極難成功。對core路線的堅定支援和近期的閃電網路熱並非來自市場需求,而是來自比特幣信仰的宗教化。比特幣的宗教化是比特幣和整個密碼經濟共同的威脅,而閃電網路則是無辜的。1.閃電網路的背景2015年2月Dryja和Poon發表了《比特幣閃電網路:可伸縮的離線即時支付》,即閃電網路白皮書。在解決擴容問題的2015年12月香港會議上兩位作者對閃電網路做了深入介紹,成為一項獲得社羣廣泛好評的創新。香港會議後,閃電網路對比特幣擴容之爭產生了關鍵性影響。有重要影響的核心開發人員Gregory Maxwell將閃電網路寫入比特幣路線圖,形成了阻止區塊擴容的“隔離見證+閃電網路”方案。這個方案是要將比特幣主鏈做成大資金往來的結算網路,把常規支付交易全部擠到閃電網路。這就是最終Core為比特幣選擇的“主鏈結算網路+閃電網路支付”路線圖(以下簡稱Core路線)。儘管大區塊支持者也支援閃電網路,但堅決反對以閃電網路承擔全部支付功能的Core路線。但Core路線的不斷推進,尤其是隔離見證的實施,最終迫使大區塊支持者於2017年8月1日分裂出比特幣現金(BCH),以延續比特幣主鏈的點對點現金支付路線。閃電網路的開發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比特幣的1M區塊從2016年7月起被填滿,造成經常性擁堵。當人們質疑閃電網路何時能夠上線時,得到的回答是“18個月後”,並且不斷推遲,成了閃電網路的一個著名的梗。
2.閃電網路的興起2018年閃電網路協議的幾個不同版本的陸續實現,並出現了多款整合閃電網路功能的比特幣錢包。愛好者們終於能夠比較容易地體驗閃電網路支付了!兩個月前,一位名為“hodlonaut”的比特幣愛好者,在Twitter上發起了一次“閃電火炬”的接力活動,透過閃電網路將1萬聰不斷傳遞給新的志願者。包括Twitter執行長在內的知名人士參與了火炬接力,活動穿越6個大洲39個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2018年4月閃電網路節點僅為1000多個,鎖定10個比特幣,現在已經達到7177個節點,鎖定773.54個比特幣。一時間,閃電網路成為全球熱點。閃電網路的興起像是冬天的一把火,給淒涼的區塊鏈,尤其是比特幣生態帶來一股熱浪。在很多人看來,閃電網路的興起證明,core在擴容之爭中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比特幣主鏈承擔結算通道功能,比特幣成了數字黃金,而支付功能完全由閃電網路來承擔,這條路似乎已經成功了,比特幣土大木指日可待。面對這種近乎狂熱的氣氛,包括閃電網路開發者和blockstream高層在內的一些人提醒,閃電網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還處在試驗階段。本文則認為,閃電網路面臨的不只是技術上何時成熟的問題,在根本的商業邏輯上,閃電網路無法承載比特幣支付功能的重任,core的小區塊+閃電網路路線行不通。3.閃電網路的邏輯和優勢
閃電網路的技術實現十分複雜,但基本邏輯並不難理解,本質上是一個支付通道。基本思想是,當兩個人之間有頻繁的支付往來時,兩人可以不在主鏈上多次往返支付,而是在兩人間記賬,等所有交易結束時將餘額在主鏈上結算即可。這種支付通道在現實中很常見,許多企業有自己的結算系統,內部交易不需要銀行參與,對外收付時才需要走外部銀行。但這些支付通道都是中心化的,比如由集團財務中心負責結算,控制各部門的資金。而閃電網路則採用比特幣的公私鑰和指令碼系統,能夠讓進入通道的各方仍然掌握自己的資金。

技術上,閃電網路是藉助比特幣的多重簽名和時間鎖功能,在開通支付通道時雙方各抵押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在抵押金額範圍內,雙方可以相互支付,每次支付交易均由付款方私鑰簽名,所有支付完成後,這些簽名的交易彙集記入主鏈完成結算。在此過程中,任何一方試圖作弊,都將失去他抵押的全部比特幣。

在雙人支付通道的基礎上,閃電網路能夠實現支付通道之間的路由(傳遞)。比如A與B建立了支付通道,B與C建立了支付通道。此時,A與C之間沒有支付通道也能實現支付:A先支付給B,B再支付給C,這是B就起到了路由的作用。

據說,兩個陌生人之間最多不超過6個熟人。有了路由的功能,當人們普遍開通閃電網路通道之後,理論上,任何兩個人之間的支付都可以透過閃電網路完成了。這就是閃電網路能夠取代比特幣主鏈支付功能的簡單邏輯。

由於閃電網路內的支付不佔用比特幣主鏈資源,不需要區塊確認,而且均由兩兩網路通道實現,因此,交易的確認速度很快,成本很低,並且沒有控制眾人資金的中心。因此,去中心、速度快、成本低被認為是閃電網路支付的核心優勢。

4.閃電網路的技術風險

基於閃電網路的實現邏輯和進展情況,技術方面有兩個大的風險:

1、技術複雜性風險
閃電網路是在比特幣系統基礎上的擴充套件應用,為了實現各種情況下的支付通道和路由功能,其實現在技術上十分複雜。目前的程式碼量遠遠超過了比特幣系統,並且由多個專業團隊和許多貢獻者經過3年開發才初步完成。以太坊和EOS系統的智慧合約漏洞事故我們記憶猶新。閃電網路這樣的複雜系統在技術上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可低估。

2、私鑰線上風險
密碼貨幣系統最基本的安全是私鑰的安全,最安全的方式是私鑰離線儲存。網路安全專家不斷告誡人們,真正安全的裝置是物理上斷開網路的裝置。理解密碼貨幣的人大多會將大額密碼資產的私鑰離線儲存,這也是硬錢包存在的原因。閃電網路的使用要求私鑰線上,這是無法避免的安全風險。

正是由於這兩個原因,閃電網路的開發和推廣者也都建議人們,不要在閃電網路中存太大金額的比特幣。

5.閃電網路的商業缺陷

以閃電網路作為主要支付通道的主要困難不在於技術風險,而在於商業邏輯缺陷,這使得core的“小區塊+閃電網路”路線沒有成功機會。

1、流動性的損失
任何一個通道的開通都要鎖定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在關閉之前,這些幣無法在通道外使用。當10000人使用閃電網路時,假定每人鎖定0.01比特幣(目前約260元),要實現人人之間可支付,在不同網路結構下鎖定的幣數量不同:

1)中心路由模式:即所有人跟某個人開通通道,他成為所有人的公共路由,此時,只需要開設9999個通道滿足需求。此時,共鎖定9999人*0.01+9999通道*0.01=199.98比特幣。這是通道和鎖幣最少的情況。

2)對等網路模式:即每個人跟其他所有人都開通通道,此時,共需要49995000個通道來實現人人支付,共鎖定9999*9999*0.01=999800比特幣。

中心路由模式可以減少鎖幣數量,但中心節點發生故障將導致全網癱瘓。對等網路模式最健壯,但鎖定資金是中心路由模式的5000倍。真實的閃電網路處於兩者之間,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不依賴於信用的前提下,要安全就必須多鎖幣,想少鎖幣就損失安全。

閃電網路應用規模越大,交易金額越大,需要鎖定的比特幣就越多。鎖定意味著貨幣流動性的損失。從實物貨幣到鑄幣、紙幣、法幣、電子貨幣……,人類貨幣進化的基本方向是流動性越來越強,越能創造流動性的改進,越能夠取得成功。這種鎖定越來越多流動性的“進化”方式從未有過!

2、鎖幣利息損失
從微觀角度看,個體鎖定流動性必須有某種補償的。定期存款時間越長,意味著鎖定的流動性越大,因此利率越高。現實中也有類似閃電網路為多次支付鎖定流動性的例項,比如健身卡、美容卡等。購卡時,消費者鎖定資金,換來更低的消費價格。閃電網路鎖定的資金(比特幣)沒有利息收入,是個人的淨損失。閃電網路的推廣者只強調其節約的主鏈交易費,而忽視了利息損失。在有其他支付選擇的情況下,利息損失和主鏈高交易費一樣會驅趕使用者。

3、大節點的困境
大節點能夠減少路由長度,對於提高支付速度和交易成功率具有關鍵作用。但是大節點的流動性損失或利息損失十分嚴重。在上述中心路由模式下,個體節點鎖定0.01比特幣,中心節點就要在9999個通道中共鎖定99.99比特幣。不僅如此,作為核心路由,大節點不僅要鎖幣,還需要更多的資源維護和運營節點,費用是很高的。大節點的經濟激勵是個嚴重問題。

4、單向支付問題
閃電網路的模式非常適用於兩點之間頻繁的相互支付,能真正實現快速和低成本。早期社羣普遍支援也是這個原因。但閃電網路作為主要支付網路就有問題了。經濟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支付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單向支付。這導致消費者的通道資金不斷耗盡,需要經常透過昂貴的主鏈交易充值,閃電網路的優勢喪失。

5、動態路由瓶頸
當透過路由實現支付時,路徑上的每一方鎖定的金額都必須大於支付額。也就是說,支付路徑上最小的鎖幣金額就是整個路徑支付能力的瓶頸。更糟糕的是,一條支付路徑的瓶頸是不確定的,因為支付是不斷髮生的。1秒前瓶頸處有0.01比特幣,在你確認支付0.01個比特幣時,它可能剛好已支付了0.005比特幣出去,就不能給你路由了,你的支付失敗。說閃電網路支付快捷,前提是支付路徑暢通。由於不確定的瓶頸存在,閃電網路的小額交易的可靠和便捷甚至不如BCH的主鏈零確認。

6、交易匹配困難
貨幣誕生的重要原因是人們在物物交換中很難立刻找到相互需要的交易物件,因此將產品換成貨幣,等待機會匹配自己需要之物。閃電網路這種支付方式加大了人們生活中匹配交易的難度。我要想用閃電網路購買一次理髮服務,我必須尋找一個:1)開通了閃電網路支付的理髮館,2)我跟他之間能夠透過路由建立支付通道,3)我們路由中動態瓶頸不能小於這次理髮的價格。好吧,我還是用討厭的法幣或競爭幣在附近理一下吧。

7、使用者進入門檻
比特幣執行10年在商業推廣中長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使用者門檻高,從理解比特幣,到獲得、儲存、使用比特幣,面臨很高的認知和技術門檻。透過閃電網路使用比特幣,不僅沒有降低比特幣門檻,反而在這個門檻上,又增加了一道閃電網路的認知和技術門檻,這對使用者而言簡直是令人絕望。

6.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方案”

在core的“結算網路+閃電網路”路線的堅定支持者看來,上述缺陷都不是問題,他們有解決一切問題的“完美方案”:未來閃電網路是世界的主要支付手段,這些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1)當所有人都接入閃電網路,整個網路流動性很強,通道內的幣利用效率很高,就不算鎖定流動性了。
2)閃電網路貿易規模擴大,比特幣價值不斷上漲,貨幣增值的收益遠遠超過利息損失。
3)大節點路由交易非常多,每筆支付很小的交易費,就足夠大節點保持盈利了。
4)人們不僅消費透過閃電網路,領取工資也透過閃電網路,每個節點都有收有付,不需要頻繁充值了。
5)既然所有人都用閃電網路,所有消費都能找到支援閃電網路的便捷的商戶,就不存在交易匹配問題了。
6)節點足夠多的情況下,任何兩點之間會有很多條可選路徑,一個路徑遇到動態瓶頸可以被很多路徑替代,也就沒有瓶頸了。
7)那時比特幣和閃電網路知識會成為社會基本共識,軟體也非常人性化了,人們使用閃電網路完全沒有門檻了。

這確實是解決了全部問題的“完美方案”,但聽起來非常耳熟。幾乎每一個初次創業的年輕人,都有這樣一個0.1版本的創業路線圖:“按照本專案的發展路線,未來全世界(全國或全省)都使用本專案產品,我們的利潤(股價、幣價)將達到***億元。”2017-2018年的區塊鏈泡沫中,遍地都是這樣的“完美方案”,現在都在遭受市場的蹂躪。

這種“完美方案”最大的問題是因果倒置,看不到自己的商業邏輯缺陷,不知道自己根本無法走到“全世界都使用”的那一天。這讓我想到新版愚公移山,愚公說:“我挖不完,還有我的子子孫孫,總有一天把山移走。”智叟問到:“做這種蠢事,你能找到女朋友嗎?誰願意給你生那些苦命的孩子?”

7.閃電網路熱難以持續

從商業的角度看,閃電網路對於解決小額、雙向、高頻交易場景是一個不錯的產品。在比特幣被人們廣泛接受的前提下,閃電網路在小額雙向高頻交易場景中很可能取得成功。並且,隨著系統的技術成熟和規模擴大,能夠逐漸向其他場景擴充套件。

在這個過程中,主鏈資源趨於稀缺,適用於不同場景的二三層支付通道也順勢而生,在主鏈堅實的前提下,各種支付通道分工協作滿足各種支付需求,從而形成完整的密碼貨幣生態。[i]這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自然演進,即哈耶克所描述的“自發秩序”。

然而,比特幣決策層為了實現人人執行全節點的絕對抗政府審查而過早地人為限制主鏈區塊,將全部支付功能強加到閃電網路之上。對閃電網路而言是拔苗助長,過早地引入極大的複雜性,同時還扼殺了市場演進中可能出現的其他二三層支付渠道的正常生長髮育(比如側鏈RSK)。這是典型的基於遠期理想、高估自身理性、急於求成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哈耶克稱之為“致命的自負”。

近期的閃電網路熱是一個期待已久的關鍵應用上市後常見的嚐鮮現象,加上全球性的火炬活動推廣效果。新鮮感和活動支撐的熱度難以延續,關鍵還是要看它能否提供良好的使用者支付體驗。由於上述缺陷的存在,尤其是讓閃電網路承擔全部支付功能的方向性錯誤,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根本不存在,以後也很難有機會實現。

8.比特幣的宗教化

比特幣生態有許多有影響的參與者,他們經過了多年密碼貨幣領域的磨礪,甚至不乏創業經驗。他們為什麼那麼堅定地漠視緊迫的市場需求而選擇不切實際的“主鏈結算網路+閃電網路支付”的core路線呢?因為“信仰”,因為堅信“只有比特幣才是未來唯一全球通行的密碼貨幣。”

基於這種信仰,從根本上看不起中心化的法幣、各種山寨幣(競爭幣)和分叉幣,無論它們做了什麼,做得如何,都不值一提。基於這種信仰,才會確信人們無論如何都會用昂貴的比特幣主鏈和難用的閃電網路,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這種信仰來自幾方面,一是對中本聰建立的密碼共識(非對稱密碼+分散式共識)系統的高度認同,二是對當前法幣體系的失望和對密碼貨幣的期待,三是比特幣的品牌效應,幾乎進入密碼貨幣和區塊鏈領域的每個人都要先了解比特幣,四是幾次牛熊已經把很多不信仰的人甩下了車,只有信仰比特幣,才能暴富。

這種信仰在早期表現為對自由的理性追求,因為理解比特幣的邏輯和認同其自由價值觀而信仰,這支撐了早期密碼貨幣的探索。但近年來,這種信仰逐漸演變成一種宗教化的意識形態,一種教條,甚至“迷信”。“不要講技術,不要講商業邏輯,不要問為什麼,信仰比特幣,宣揚比特幣,囤積比特幣就行了,其他幣都是垃圾!”

比特幣的宗教化對自身的危害很大,會導致:1)忽視和偏離市場需求,2)難以察覺自身發展中的問題,3)難以吸收和借鑑其他競爭幣的優勢,4)居於信仰中心的個人或組織權力越來越大,系統安全性下降,5)容易被擅長宣傳的投機者蠱惑和利用。

比特幣宗教化對密碼貨幣和密碼經濟的危害主要在於,作為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密碼社羣,狂熱的比特幣信徒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攻擊各種競爭幣,攻擊信仰以外的各種探索。這完全背離了包括中本聰在內的密碼貨幣先驅的自由信念,成了密碼經濟發展的障礙。

9.結論

閃電網路是密碼貨幣在小額雙向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殺手級應用。但是,擴容之爭中Gregory Maxwell讓閃電網路三歲登基,交給它比特幣的全部支付功能,從而保持主鏈小區塊以確保抗審查。這使得比特幣離開了早期“點對點電子現金”路線,走上“主鏈結算網路+閃電網路支付”的Core路線,迫使反對者建立了比特幣現金(BCH)。

最近的閃電網路熱潮,似乎證明Core路線是正確的。但這只是應用上市嚐鮮體驗和火炬傳遞活動的宣傳效果,真正的成功需要市場和支付使用者的檢驗。目前,閃電網路在技術上還不成熟,而商業邏輯上的缺陷則更加嚴重。將閃電網路作為常規支付通道將導致流動性損失、利息損失、大節點激勵不足、單向支付充值成本高、交易匹配困難、動態路由瓶頸和使用者門檻高等問題,這些問題足以令任何一個商業產品在競爭市場上夭折。

面對明顯的商業缺陷,Core路線仍然能夠獲得堅定的支援,很大程度上跟對比特幣的信仰有關。這種信仰早期以理性和自由為基礎,成為比特幣發展的基石,但近期則逐漸偏離理性和自由,成為一種宗教化的意識形態。比特幣的宗教化不僅會造成比特幣系統的僵化,還因其影響力和攻擊性而阻礙密碼貨幣和密碼經濟的發展,而閃電網路則是無辜的。

密碼貨幣是一場偉大的變革,不僅僅是技術革新,還是複雜的社會變革。比特幣的宗教化提醒我們,密碼貨幣的成功任重道遠,需要技術、工程、經濟、政治、社會、思想領域更加深入的思考、實踐與協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