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大漲,黃金歷史新高,背後有何玄機?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宋小丸

運營/ 阿瑞

千呼萬喚始出來,比特幣終於來到11000美金,與此同時,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也突破歷史新高。

“黃金”、“比特幣牛市”相繼登上了微博熱搜,有熱門留言稱:比特幣牛市真的來了嗎?黃金還能買嗎?

是的,距離上次比特幣突破11000美元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這一年內,比特幣雖經歷過“312”的跌破4000美金,然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9000美元~10000美元來回擺盪,甚至被戲稱為“穩定幣”。

究竟是什麼,讓比特幣猶如穿雲箭一樣衝破11000美元?讓黃金創九年新高?撥開層層雲霧,本文將剖析比特幣、黃金大漲之下的四類邏輯:

比特幣被美國聯邦法院定義為貨幣,是大漲的原因嗎?

DeFi帶來的財富效應,引起以太坊大漲,進而刺激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竟是美聯儲放水、美元弱勢的受益者;

經濟陷入滯脹,資產價格卻大漲,警惕滯脹風險。

比特幣成了美國貨幣?

日前,美國聯邦法院表示,根據華盛頓法律,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

華盛頓特區首席法官 Beryl A.Howell說:“貨幣通常意味著一種交換媒介、支付方式或者價值儲存手段,而比特幣就是這樣的東西。”

有人說,這代表比特幣得到了官方認可的合法“身份證”,因而幣價大漲。

但事實上,在美國大部分州,比特幣都被州法認定為貨幣(Money),因此從事比特幣相關的交易需要金融類牌照。

“壓根不是什麼新鮮事。“安融全球資本創始人蔡凱龍撰文稱,華盛頓特區法官只不過是重申了比特幣在州法內屬於貨幣,這是一個美國數字貨幣交易界眾所周知的事實。

重申此事是為了對地下比特幣交易平臺的運營商Larry Dean Harmon進行刑事指控。

根據美國聯邦法律,經營貨幣相關業務需要相應的牌照,Harmon被指控經營無牌匯款業務,同時從事洗錢活動。據稱,Harmon辯稱比特幣不是“貨幣”,他的平臺也不是美國法典規定的“匯款業務”,最終被駁回。

不少人認為重申此事是對比特幣的利好,殊不知,這實質上是對比特幣的利空,這意味著在美國對比特幣的監管將持續高壓。

美國聯邦法院鑑定比特幣是Money,而不是Currency。雖然都被翻譯為“貨幣或者錢”,但Money含義更廣,而Currency一般來說特指流通中的法定貨幣,比如美元。

蔡凱龍介紹,聯邦層面上,真正對數字貨幣定性上最有話語權是美聯儲。而美聯儲表態數字貨幣不是真正的貨幣。

總結起來,比特幣是錢,但不是流通貨幣。

所以,比特幣取得官方身份證,不過是一部分人的一廂情願罷了,此輪比特幣的上漲與最近的監管政策並沒有太大關係。

DeFi帶來的財富效應

比特幣真正大漲的原因是什麼?

在行業資深人士看來,本輪比特幣大漲的邏輯是 DeFi代幣的財富效應。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William表示,在加密貨幣市場來看,DeFi概念是這次上漲的主要推動力,由ETH領漲,並帶動了包括BTC在內的加密貨幣市場整體上漲。

DeFi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的縮寫,Compound領銜的“流動性挖礦”帶來DeFi代幣的暴漲,十倍幣、百倍幣的神話吸引投資人湧入。

過去4個月內,DeFi的鎖倉價值翻了 4 倍,從10 億美金到 40 億美金。

目前,DeFi主要基於以太坊公鏈,也就是說,ETH 是使用者進入 DeFi的入場券,大部分使用者需要鎖定以太坊來參與DeFI投資。

DeFipulse資料顯示,在過去的一個半月時間,整個DeFi鏈上鎖定ETH數量漲了 60%。

另一種不可忽視的解釋是,以太坊的上漲是因為即將到來的ETH 2.0。最近, 以太坊創始人V神也透露,正在推動ETH 2.0 階段1 的實施工作。

在過去一週內,以太坊漲了 35%。比特幣漲了 18.7%,且上漲集中在近三天。

以上這些數字,歸納總結成幣圈的邏輯就是,DeFi和 ETH 2.0 帶動 ETH 上漲,而ETH 的上漲刺激了比特幣的大漲。

但根據CMC資料,整個加密貨幣市場 63%由比特幣主導,而以太坊市值只佔 11%。比特幣市值是以太坊的約 6倍。

“如果只是價格上漲驅動資金入場,又沒有新人入場,那以太坊刺激比特幣價格上漲的理由不太站得住腳。“有業內人士提出了反對意見。

“橙皮書”則認為,DeFi如此小眾、細分的領域,吸引的基本是DeFi行業的創業者以及之前玩Dapp、做交易的炒幣使用者。頗高的操作門檻和認知門檻,很難吸引圈外的使用者。

比特幣的大漲,DeFi或許只是一個引子。比特幣大漲的真實肇因,或許來自圈外,畢竟那裡才有動輒撬動千億美元的資金。

避險!美元進入弱勢週期

除了比特幣,黃金、白銀、美股……幾乎所有資產價格都在上漲,屢創新高。

時隔九年,國際金價7月27日突破1940美元關口,再創歷史新高;白銀價格同樣大幅上揚,在週一漲超7%,收於每盎司24.50美元,創下近七年來收盤新高。

唯一落寞的是這些資產背後的計價工具——美元。

在交易員Mike看來,美元的弱勢週期才是各類資產價格上漲的導火索。

7月28日前,美元指數連續九個交易日下跌,在跌破95關口後,盤中一度跌至93.47,進一步重新整理近兩年低點。

美元大跌,黃金、比特幣大漲,背後都有避險情緒升溫的因素,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四個原因:

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美國疫情反彈;

中美關係緊張,對立加劇;

逆全球化趨勢加劇;

美國大選加劇不確定性。

據統計,7月28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437萬,死亡人數達到15萬,平均每小時新增病例超過2600例,為世界最高。

毫無疑問,疫情加劇會拖累整個美國經濟。投資者預計疫情之下,美國經濟復甦難以跑贏其他國家,選擇繼續拋售美元。

“美元岌岌可危,”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駐紐約資深外匯策略師Mazen Issa表示,“此刻,美元疲弱的心態已經根深蒂固了”。

除開外部因素大的影響,美元最大的危機來源於自身,美國政府債務高企,美聯儲持續放水正將美元推入險境,助力黃金大漲。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

從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美聯儲購買了2.3萬億(兆)美元國債,並將借貸成本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以支撐經濟成長,幫助推動金價在2011年9月升至1921.17美元的紀錄高位。

資料顯示,美國聯邦債務規模目前已經接近26.5萬億美元。作為美債“頭號買家”和“接盤俠”,面對不斷攀升的債務規模,美聯儲開啟無限量化寬鬆模式,印鈔機馬力全開,大舉支援購債計劃實施。

最近,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略微出現收縮,但這也是副作用顯現的時候,表明市場上已經有足夠多的“錢”,流動性充足。但前期大水漫灌,疫情愈演愈烈,經濟持續低迷,使得這些資金必須尋求更高收益的配置才能保證不貶值,於是便要尋求全球佈局。

黃金,當仁不讓,成為金融機構眼中理想的保值避險資產。

德意志銀行頂級策略師Jim Reid指出,在貨幣的長期歷史中,法定貨幣將成“過眼雲煙”,黃金是絕對貨幣對沖工具。

Reid的結論是,黃金絕對是一種貨幣對沖工具。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無論接下來的貨幣體系是什麼,黃金都是一種過渡性資產。

除了黃金,被認為是“數字黃金“的比特幣也成為美聯儲放水,美元弱勢的受益者,並且由於市值較小,更容易拉昇。

“大眾很難理解比特幣這種新型的投資品,因此一直被部分人認為與黃金一樣具有避險功能,並加以宣傳,吸引了一部分資金進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比特幣價格的上漲”,William如此表示。

危險!滯漲身影初現

幾乎所有資產價格都在大漲,一些人滿眼金光,渴望財務自由。一些人卻看到了危險:疫情危機,經濟萎靡不振,甚至陷入衰退。

為何資產價格還在不斷攀升?這可持續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美國70年代的經濟困境——滯漲!

所謂滯脹,是指增長停滯+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

根據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政府擴大開支刺激經濟,雖然會導致通貨膨脹,但總是能降低失業、提振經濟,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這種反向運動,被稱為為“菲利普斯曲線”。

但20世紀70年代之後,菲利普斯曲線失靈,高通脹與高失業、低增長並存。

1980年,美國通貨膨脹高達13.55%,GDP增長-0.26%。這段時期,人們承受著失業與通脹的雙重打擊,凱恩斯的刺激政策失靈了。

如今, 美國經濟滯漲的身影再次出現。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Stephen Roach表示,由於美國巨大的預算赤字,美元的崩潰或許難以避免。在進口越來越多更貴的外國產品後,通脹會升溫,並且利率跌至負值。”

Roach認為,美國經濟甚至可能陷入上世紀70年代末的滯脹狀態。

在貨幣學家來看,滯脹的原因在於貨幣增長率超過經濟增長率,貨幣政策逐漸失靈,弗裡德曼因此提出了那句名言,“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個貨幣現象”。

全球經濟經過一輪又一輪大水漫灌似的信貸刺激,閾值提高,貨幣政策的效力逐漸減弱,形成了“放水副作用大,但不得不放水”的惡性迴圈。

全球經濟低增長,為了避免衰退,央行不得不維持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但實際經濟的投資收益率也越來越低。

在生產力並未明顯進步的情況下,經濟發展依靠不斷膨脹的債務驅動,全球的債務規模越來越大、根本停不下來,即使維持當下的GDP總量也需要更多的債務。

高負債、低利率,這麼多憑空印出來這麼多錢都去哪了呢?

毫無疑問,在借貸中產生的海量資金選擇去追逐少量的資產、並推高資產價格,形成了巨大的泡沫,比如美國的股市。

誰享受到了這些資產泡沫的紅利呢?答案很明顯,有錢人。

銀行從來不會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他們更願意以超低的利率把資金放款給有錢人。

富人拿到低成本的資金、再拿這些錢去投資具有泡沫潛質的資產,比如樓市、股市,甚至是黃金、比特幣,結果就是資產價格泡沫膨脹。富人的財富進一步提高,貧富差距日趨嚴重。

深潮TechFlow研究員李楓認為,不同於70年代的物價全面通脹,如今由於定向放水讓少數人受益,新的滯脹是“經濟停滯,資產泡沫價格膨脹”。

信貸寬鬆沒有推動經濟增長、增加財富創造、更多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

透過印鈔放水、刺激經濟的手段已走入窮途末路,二戰後延續的信用法幣體系受到了挑戰,而新冠疫情加速了這個程序,因此,黃金、比特幣等超主權資產受到追捧。

“作為普通人,建議對資產進行更加合理的配置,長週期來看建議增加中國核心公司的股票、適當配置黃金、比特幣作為對沖”,李楓如此建議,“富人才想著增值,窮人能保值就好”。

無論如何,比特幣被稱為穩定幣的日子暫時結束了。強勢的上漲,“比特幣牛市”的熱搜,將會吸引一波新人入市。

投資有風險,入門需謹慎。根據 William 的說法,目前比特幣的RSI指標(相對強弱指標)已經突破 80,這預示著市場已經進入了超買狀態,“如果此時買入比特幣,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