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ple 佳士得效應,藝術家大 FOMO 時代來臨

買賣虛擬貨幣

NFT 有多火?現在,連 NFT 交易平臺都開始出現了競爭。

從 SuperRareKnownOriginMakersPlace 三大加密藝術平臺三分天下,到 Nifty Gateway 異軍突起,而最近,Foundation 的出現立刻吸引了藝術家們的眼球。

據 Cryptoart.io 資料顯示,自 2 月誕生以來,Foundation 的月度成交額從 194.21 萬美元暴增至 3 月份(截止 3 月 24 日)的 1210.98 萬美元,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漲幅高達近 6 倍。目前,Foundation 的月度成交額僅次於「炒作達人」Nifty Gateway 和「老牌勁旅」SuperRare。

 資料來源:cryptoart.io

平臺競爭的前提,是使用者多了,加密藝術平臺的使用者,就是那些藝術家。

Beeple 創作的加密藝術 NFT 總市值已達 1.11 億美元,作品最高成交價高達 6934 萬美元,登上過佳士得拍賣行的 Beeple 是如今加密藝術界的天花板,是一座無數新人加密藝術家仰慕但也明白可望不可及的「神像」。但排在 Beeple 後面的加密藝術家們是無數新人追逐的目標。

圖片來源:佳士得 

FEWOCiOUS 作品最高成交價 55 萬美元、Trevor Jones 作品最高成交價 48.5 萬美元、Pak 作品最高成交價 78.5 萬美元……新人藝術家們看著這些很高但又似乎能「夠得著」的數字,又看了看自己空空的錢包。

這些所謂加密藝術前輩給廣大藝術家們探了路,於是後者開始蜂擁,在各種 NFT 平臺釋出作品。

面對 Foundation 飆升的交易額,無數「懷才不遇」的藝術家們又有了新的目標,在 Opensea、Rarible 顆粒無收的他們希望透過 Foundation 一舉拯救自己的藝術生涯。他們絞盡腦汁,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 Foundation,

你一定無法想象,「FOMO」這個單詞居然會和「無慾無求」的藝術家聯絡在一起;你也一定無法想象,如今居然會有這麼多「藝術家」。

為什麼一個新平臺可以引發藝術家們大規模 Fomo?

Foundation 的邀請機制

簡單理解,Foundation 是一個免稽覈的加密藝術平臺。

理論上將,任何人都可以在 Foundation 釋出自己的加密藝術作品,只不過前提是要從已經入駐 Foundation 平臺的藝術家手中拿到邀請碼,而邀請碼是十分稀缺的。

就因為邀請碼的存在,如同幾個月前的 Clubhouse 一樣,Foundation 引發了一場藝術家的圈內 Fomo。

每位藝術家在售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時可以拿到 2 個邀請碼,在其邀請到的藝術家售出第一件作品時也會拿到 2 個邀請碼,除此之外便只能等待官方隨機發放。

因此,為了在下一層仍有收穫,已入駐的藝術家,會自發地對索取邀請碼的藝術家嚴加稽覈,使得相對於藝術家人數本就十分稀缺的邀請碼更加「一碼難求」。

從這個角度,Foundation 是一個有著極其嚴格稽覈標準的平臺。

而邀請碼的極度稀缺進一步推動了藝術家們的 FOMO 情緒,每當有藝術家發推稱自己拿到了邀請碼,或僅僅是釋出了自己新上傳的作品,便會有無數「藝術家」蜂擁而至,佔領評論區與私信,一邊宣傳著自己的作品一邊索求邀請碼。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藝術家在為自己謀取機會的同時對其他藝術家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加密藝術家 Daniel Savage 更是專門為此鑄造了一件 NFT 希望還沒有拿到邀請碼的藝術家們不要再來打擾他。

 圖片來源:Foundation

更有人趁火打劫,做起了販賣邀請碼的生意,一枚邀請碼便能賣出 800 美金,而這對於大部分顆粒無收的藝術家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好在 Foundation 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嚴格管控,違規買賣邀請碼的藝術家將被永久剝奪入駐資格,這才是這場鬧劇漸漸平息下來。

銷售機制

Foundation 的火爆不僅僅因為其稽覈/邀請機制,它的銷售機制同樣有趣。

藝術家在將作品上傳時需要先設定底價(Reserve Price),在有人第一個出價後,這件作品會自動開啟為期 24 小時的拍賣。

這樣的銷售機制可以避免作品流拍,目前,很多藝術家在 Opensea 和 Mintable 等 NFT 交易平臺進行的作品拍賣都以流拍收場,而在 Foundation,藝術家們的作品不存在流拍的可能性,而這似乎是 Foundation 在向藝術家講述的一個美麗的童話:「你的作品並不是沒有人想買,只不過是還沒有人發現這塊寶藏。」

無數藝術家沉浸在這個童話裡,心想加入了 Foundation 之後作品一定能賣出去,然而他們等了又等,等了幾十天,賣不出去的仍然賣不出去。

據 Foundation 資料終端顯示,近 7 日共有 4049 件 NFT 被鑄造,然而只有 1449 件 NFT 被成功售出,佔比約為三分之一。這樣看來,這個童話似乎並不美好。

 資料來源:https://fnd.info/

而作品在有人出價後會進入拍賣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臨近結束的加密藝術作品將會被顯示在網站首頁,這個功能會幫助藝術家們獲取到更高的曝光,只有更多的曝光才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價。

無數藝術家認為自己只是沒有曝光機會,而 Foundation 可以讓他們登上首頁,會讓他們的職業生涯變得更加光明,殊不知,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作品被卡在了上一步。

藝術家也開始 FOMO 了?

NFT 的爆發遠超人們的預期,Beeple 在佳士得拍出的近 7000 萬美元更是讓無數加密領域之外的藝術家開始窺探加密藝術,那些在傳統領域很難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紛紛選擇加入加密藝術領域,希望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在那時還滿懷信心。

他們的自信不無道理,NFT 的火爆吸引了大批資金入場投資,從資料統計圖表中不難看出,加密藝術領域在 2021 年開始迎來了大爆發,總交易額從 1 月的 100 萬出頭,到 2 月的接近 1000 萬美元,再到 3 月(截止 3 月 24 日)超過 1500 萬美元,無數藝術家們都認為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買走自己的作品。

  資料來源:cryptoart.io

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加密藝術品 4 億美元的總市值中,排名前十的藝術家作品總市值達 2.17 億美元,佔比高達 54%,而在 Cryptoart.io 統計中的藝術家數量高達 4104 名,此外還有大量沒有拿到 Foundation 邀請碼、沒有透過 SuperRare、KnownOrigin、MakersPlace、AsyncArt、Nifty Gateway 稽覈的藝術家並未統計在內。

顯然,隨著 NFT 爆發而湧入的大資金並沒有「眷顧」那些腰部甚至尾部的加密藝術家們,整個加密藝術領域的發展極不均衡。

如果你在推特關注的腰部、尾部的加密藝術家數量較多,那麼你在這些天一定會被類似的推特刷屏。

簡簡單單的「我會買 NFT」就吸引來了無數加密藝術家們的關注、留言、點贊,不太如意的加密藝術家們逐漸意識到將作品上傳到 Foundation 並不能讓他們的作品很容易就賣出去,更不用說還有大批藝術家還未拿到邀請碼,他們害怕錯失藏家買走他們作品的機會,畢竟他們都曾滿懷信心地希望靠加密藝術改變自己的人生。

然而現實比期望要黑暗得多。有一些人看中了這些尚未成名的加密藝術家們的 FOMO 情緒,開始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們紛紛宣稱自己將會花一些 ETH 來購買加密藝術 NFT,不過藝術家們要關注、留言、點贊、轉推才有資格被挑選,以往以「清高孤傲」的個性示人的藝術家們被 FOMO 情緒推動著放下了身段,紛紛關注、留言、點贊、轉推,乞求著被人挑選。

更黑暗的事情是,這些腰部、尾部藝術家們錢包中 ETH 的數量毫無變化,而他們關注、留言、點贊、轉推的賬號粉絲量卻呈指數形增長。

繁榮之下,暗藏危機

的確,有一些新人藝術家得到了一些關注,開始走上坡路,但是更多的藝術家們卻還是在苦苦掙扎。而隨著頭部藝術家與尾部藝術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加密藝術在繁榮的表象下暗藏斷層危機。

這樣的失衡對於整個生態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NFT 本希望讓每一個內容創作者都能獲得收入,但大量資金注入頭部藝術家圈層,尾部藝術家圈層無人問津將對整個 NFT 生態造成巨大傷害。

富翁們爭搶著 Beeple、Pak、FEWOCiOUS 等人的作品,但某某某的作品定價 0.01ETH 仍賣不出去,這聽起來,好像傳統藝術圈。

傳統藝術圈,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在拍賣行拍出數億美元的高價,而一些美院畢業的學生在路邊擺攤畫畫,一幅畫僅售 10 元仍沒有人願意付錢。

當藝術家們發現自己難以在傳統藝術界闖出名堂而選擇「更包容」、「更有機會」的加密藝術領域,卻發現他們所面臨的情境與傳統藝術界如出一轍,他們曾經有多麼自信,現在就會有多麼無助與絕望,哪有什麼先富帶動後富,不過是傳統藝術界飽受詬病的爭議點在加密藝術界被複刻了出來。

藝術家們的 FOMO 可以理解,和很多人原以為的「加密藝術」一樣,他們都將其視為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但當他們來到加密藝術世界,卻發現自己散發的微光仍然是微不足道的,難以與那些聚光燈相匹敵,自己仍然是無法被看見的那一個。

我們希望隨著整個 NFT 生態的發展,每一位加密藝術家,無論是來自頭部、腰部還是尾部,都可以被看到,藝術家們的才華都能被認可。希望在未來,加密藝術品既可以有 Beeple、Pak、FEWOCiOUS 們創作的「奢侈品」,也可以有某某某創作的既不是「名牌」、也不昂貴、但卻才華橫溢的「工藝品」。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