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場—公鏈挖礦新時代![專案評測]

買賣虛擬貨幣

力場—公鏈挖礦新時代!(lichang.io)

專案背景

在區塊鏈的新興世界裡,公鏈作為底層作業系統,

為各種應用開發提供基礎技術支撐。所以,公鏈是未來區塊鏈大規模落地的核心基礎,而在此基礎設施未得到解決之前,所有的區塊鏈應用大規模落地僅是空中樓閣。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元道在 2018 年世界區塊鏈大會上,對未來公鏈格局做了基本的判斷:行業上鍊、百鏈競發

基本標誌為水平公鏈和垂直公鏈開始解耦和分離,每一條垂直公鏈代表了一個應用型的垂直領域,代表行業上鍊的基礎平臺。當越來越多的垂直公鏈出現後,自然會有其中的公約數被提取出來,逐漸產生新一代的水平公鏈。所以,在未來的區塊鏈世界,公鏈是大勢所趨。

小結

新產品力場,其重要的核心思想是:把握公鏈紅利,實現個人崛起。那麼作為一個平臺,如何讓使用者把握住公鏈紅利、實現個人崛起,是我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

力場需要撮合公鏈和作者、使用者三方的共識和價值流轉,那麼運營活動也需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開展。這就相當於我們團隊的指明燈,每一個動作都應該符合這個目標,也就是產品的初心,不能偏離主要價值。

團隊背景

廖洋陽 [創始人]

復旦大學計算機碩土,區塊鏈資深佈道者、

西部礦機創始人、

秋幹交易所創始人、

萊特幣資深人士,

著名萊特幣技術分析及行業領袖, 

2014年“萊特幣不會死”的發起者, 

EOS引力區的主編和創始人。

彭皓[聯合創始人&COO ]

市場營銷專業,前華為總代高階產品經理、

全棧工程師,前混沌上海運營總監,

多個社羣發起人,多年的社群運營經驗(幾萬人規模),

區塊鏈早期從業者,

EOS引力區營運長。

楊毅峰[聯合創始人& CTO]

復旦大學數學系學士,

多年商業應用和網際網路行業開發管理經驗,

曾供職于思科電通等大型跨國企業,

也有豐富的創業團隊經驗......

合作伙伴:

目基本面

力場的定位是一個以公鏈共建挖礦為核心的社羣平臺以及 UGC(使用者生成貢獻)平臺。力場的願景是成為公鏈生態第一社羣,無力場,不公鏈。力場的使命是賦能公鏈生態,以(貢獻)行為挖礦為切入點,形成公鏈、KOL、使用者、Dapp 共生、共建、共利的區塊鏈使用者社羣。

系統架構 

1)多鏈錢包力場底層是一款支援多條公鏈的錢包,比如:GOC、EOS、ETH 等公鏈。

2)圈子系統圈子是由 KOL(意見領袖)基於不同公鏈發起的統一意見組織,KOL 透過鎖定一定的 LC 可申請並建立圈子,在圈子內輸出與公鏈相關的內容;使用者透過鎖 7 定一定的 LC,可以在圈子內參與挖礦(輸出內容、點贊、評論、轉發等)。在 KOL 與圈子使用者的相互促進下,形成圈子經濟體。

3)公鏈內容挖礦系統圈主以及圈內成員透過發文、點贊、評論、轉發等行為,可以獲得 LC 通證激勵。

4)Dapp 系統力場將引進第三方開發者,在平臺上上線基於各大公鏈開發的 Dapp,並收取一定的收入分成;同時,Dapp 也可以嵌入圈子,圈主以及圈內成員享受收入分成。 

5)公鏈治理挖礦系統社羣成員透過議題投票、節點投票等參與公鏈治理,獲得公鏈通證(及力場 LC)激勵。

6)公鏈任務挖礦系統 8 公鏈專案方以及公鏈相關社群可以發起一些任務,社羣成員透過完成任務(邀請、註冊、內測、徵文、投票等),可獲得通證激勵

小結

為了更好幫助作者生產出優質的內容,為作者賦能,力場每週會邀請相關公鏈的重要人員,來到力場的社羣分享,為力場的作者們提供和行業大佬近距離交流的機會,在這期間,我們看到了觀點的融匯和思想的碰撞。它不僅僅是一場單一方面輸出的分享會,而是認知交匯的能量場。

發展前景

2018.11 產品立項 

2018.12 力場多鏈錢包版本釋出 

2019.2 力場 1.0 版釋出 

2019.5 註冊使用者達到 10 萬 

2019.9 註冊使用者達到 30 萬 

2019.9 交易所上線力場通證 LC

1)解決認知斷層 

2018 年被定義為公鏈元年,許多公鏈實現了主網上線,但因公鏈與底層技術 較為貼近,認知複雜度極高,這就不可避免的導致了社羣與公鏈之間存在嚴重 4 的認知斷層。需要一些深耕公鏈研究的 KOL 去中心化的實現認知撮合,降低社 區與公鏈本身的資訊不對稱。 

2)加強使用者參與度

公鏈的價值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社羣共識的凝結,而社羣共識的形成則離不開社 區使用者的參與,包括治理、通證經濟、應用落地層面。但是,目前各大公鏈用 戶參與度低,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大部分公鏈在通證經濟上沒有具體細化到 社羣參與激勵層面,讓使用者的每一個有利於生態的行為都獲得相應的 Token 激 勵。

3)作為公鏈與社羣之間的“潤滑劑” 

通證在區塊鏈世界扮演的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作為專案方、使用者之間的聯絡紐 帶,而目前公鏈與社羣之間的斷層,在於它們之間缺少一層通證進行“潤滑”,進而可以讓公鏈、KOL、社羣之間透過某種體系化的模式進行價值流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