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投資,為何受傷的總是你?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肖颯lawyer

近日,颯姐團隊接到多起幣圈投資引發的糾紛諮詢,由於訴訟標的為虛擬貨幣,無論是提起民事訴訟還是刑事報案都會遇到區別於傳統維權的特殊法律問題。為避免金融科技的老友們踩雷,我們將在本文梳理幣圈投資產生糾紛的原因,以及介紹幣圈投資過程中須注意的一些事項。

1

幣圈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

為何幣圈投資容易產生糾紛,颯姐團隊認為,可以從如下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其一,幣圈投資缺乏周全的監管環境。不同於二級市場、債券甚至私募基金等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投資型別,除銀髮[2013]289號文與2017年的94號文對比特幣等主流虛擬貨幣予以定性並賦予機構反洗錢義務之外,檔案一刀切地否定了虛擬貨幣的融資可能與法幣屬性,致使幣圈投資的灰色地帶過多,監管規定涉及的區域過少。

從具體的表現來看,一方面,投資人難以判斷受託方的運營行為是否合乎國內法律規範、是否會受到行政處罰、乃至被追究刑事責任。缺乏預期的不安定性使得投資人的抗風險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否定的法律評價與缺位的監管現狀致使受託方存在較高的道德風險,挪用代幣的實踐情形並不在少數。

其二,司法判決尺度不一。從近些年的判決傾向來看,既存在認定吸收代幣違反強制性規定,否定投資合同效力的民事判決,亦存在認可主流虛擬貨幣作為財產性利益並進行偶發交易的民事判決,更是存在將個人的偶發場外OTC認定為非法經營罪的刑事判決。在此環境中,投資人無法確定自身投資行為是否能夠得到法律保護,投資風險自然難以控制。

2

實踐中的訴訟困境

當虛擬貨幣的回款存在阻礙時,投資人通常希望透過民事訴訟或者刑事報案的法律途徑來獲取賠償或補償。但不同於傳統的投資專案,幣圈投資存在固有維權難點,颯姐團隊在此將為各位列舉:

首先,尋求專業的法律幫助存在阻礙。很多有法律需求的投資人在獲取法律諮詢前,還需要向法律專業人士普及幣圈常見名詞與關聯知識,這一情形使得諮詢效率大幅度下降。如普及知識不夠清晰,還可能會造成提供諮詢方的錯誤理解與偏頗答案。

其次,案件取證與舉證較為困難。由於投資標的為虛擬貨幣,其“轉賬”透過錢包地址進行,該等記錄雖然記錄在網際網路上,但查詢渠道卻是透過各大幣圈網站進行。當投資人向司法機關出示交易記錄時,一來網站查詢結果的證據效力相較銀行轉賬記錄有所不足,可能無法達到各類訴訟之證明標準,二來錢包地址的實名資訊無法直接體現在查詢結果當中,如何證明收幣方是溝通相對方亦是實踐難點之一。

最後,推進司法機關的工作較為困難。由於虛擬貨幣的交易存在較強的專業性,且圈子不大,特定型別的判例數量匱乏,具體到某一司法機關有相關辦案經驗的幹警屈指可數。即便在一線城市,常見訴訟流程的推進都會遇到困難。以訴中保全為例,以操作困難為由拒不出具保全裁定的承辦法官並不在少數,這就需要專業的訴訟代理人在常規化辦案的同時,做好專業知識的普及工作且指明法理基礎與操作方式。

3

對幣圈投資人的建議

結合近期辦案經驗,颯姐團隊為幣圈投資人提供建議如下:

1.投資標的應為我國民法保護的財產性利益,即主流虛擬貨幣;

2.在所簽訂的投資協議上註明各方錢包地址、微訊號、手機號等常用聯絡資訊,並將爭議的管轄地儘可能約定至一線城市的法院;

3.保留因投資行為而發生的一切交流底稿,包括但不限於聊天記錄、通話記錄等;

4.核實代幣受託方的經營情況與償還能力,不要輕信所謂的熟人介紹或小微型專案;

5.向法律專業人士在事前風險評估、事後權利救濟等層面尋求幫助;

6.理性應對已發生的糾紛,在嘗試尋求法律救濟的同時,保留和解的餘地。

寫在最後

由於輻射範圍較小,多數幣圈投資專案尚不足以形成群體性事件的雛形。亦因此,投資人在尋求各類法律救濟的過程中通常不會得到地方性政策的傾斜保護,也就是說,如何恰當運用法律技術已成為定紛止爭的關鍵。為維護合法權益,颯姐團隊希望幣圈投資人能夠做到前述事項,為後期可能發生的各類訴訟鋪平道路,有備無患。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讀者!

作者:肖颯lawyer,來源:巴位元資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