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STO將主宰區塊鏈世界,證券化通證時代來臨了!

買賣虛擬貨幣

近日,STO成為區塊鏈領域的熱議話題,眾多先知先覺的行業垂直媒體驚呼:“STO將引爆區塊鏈經濟”、“STO是鐵定的趨勢”、“STO將掀起區塊鏈的第三波浪潮”

一時間,STO彷彿颶風般席捲圈內各種大大小小的社群。對STO的一致共識,令業內人士歡欣鼓舞、喜大普奔,有人甚至斷言STO必將取代愛西歐,成為區塊鏈經濟踏上新起點的催化劑。

還沒懂STO怎麼玩的童鞋

你們看老猿這篇文就夠了

作為產業鏈頂層的發行平臺,現在已有Open Finance、tZero、Polymath、Harbor、Securitize、Swarm Fund、Templum等在美國佈局,並開始著手製定標準化的STO協議。Coinbase亦於年初拿下ATS和Broker Dealer牌照,並於7月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金融行業監管局(FINRA)的批准,可以上線證券型數字貨幣。據悉,Bittrex和幣安等主流交易所都在積極籌備STO數字貨幣上線相關事宜。

那麼,STO為何會受到區塊鏈從業者極力追捧呢?它與愛西歐相比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現在大家所談論的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概念源於美國,2017年下半年美國SEC出臺了針對愛西歐和證券類通證的相關法規。通俗地講,STO即證券化通證發行,相當於接受國家證券法監管的稽覈制發行,可將股權、債權、房產、利潤、藝術品等傳統資產進行通證化,並藉助區塊鏈技術轉變為證券化通證。

愛西歐不受國家證券法監管,任何機構或組織都可以發幣,只要寫份專案白皮書,就可以進行眾籌融資,並在二級市場發行。2017年以來,愛西歐以便捷高效的融資優勢,吸引了大量資金和眾多投資者參與其中,引發了市場的瘋狂。據統計,2017年全球愛西歐融資規模達55億美元,而2018年1-7月增長態勢更加強勁,融資規模高達158億美元。但是,隨著行情一片慘淡,8月份愛西歐規模亦驟減至3.26億美元,同比、環比均創新低。

客觀地講,愛西歐曾使數字貨幣市場不斷壯大,為幣市空前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光環的背後也隱藏著叢生的亂象,詐騙、駭客攻擊和各種黑天鵝事件頻仍。由於監管的滯後和缺位,一些以圈錢為目的的專案粉墨登場,在謊言和金錢的誘惑下,投資者數十億真金白銀頃刻間化為烏有,受害群體數以十萬計。據Bitcoin.com披露,其對902個專案跟蹤調查結果顯示,59%的專案已“煙消雲散”。

10月15日USDT發生暴雷事件,價格卻由6.8元人民幣迅速滑落至6.3元人民幣,甚至有些OTC交易低至5.7元人民幣。無信用擔保的USDT價格暴跌,導致持幣者FUD情緒逐步蔓延,最終引發了大面積拋售,購入其他數字貨幣以避險。13時至14時30分,比特幣一路飆升,從6300 USDT暴漲至7680 USDT,合規的穩定幣GUSD價格也水漲船高,最高升至1.19美元。從比特幣和USDT價格反向聯動看,此次比特幣大幅波動是無監管的USDT信用危機造成的。USDT黑天鵝事件充分證明,愛西歐最大的優勢是無監管的高效靈活,最大的軟肋是無監管的信用缺失。

STO的合規性、信用性是愛西歐無法企及的,它將引領數字貨幣以合法證券的身份進入區塊鏈產業,憑藉強大的政府背書必定對市場和社會產生重大顛覆性影響,並重構融資新模式。

較之愛西歐, STO將會為數字資產投資帶來一系列重大變革:

一是政府監管稽覈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

STO本質上是介於IPO和愛西歐之間的融資發行方式,其核心是符合證券法的監管要求。

在美國,STO通常包括4個要素:合格投資人,反貪汙、洗錢等用途的投資⼈盡職調查,資訊披露,投資人鎖定期限。在專案稽覈方面,監管部門會對專案程式碼、行業合法性、KYC、團隊成員資質、實物資產、公司利潤等情況進行嚴格篩查,將所有劣質的空氣專案都攔截在市場大門之外,以淨化市場環境,降低投資人利益受損的風險,有效杜絕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頻繁出現。

合法合規的STO,使交易所和投資者可以放心地、便捷地、低成本地購買、持有、交易數字貨幣,以數字貨幣作為本位資產去購買、兌換其他資產。

二是傳統資產通證化有利於加速資產全球化流動。

證券型通證可將現實世界中的傳統資產,諸如限量超跑、藝術品和豪華別墅等標的,進行切分並對映至區塊鏈上,並透過區塊鏈這個全球性金融市場,突破地域邊界限制,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投資自己看好的證券型通證產品,進而促進優質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

比如不動產和藝術品等價值不菲的資產,可將其所有權標記為證券型通證,分割為任何人都可以支付得起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可以透過購買部分通證,擁有這些物品的部分所有權,從而實現優質資產在更廣闊市場的流通。

STO大額資產標的的通證化切分,使其所有權買賣的准入門檻進一步降低,不僅使群體規模最大的普通投資者可以參與其中,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增加了資產所有者的變現渠道。

三是合法合規的STO有利於拓展數字貨幣市場深度。

STO是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發行,是處於政府監管框架下的證券型通證,是連線傳統金融市場和區塊鏈產業的橋樑。

STO由有價資產支援,是基於傳統資產未來收益發行的,其所代表的資產已經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可實現虛擬和現實資產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統計資料表明,截止2017年全球資產總規模高達數百萬億美元。其中,股權、債務、房地產資產分別為70、100和230萬億美元。除此之外,還有黃金、基金、版權等各類資產標的。但由於投資門檻過高,普通投資者無緣參與其中,使這些傳統資產得不到有效流通。

證券型通證作為可流通的數字化權益證明,可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與監管口徑的對接,並將現實世界的金融和實物資產對映至鏈上,不僅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而且也增強了數字貨幣市場的深度。

可以想象,一旦STO成功構建雙向流通的渠道並全面鋪開,現在區塊鏈產業的市場規模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相較於愛西歐,STO是實現數字貨幣與金融機構合規對接的紐帶,可為當前的小眾市場帶來質的飛躍,是數字貨幣融入主流市場的機遇。

但從目前政府監管力度看,所有國家都未對證券型通證的發行開綠燈,大多采取適度從緊的態度,發行程式及稽覈條件非常嚴格。

在美國,STO遵循的是RegD、RegS兩項融資法規,即分別面向國內和境外投資人私募的法規。專案可不在SEC註冊,但必須遵守相關法規,並在監管下向進行合格投資者融資。

美國的個人合格投資者門檻較高:一是過去兩年的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或配偶30萬美元),併合理預計本年度收入相同。二是擁有超過100萬美元的淨資產,不論是單獨還是配偶一起(不包括主要居住地房產)。這個標準對於大部分散戶來說,參與投資難度較大。

老猿認為:

無論如何,STO的出現,使資產的流動突破了國家的界限,並在實際資產的支援下積極推動區塊鏈產業脫虛向實,是更健康、更理性、可持續的新型融資模式。鑑於世界各國監管尺度的差異化,STO可能還存在著各種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但它比IPO更加靈活高效,比愛西歐更符合政府監管的要求,信用性更強。

未來,隨著各國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STO必將成為被投資者廣泛接受的主流融資方式,而缺乏監管的愛西歐則會慢慢淡出公眾視野。

大家覺得呢?

其實,不管是STO還是愛西歐,區塊鏈專案自身價值是最核心的決定性因素。諸如,專案領域是否處想象空間廣闊的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數字金融、電子商務等熱門行業,應用場景是否有真實市場需求,使用者群體規模能否支撐合理的收入利潤,研發團隊技術能力是否雄厚,落地應用能否吸引更多優秀的創造者、傳播者、社群運營者以構建強大的生態等,都是衡量專案優劣的重要指標。

但是,無論多麼高大上的專案,如果商業模式無法最終實現利潤增長,那麼它就是失敗的,與其融資方式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