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哲學(一)基礎設施的捷徑效應

買賣虛擬貨幣

鏈圈和幣圈,發展到現在,離不開基礎設施創造的各種有利條件,為廣大參與者提供了捷徑。

基礎設旆1.0:比特幣區塊鏈

中本聰,從比特幣區塊鏈到比特幣白皮書,然後挖了100萬多個比特幣,從此銷聲匿跡。這個過程,挺像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領域的TOT(Transfer Operation Transfer 轉讓——經營——轉讓)模式:比特幣區塊鏈是一種公共物品基礎設施,一開始轉讓給中本聰,中本聰建設好比特幣區塊鏈和比特幣白皮書,自主經營賺了100萬多個BTC,然而又把這個基礎設施專案轉讓出去了。

正因為中本聰的銷聲匿跡,比特幣生態實現了去中心化,隨著交易所的介入,比特幣生態實現了礦工POW分配的算力系統+技術開發系統+交易平臺搭建的交易系統的三權分立。POW,如同一個國家的法律系統;技術開發系統,如同一個國家的發展系統;交易系統,如同一個國家的市場系統。

比特幣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意義,主要是四個方面:

一 是成就了山寨幣區塊鏈的捷徑效應:山寨幣雖然相對比特幣做了很多最佳化,但是基礎框架來自於比特幣區塊鏈。

二 是成就了分叉幣的捷徑效應:包括以Omni協議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流通的USDT。很多分叉幣,的確意義有限,市值規模來自於分叉幣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有效空投,獲得了一部分比特幣大戶的支援。成功的BCH和BSV,本身的發展,會帶動BTC應用層面的發展。

三 是跨國界轉賬網路流通的捷徑效應:一開始是為跨國灰色資本規避監管提供了捷徑,反過來BTC獲得了穩定的流動性;後來是金融大佬發現了BTC轉賬相對於實物黃金轉運需要的安保風險成本具有捷徑效應,BTC就從等值於美元的虛擬貨幣,上升為數字黃金

四 是市場化財富效應成功的捷徑效應:正是基於BTC市場的財富效應,後來的數字貨幣才有信心,各個團隊才有了動力。

基礎設施2.0:交易所

交易所,一是同時服務於比特幣信徒購買和比特幣礦工變現,催生了BTC的第一輪牛市;二是在金融大佬的支援下,比特幣神教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三是服務於山寨幣和ICO兩個風口。

交易所的基礎設施意義,主要是二個方面:

一是藉助於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之上APP的網路基礎,為幣民交易提供便利和安全,推動了幣圈規模的膨脹。假如沒有錢包、沒有交易所,即使數字貨幣神乎其神,對很多幣民來說,門檻是非常高的,正如現在很多幣民沒有買過礦機挖過礦。

二是服務於專案方的市場化。雖然為專案方設計了上幣費這個門檻,但是如果沒有交易所,專案方的發展成本只會更大。昨天孫宇晨與王小川的網路對話引起熱議,王小川在是非層面論對錯,孫宇晨則轉到實力層面論強弱:賭100個BTC。哈哈,孫宇晨習慣了割韭菜,提1000個BTC太狠,提100個BTC,還是希望王小川能夠勇敢一點,以便於孫宇晨順利實現割到100BTC的目標。孫宇晨今天的底氣,離不開當初幣安交易所營銷對TRX的支援。

基礎設施3.0:錢包交易所+社群驅動公鏈

我個人操作ICO,就是四個工具,微信群+交易所+錢包+公鏈ETH。目前為止,Im錢包和ETH公鏈,在ICO的風口中,發揮了基礎設施的捷徑效應。事實上,IM錢包,在ICO時代,也屬於ETH這個公鏈生態的產品。

ETH公鏈的基礎設施意義:一是服務於專案方發幣和操作ICO;二是服務於使用者參與ICO。大家都對ICO很熟悉,這裡就不論述。

ICO的退潮,IEO很難持續,大家都很難樂觀公鏈的發展前景。EOS公鏈上的DAPP,離當初的預期很遠。我個人認為,公鏈除了需要去中心化的、具備交易所功能的錢包這個基礎設施,還需要通證社群這個基礎設施。所以,BM為EOS生態推出Voice這個產品。

當初,比特幣中國,為大陸的鏈圈和幣圈發展,做了很多貢獻,後來也出現了瑞波中國等等這類機構。我們社羣,某種意義上,就是區塊鏈中國、虛擬貨幣中國的市場功能。咕嚕也反覆提到,我們社羣要服務於各大公鏈的價值落地。公鏈,對於運用公鏈的DAPP專案方來說,是一個基礎設施;對於鏈圈和幣圈的發展來說,卻是一個價值大廈。

在實體經濟領域,基礎設施為很多中小商家提供了捷徑效應,投入50-200萬,回本週期和利潤率可以進行預算。比如人流量很大的步行街,店鋪的租金成本偏高,店鋪的利潤本質,來自於步行街的人流紅利。比如幾千人口的社羣,消費紅利就會成就早餐館、理髮店、小超市等等門店。鏈圈和幣圈,還需要很多基礎設施,才能讓幣民在捷徑心理作用下,讓幣民與幣圈實現更好更穩定更高效的協作關係,推動鏈圈和幣圈的整體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