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頂層設計齊發聲:商務部、國信中心、北京互金協

買賣虛擬貨幣

導讀:

“在雄安、海南沒有區塊鏈作為基礎就不用參與政府的招投標了。”

“講到競爭力,我覺得深圳和海南還是比較搶眼的。”

“在區塊鏈這塊呢,我覺得監管不能叫“一刀切”,是“差別對待”。”

像幣安、火幣這些一線交易所,後面的命運,“我個人認為,要麼飄蕩在國外,在中國市場上就被遮蔽、沒機會的,要麼就變成國家認可的、控股的。”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

商務部正在研究區塊鏈與信任經濟

記者:區塊鏈對於未來的信用監管、信用經濟應用發展將帶來哪些改變?

韓家平: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是實現匿名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一是可以保障交易,提高交易效率,促進經濟發展,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可以推進社會治理,在我國已經有1.2億戶的市場主體,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有效監管對於政府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課題,四中全會在社會治理中提到要用一些新技術實現社會共治,技術性監管可以實現一種基於資料的精準的分類的監管,把監管的有限力量用在刀刃上,在高風險的地方多用力,實現更有效監管。

記者:區塊鏈如何賦能供應鏈金融? 

韓家平:供應鏈金融的主要產品是保理,是以應收帳款為前提的貿易融資。保理在歐美,尤其是歐洲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但保理業務的主要風險是貿易欺詐。保理的前提必須基於真實交易,以應收帳款為前提的產品是以應收帳款作為標的,應收帳款是一個無形的產品,如果買方和賣方聯合做虛假交易,金融機構很難識別,也很難獲得實際的物流資料。所以,供應鏈金融在全球來講,最大的風險就是貿易的真實性。

區塊鏈技術可以多個節點資訊交叉驗證,資料不可篡改,如果使用區塊鏈確認交易真實性,就可以解決供應鏈金融最難解決解決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保理公司和金融機構在用了,效果也非常好。 

記者: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未來打算從哪些角度進行區塊鏈課題研究?

韓家平:我們非常關注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區塊鏈在信用體系的建立是很好的應用場景,比如在徵信體系的資訊採集、供應鏈金融、信用監管追溯體系等場景。我們主要是研究信用體系、信用管理、信用經濟。區塊鏈是一個關鍵技術,可以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支撐數字經濟的信用體系。我們已有一個課題在研究區塊鏈技術與信任經濟的發展。

記者:區塊鏈技術在國際貿易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韓家平:國際貿易中現在主要是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幾流合一的問題,區塊鏈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支付結算和跨境結算,比如阿里巴巴他們已經有了區塊鏈技術跨境結算的應用。

記者:區塊鏈的發展會給公共治理帶來什麼問題?

韓家平:區塊鏈一直強調的去中心化其實和公共治理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矛盾。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因為社會的管理和治理需要有不同的角色,比如公權機構的政府,他們要行使一些維護規則和秩序的作用,對於一些不合規的行為要有一定的懲戒。

記者:對於區塊鏈裡存在的資金欺詐和非法集資現象,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嗎?

韓家平:前幾年P2P的爆雷的確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財產損失,說到底是因為信用體系的資訊不對稱,老百姓不知道把錢投平臺以後平臺是怎麼用的錢,平臺本來是一個資訊中介,最後卻變成了一個信用中介,錢去了什麼地方投資人不知道,甚至公司內部的人也不知道,只有平臺的老闆知道。所以就容易造成錢被公司股東和機構負責人攜款跑路。如果用區塊鏈技術,讓接受資金的一方和出具資金的一方共同在一個平臺上,資金的趨向可追溯,這樣,欺詐就可以減少和避免。

國家資訊中心中經網  朱幼平

數字資產交易邏輯上是通的,但由國家做還是民間做是未來政策的一個看點

記者:哪個城市最有可能成為最具區塊鏈發展競爭力的城市?

朱幼平:總書記講話之後,有三熱:學習熱,行動熱,監管熱。講到競爭力,我覺得深圳和海南還是比較搶眼的。

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這塊土壤在政策的引領下,有自己的優勢。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比較讓人稱道的是特區政策不“特”的時候,深圳從以前靠政策的經濟模式轉移為現在創新驅動的新模式,這個模式我覺得完全是深圳人靠著過去的創業精神做到的。我們說南山一個街道包括騰訊、華為、大疆都誕生在深圳,說明深圳有這個土壤。

深圳有數字貨幣研究和移動支付等領先技術,深圳已經有一些區塊鏈應用的案例,比如用區塊鏈做電子發票,深圳國稅局據說已經開了1000多萬張發票。同時,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也會率先在深圳試驗,人行下面還有一個貿易融資平臺,這個平臺也在深圳,並且人行也準備做外匯平臺,人行還有一個票據平臺,也是在深圳落地。我相信未來在區塊鏈和數字資產這些領域,深圳同樣會引領全國的發展。

海南作為一個國際貿易港,最近海南也比較熱,他們也開了幾次會,成立了離岸創新創業示範區,釋出了“鏈上海南”的一些措施。海南是政策推動,但基礎還是深圳的土壤更豐厚一點。海南相對來說,各方經濟條件弱一點,但是在深圳人的創業創新和企業家的精神引領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我非常看好深圳。

記者:您曾提到“鏈改”對於數字時代的意義,您如何定義“鏈改”?“鏈改”如何影響普通企業和個人?

朱幼平:我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之後,這一段的工作都是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上半場是講區塊鏈的重要性為什麼提上來了,為什麼成為了國家戰略,下半場是落地,要對企業有所幫助。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改造這個世界,這個就是“鏈改”。

我們認為,區塊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它有幾個方面的價值:第一個是激勵,第二個是協作。透過治理,區塊鏈是一個技術革命和金融革命,是一個組織革命。把區塊鏈的這些思想和我們現在的業務結合,我覺得是“萬業可用,萬人可進”。

我說三個例子,第一個是區塊鏈怎麼給傳統制造業賦能。比如汽車業,汽車在國際經濟中有10萬億產值,體量非常大,2018年汽車業也出現了下滑。區塊鏈怎麼幫助汽車業?我覺得區塊鏈可以透過它的粉絲經濟幫助汽車業提高產品的美譽度和銷量,可以解決產品的溯源,提高它的內部協作能力,實現定製化生產,還可以透過區塊鏈的記帳模式有效激勵系統裡的主體。無論是擴大市場、智慧化生產還是提高協作能力,區塊鏈都可以幫得上忙。這個是傳統制造業和企業升級改造藉助區塊鏈的一個方面。

還有一個,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的底層模型,它是程式碼信用,它天生就是對現代金融業的升級。現代金融業怎麼結合區塊鏈?我認為是“雙信用”。過去我們是靠機構牌照的信用,未來我們用區塊鏈進行“雙信用”升級。有什麼好處?比如說,人民幣發的DCEP,實際上就是藉助了程式碼信用,讓我們的貨幣變成了數字貨幣。

另外一個是我們傳統的企業利用了區塊鏈來對傳統的金融企業進行升級改造,至少有一下激方面改進。

第一,是增信。過去靠國家的牌照可以對銀行和投資機構以及證券提升信用。第二,是速度和效率。過去透過銀行轉帳、結算,幾個月才可以轉一個帳,現在區塊鏈就幾分鐘。邏輯就是用區塊鏈把上面轉帳操作和不可篡改的資料結合起來,不需要更多的認證以及蓋章,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和效率。第三,是成本。以後我們做貸款就不需要去櫃檯、大樓、網點,這個是巨大的成本節省。第四,是加強監管。業務資料都在鏈上,接近監管沙盒就可以監管金融,一個是監管可以防範出現系統級的風險,對企業自身也是一個風控機制,這個是對傳統企業的幫助。第五,就是普惠金融。過去沒有很好的信用平臺,比如P2P就變成了一個詐騙平臺。我們用區塊鏈的信用平臺做普惠金融,私人銀行都可以申請牌照,這個信用平臺就建起來了。

另外,區塊鏈對服務型企業有什麼幫助?比較好的例子有兩個。第一個是區塊鏈遊戲,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他們用區塊鏈把原來的遊戲自然升級,遊戲本身就有粉絲,直接帶到區塊鏈遊戲中。還有一個服就是跨境旅遊,區塊鏈可以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個是異地旅遊的資源供應。第二個旅遊者轉化為社羣成員,第三個是有效尋找資源協作。第四個是解決跨境支付。

區塊鏈為我們未來很多想創業,想在區塊鏈上做點新的業務的人提供機會,這個不是以前我們工業時代的機會,而是海量的機會,這個是一個新時代的機會,大家可以積極地擁抱,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一些新的商業模型和財富,讓經濟的發展走到這個方向。

記者:如何根除社會上存在的虛擬貨幣不良交易平臺?是否可以使用技術規避?

朱幼平:“九四”禁令講了兩點,第一個是不能用區塊鏈發幣;第二個禁止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實際上大家看到很多人最近踩了紅線,國家是在排查。我覺得,數字貨幣過去是有很多配套的監管手段以及一些政策還沒有到位。但是數字資產交易邏輯上是通的,將來這個數字資產交易是國家來做?還是允許民間做?這個是未來政策的一個看點。總體講,數字資產交易是整個區塊鏈和數字資產這一塊未來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未來的政策我相信國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邏輯上說得通的,技術手段還有監管手段成熟的情況下,政策一定會出臺解決的辦法,我們拭目以待。

北京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研究院院長  易歡歡

火幣、幣安等交易所要麼被遮蔽要麼變成國家可控的

記者:1024後很多地方開始取締區塊鏈專案,“一刀切”對未來的監管有何影響?

易歡歡:政治局在集體學習前,是做了充分的調研的,我也參加了。學習很重要的是提出的無幣區塊鏈,有幣還沒有納入到討論的範圍。討論中非常重要的是,把區塊鏈定義成整合創新技術。從2017年政治局學習大資料可以看出,學完之後整個大資料行業在18年、19年的發展中,對於規範的部分是鼓勵的,但對於不規範的,像個人隱私資料洩露則是嚴打的,抓了30多個大資料公司的董事長和企業家。所以,在區塊鏈這塊呢,我覺得監管不能叫“一刀切”,是“差別對待”。有的地方,比如黃埔區、長沙、西安、四川,地方政府還是很積極地在鼓勵的。但對於涉幣這塊,可能監管還看的不太明白,再加上之前的糾紛比較多,可能會趨嚴,這是必然的,也是為了給行業製造一個相對好的環境,不可能允許幾千個山寨幣橫行。為什麼到現在一些交易所還沒有被取締,可能也是在研究、觀望中。而且總書記的講話中也提到了數字資產交易,包括海南省也在重點推動,但要想回到2018年的時候,監管可能要出手,但做技術的探討,大的領域的創新還是有機會的。

記者:無幣區塊鏈最重要的是什麼?

易歡歡:無幣區塊鏈第一個就場景問題,要找到一個規模較大的場景,無幣區塊鏈主要就是聯盟鏈和私有鏈,對於場景來講,我覺得至關重要。第二個,在場景場面,除了區塊鏈技術之外,同時也要引入管理區塊鏈生態的治理機制和模式。另外,需求不一樣,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像證券行業的應用,它的需求跟銀行、保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要找到應用場景、區塊鏈解決的痛點、治理機制等三種需求。

記者:對央行數字貨幣怎麼看?

易歡歡:從兩個角度來看央行的數字貨幣。首先,央行數字貨幣是對現金的替代,相當於替代人行的M0,這上面沒有疊加智慧合約。第二,紙幣的整個流通環節成本代價較高,包括運輸成本、儲存成本、轉移成本和銷燬成本,央行數字貨幣能降低流通成本。第三,跟現金完全一樣,它是匿名的,它是C端小額支付的手段。

我個人認為,它其實更大的應用場景是人民幣出海,是在全球市場裡面。比如,我們有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但在推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外國在B端和G端無法接受人民幣,只接受美元,我們往國外投資時需要消耗我們的美元,而美元需要向美國人買,是負債的,中間就帶來了美元的消耗。但是,如果人民幣要推國際化,B端市場裡,包括清算、結算、交易,中間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才能改變。另外,就是在C端非常重要。第一個,現在全世界的5G、4G、3G網路,大概70%的建設商是中國人或中國企業。第二個,深圳的智慧手機,在“一帶一路”國家大概90% 的手機是中國的華為、小米、Vivo、OPPO等公司提供的,在C端是一個非常強的應用場景。

國內外兩個市場,國內市場本身移動支付就已經很便捷了,但在國外市場,在“一帶一路”市場,央行數字貨幣極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使用方式,促進整個人民幣的國際化,數字人民幣背後代表的是中國的國力、中國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背後是巨大的服務貿易,這個多重要都不為過。

記者:區塊鏈最有可能在哪個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落地?

易歡歡:我曾提到過幾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其中一個就是政府應用,政府應用會率先起來,區塊鏈在政府應用中會解決資料安全、資料治理、跨部門之間的資料共享和協作問題,在雄安、海南沒有區塊鏈作為基礎就不用參與政府的招投標了。第二個應用場景是剛提到的金融,這一次對政治局學習促進很大的是Facebook的Libra在美國聽證會上的講話,他們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好像他們一推,我們的數字人民幣就別推了,所以區塊鏈在跨境支付方面很重要的事情,在金融機構的資料流轉、資料安全,在保險行業裡的保險數字身份的建立,在數字孿生(在實體社會的活動在數字世界有對應的數字形體)裡的數字形體確權,都是重要的場景。

記者:北上深對虛擬貨幣交易摸排,接下來對交易所的政策方向是怎樣的?

易歡歡:從2017年12月政治局學習大資料後,大資料行業的整體影響可以看到,政治局學習完,第一,這個行業走向強者恆強,第二,逐漸走向規範,第三,大規模的國家隊會進場。如果認為數字資產交易所是個方向,肯定以國有的為主,就像深交所、上交所,是數字經濟裡的命脈。排查主要是瞭解行業的情況,先調研,把行業的規模、體量、模式、風險搞清楚,搞清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之後才知道有效的監管手段,避免“一刀切”現象。

記者:像幣安、火幣這些一線交易所,後面的命運會是怎樣的?

易歡歡:我個人認為,要麼飄蕩在國外,在中國市場上就被遮蔽、沒機會的,要麼就變成國家認可的、控股的。以上謹代表我個人觀點。

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宋嘉吉

券商龍頭都對區塊鏈持開放心態

記者:區塊鏈會對證券行業造成何種顛覆呢?

宋嘉吉:現在所有的券商龍頭都對區塊鏈持開放的心態,但是證券系統對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也有非常成熟的技術。所以,用區塊鏈技術替代現有的證券執行系統還有非常多的問題。2012年,澳大利亞交易所逐步用區塊鏈技術改進結算體系,但發展7年還是進展當中,我覺得替代還是一個過程。

記者:股票有一套基於市盈率的估值體系,那麼區塊鏈專案是否存在估值方法?

宋嘉吉:股票的估值基於PE和長期的現金流折現,要求有長期的現金流流入,包括運營商資產都是有現金流入的。但是Token機制是沒有的,如果非說有現金流,是法幣和Token交換,但是這個交換是不是基於價值?

我覺得還是要注意風險,區塊鏈從2015、2016年才開始進入大家的概念,技術應用週期還不夠。包括目前我們和很多區塊鏈技術的團隊都很熟,上市公司不知道區塊鏈在做什麼,區塊鏈公司不知道他們能給上市公司做什麼,這個磨合需要時間的週轉。長期來看,區塊鏈可能會在各個行業有一系列的滲透,這個會對區塊鏈的流轉、落地、存證都有非常大的意義,總結來說就是八個字:需要時間,前景光明。

記者:區塊鏈行業的上一個風口是交易所和炒幣,下一個新風口在哪裡?

宋嘉吉:目前來看應該是區塊鏈+實體經濟的結合,最近政治局學習完了陸陸續續都起來了,和聯盟鏈以及商業鏈的關聯度會比較高,和純工業相比可能差距比較大,每一個場景的使用和技術都要求不一樣。

記者: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三亞)試驗區的建立對數字經濟和加密貨幣有什麼影響?

宋嘉吉:數字經濟的提倡不僅是海南,全國對這塊的關注度都非常高,海南是試點地區,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過去幾年不管是火幣還是OK都在當地做了佈局和投入,未來對於數字資產的體現,大家都知道香港已經開始發行牌照了,海南有沒有這樣的預期要過政策這一關,技術上不是問題,首先是政策。第二個是交易的標的物,就是什麼是數字資產,肯定是不僅僅交易比特幣,交易什麼東西值得關注。

記者:請分析一下公司做區塊鏈的探索模式?為什麼對現金流的需求這麼大?有可能改善嗎?

宋嘉吉:供應鏈金融過去幾年大家都知道需要大量的現金注入,要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公司貸款,他們也是從銀行拿錢,他們自己也要投錢,這個裡面雪球越來越大,對資金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透過區塊鏈的技術,改變商業正規化。不要讓我自己投錢了,我希望我提供的存證服務讓銀行認識到供應鏈上這麼多小企業的價值,銀行提供服務。區塊鏈本身是去中介化的,裡面的權衡需要考慮。

記者:區塊鏈比較典型、落地比較快的商業模式有哪些?

宋嘉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就是物聯網。物聯網本身整體上是去中心化的,執行的平臺是一箇中心,對於接近使用者的節點來說,節點資訊會不會需要一種信任機制?比如說一個物聯網的感測器可能是氣象部門的,其他的部委和部門可不可以呼叫物聯網的資料?能不能歸多個平臺的資料排程?這個就需要區塊鏈保護資料互動的隱私性和有效性,一個獨立的節點如何進行貨幣化和金融化的運轉,這裡面需要區塊鏈的技術成為底層的通訊協議。另外,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執行都是算力支撐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都對算力的要求比較高,算力和資料以及演算法的市場是三位一體的,需要一個可信的環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