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貨幣社會屬性是如何產生的?

買賣虛擬貨幣

一個貨幣進入流通領域,不僅要有貨幣物理屬性,還得要被社會廣泛接受,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貨幣社會屬性。

我們願意用自己種的小麥去換取黃金,是因為我們知道其他人也會用他們生產製造的鹽、或者犁、或者羊、或者布匹去換取黃金,我拿著黃金可以隨時到他們那裡去換取我所需要的東西。

用一句話概括:黃金值錢,是因為人們相信黃金值錢。

我們願意用自己一天八小時的勞動付出去換鈔票,是因為我們知道其他人也會用他們生產製造的大米、衣服、房子、或者汽車去換取鈔票,我拿著鈔票可以隨時到他們那裡去換取我所需要的東西。

同樣用一句話來概括:鈔票值錢,是因為人們相信鈔票值錢。

如果社會不再有人接受黃金,黃金也就是一種沒多少用處的黃色金屬。如果社會不再有人接受鈔票,鈔票也就是一張廢紙。

同理,如果社會沒有人接受比特幣,比特幣也就是一串程式碼,沒有社會屬性,貨幣是不可能成為貨幣的。

黃金被社會接受,是依靠其自身優秀的貨幣物理屬性。

我們先來講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條河,河裡有黃金,山下還有個小村莊,這個村莊人學會了從河裡淘金,在村莊內部,會首先把黃金作為貨幣使用,至於其他村莊習慣於用鹽當貨幣,壓根不知道黃金是什麼。

在村落之間的交易集市上,他們當然會拒絕接受黃金作為支付貨幣:這黃的是啥玩意啊?能吃還是能喝啊?當我二啊?我只收鹽,不要你的黃金,”這個時候,能用一兩黃金換一隻羊,就已經很不錯了。

後來其他村落慢慢發現,用黃金要比用食鹽方便的多,帶起來很輕,放家裡也不佔地方,埋在家裡後院也不會生鏽。最重要的是因為淘金要費不少人力,對黃金進一步進行加工還要燒掉不少木材,黃金的產量始終不高,不會有貶值的風險。

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黃金有這麼多好處,自然就會吸引其他村落的人來接受,先是一個村莊,然後是更多的村莊,然後是整個部落,然後是更多的部落。

最後,黃金翻越高山和大河、跨過冰原和荒漠,征服了整個世界。

流通範圍越來越大,接受黃金的人越來越多,黃金的需求量也就越多,黃金的交換價值也就變的越來越高,易於開採的富礦很快被開採個底朝天。

為了獲得更多的黃金,人們不得不挖很深的礦洞,到那時候,拿一隻羊早就換不到一兩黃金了。

至於法幣,它被社會接受,靠的不是自身魅力,而是國家使用強制力保證法幣的貨幣社會屬性。

有些國家禁止黃金流通,但他們禁止不了比特幣,這是因為比特幣比黃金更方便運輸和儲存,只要有網際網路就有比特幣,除非這個國家完全禁止網際網路。

像黃金一樣,比特幣被社會接受的過程註定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2010年5月21日,一叫laszlo的人在論壇上發帖,想出售10000枚比特幣要價50美元,但是沒人買,後來有人表示願意用價值25美元的比薩餅優惠券換這10000枚比特幣,laszlo答應了。

這筆交易的重要意義在於:透過極低的價格轉出出大量比特幣,讓更多的人接受到比特幣,只有接受比特幣的人多了,它的交換價值才能變高。

沒有這第一筆交易,比特幣就永遠只是硬碟上的一串程式碼,是一些學者的網際網路試驗,有了這第一筆交易,一切都不可逆轉了。

就是這第一筆交易,推下了比特幣成為貨幣的第一張多米骨牌。

接著就是有賣羊毛襪子的願意接受比特幣、然後是賣咖啡的、再然後是買橄欖油的,到後來,能用比特幣買到公寓、買到遊艇、還有別墅,接受比特幣的人開始越來越多。

2011年,比特幣兌換美元首次達到1:1。

2012年達到1:10。2013年初達到1:100。

所以,或許到未來的某一天,比特幣會成為最重要的世界貨幣,到那時,所有商品都會用比特幣作為標價。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