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處在什麼時期?

買賣虛擬貨幣

大家常常把現在的區塊鏈比作網際網路的早期。那麼,我們先簡單地看一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

第一款獲得大規模應用的網際網路工具是瀏覽器。1993年發明,最早叫Mosiac,後改名Netscape,1995年8月上市,開啟了網際網路商業的第一次大爆發。瀏覽器極大地推動了網際網路內容和使用者的發展,因為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瀏覽內容。

由於網上內容的大發展,1994年1月,楊致遠和David Filo建立了導航網站,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1995年改名yahoo.com,1996年4月IPO。Amazon1994年7月成立,1997年5月上市。Ebay 1995年9月成立,1998年9月上市。當然,同時期的大量上市公司很快就破產不見了,另一方面,Google 直到1998年9月才成立,2004年8月才上市。

今天的區塊鏈相當於網際網路的哪一年?

在快速改進的各種基礎設施和百花齊放的各種應用之間,至少還得兩三年的磨合,才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應用。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還沒有任何應用達到千萬或者上億使用者的。這應該是區塊鏈價值實現的一個基本標準。

從這個基本標準看,今天我們肯定還處於區塊鏈前商業期。大部分關於區塊鏈未來偉大前景的討論還只是猜想而已。

純粹個人直覺,今天的區塊鏈大概類似1990年左右的網際網路。

絕大多數的區塊鏈專案目前只有protocol(規則),這是非常弱的所謂“共識”。真正consensus(共識)的實現要困難得多。即使是consensus(共識),也遠遠不等於trust(信任)。現在區塊鏈能實現的,只是“記賬”的可信,還只是人對機器的相信,而不是人對人的相信。而記錄的真實性,僅僅只是信用的最低要求。區塊鏈最終要達到的高度,是人與人的信任,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區塊鏈技術中,所謂的“智慧合約”,在我看來,這只是機器智慧的進步,只是能程式設計,然後自動執行而已。像以太坊一直在強調他們的“智慧合約”,其實也只是實現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應用:眾籌。而真正的合約,制定和執行過程都是非常複雜的,很依靠人的智慧。人類幾千年來的發展,合約的制定、法律的發展、道德的約束,是多方面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區塊鏈技術毫無疑問有著巨大的潛力。但它要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在核心領域有重大創新和突破。

來源:《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曾鳴:區塊鏈創業是一場長跑》

作者:曾鳴|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參謀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