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為新書《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作序——關注數字貨幣的潘多拉魔盒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從石板經濟到數字經濟的傳承與創新》將於2020年春節後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作為數字資產研究院“數字經濟和科技叢書”的一部分,由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龍白滔博士著,並得到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衣錫群和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聯袂推薦,朱嘉明的序言歷經十次修改。該書歷經半年創作,共計29萬餘字,在小範圍釋出便引起了強烈反響。

該書旨在運用貨幣金融理論和制度去考察數字經濟的各種金融現象,並試圖回答以下問題:首先,有關貨幣起源的爭論。其次,有關現代貨幣金融體系執行的原理,即貨幣的創造、供給和流通,商業銀行和央行的運作機制等。第三,有關當前貨幣金融體系的制度和秩序。第四,如何理解各種數字金融現象的金融本質?第五,哪些力量在塑造貨幣金融體系的現狀和未來格局?第六,如何理解CBDC?第七,如何理解Libra為代表的全球穩定幣?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有關貨幣起源與貨幣金融體系的現狀,這裡為讀者理解所有與數字貨幣相關的貨幣金融理論問題建立基礎共識。第二部分重點是以貨幣金融理論的視角來審視數字貨幣領域的金融現象,例如通證金融、穩定幣發行機制、普惠金融(指民主、公平、金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貨幣金融體系)、加密資產交易所的貨幣銀行本質、數字時代貨幣競爭正規化的變化和未來的貨幣金融體系的重塑等。第三部分有關央行數字貨幣CBDC與中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DC/EP,從貨幣金融原理角度討論了CBDC的緣起、設計原則和典型設計方案,以及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針對中國的DC/EP分析了其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和可能對策。第四部分有關Libra和全球穩定幣的風險與挑戰。第五部分極具特色,包含了19篇文章有關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官員和國際標準制定機構官員在過去半年中就加密資產、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支付、金融包容性、金融主權等話題的發言以及筆者點評。

王巍序 | 關注數字貨幣的潘多拉魔盒

歷史就是一座森林,永遠在展示不同的景觀。在陽光下,在陰雨中,春夏秋冬或野火復生後,它永遠在那裡,炫耀自己,也隱藏各種秘密。而且,每一個進入森林的觀察者,從不同的入口,懷著不同的心境和目的,與不同的夥伴,都會有全然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有太多不自量力的學者和人物,信心滿滿地做出無數論斷,宣佈歷史的真相,卻又瞬間成為被遺棄的歷史。因此,保持起碼的敬畏和謙卑,是敢於點評歷史是非臧否人物的道德底線。金融史更是如此,金融的驅動和滋潤與人類的需求和慾望強烈地彼此裹挾著,使之成為文明史中最為隱秘和撕裂的環節,人們往往說不清道不明就將之推向陰謀論而心安了。

最近十年裡,次貸危機、比特幣和天秤幣成為重新觀察金融史的全新高地,也成為檢點金融理論和政策的試金石。 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正在迅速侵佔和替代當下人類文明的全部生態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顛覆和改變了幾千年來累積形成的社會基礎。當我們還在掙扎著焦慮著理解每天的技術和商業衝擊波時,必須清晰地瞭解,我們據以成長和把握現實的基本認知體系和分析邏輯與工具都在迅速瓦解中。主張理論創新的同時,需要接受主流理論的破產。這對於習慣於修修補補並努力自圓其說的古典學派而言,實在是一個痛苦而難以接受的過程,而新一代人則沒有這個心裡障礙。

龍白滔博士便是這樣一個新金融人,或者說是主流金融的門外漢,野蠻人。我注意到他是在老友朱嘉明約我參加的一個天秤幣研討會上。美國臉書公司擬發行的天秤幣橫空出世,震驚全球金融圈。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迅速做出打壓的姿態,以為是一個干擾法幣的商圈技倆,繼而又試圖招安以奪回喪失的普惠金融道德高地,進退失據幾個月,至今仍無對應章法。大洋彼岸的中國則突顯罕見的景觀,央行高屋建瓴正式打出數字貨幣的旗幟,不排除與民間合作。民間學者則拔幟登場紛紛提出各種技術方案和理論設計,與國外同行一爭高下。龍白滔博士的發言和論文對通證經濟、貨幣全球競爭、中國數字貨幣實施等都有別具一格的詮釋,特別是鋒芒直指傳統金融理論與政策的諸多根基如貨幣起源,令人印象深刻。

貨幣源於交易是一個老生常談,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一脈相承,在中國似乎已成定論。但在當代學者看,這是無法證明卻可以輕易證偽的想象力論斷。人類早期歷史從來沒有後來附加的所謂理性和文明,暴力和強權是真正的驅動力。即便到當下,文明、法治與規則也是非常脆弱的外表,輕易可以被蝴蝶效應和黑天鵝破局的。貨幣源於權威,基於政治,這是活生生的歷史與現實,與陰謀論無關。 基於交易的貨幣起源模式主導了主流經濟學貨幣學和政策學,讓刻意排除了一系列現實約束的數理模型優美地展現在商學院課題和教科書裡,也導致了當年諾貝爾得主控制的長期資本公司和次級貸款組合的惡性癌變,我們記憶猶新。而基於權力賦能的貨幣起源說則被遺棄,從而使得“貨幣中性”和“貨幣面紗”成為規範,給予央行和數理學者更大的空間來解釋和調控市場。貨幣這個精靈被人為閹割,似乎被人類理性最終馴服了。

且慢。呂底亞的獅幣、春秋戰國的刀布幣、宋代交子和會子,法國指券、美國綠背、墨西哥鷹洋、民國袁大頭。。。所有這些所謂的支付工具,除了描述的價值尺度和收藏手段外,還帶來了巨大的額外能量,通貨膨脹只是一個大而化之的貨幣說法,商業週期,市場崩潰和政權興亡往往都用金融之外的因素解讀。我們太習慣於認定金融和貨幣僅僅是工具了,貨幣能量被大大低估。

網際網路、大資料、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環境下,數字貨幣時代突然展開,給我們全心的視野。比特幣的點對點(P2P)交易是區塊鏈的基礎功能,演算法技術成為所謂人類理性的競爭對手,數字貨幣可能如潘多拉魔盒一樣釋放太多能量,我們也許無法預測或理解,這才是新貨幣學和金融學的魅力。對於功成名就的主流學者們,龍白滔這類人的觀念和邏輯過於雜亂無章,淺薄外行,咄咄逼人,甚至不屑一顧。他們還沉浸在幾十年前求學時代的認知水平,不再關注最新網路媒體上的新貨幣觀念,享受在課堂、電視和論壇上迴圈往復地自我強化權威地位,愛惜自己羽毛。

我也算是學金融出身,也從事金融市場多年。建立中國金融博物館以來,深以為之前所有金融認知幾乎全面被淘汰,需要重新學習和理解。有幸認識了一批年輕人,為國內最早的比特幣和區塊鏈等書寫過許多序言,有了先睹為快的體驗。龍白滔看得起我,希望我能寫序,這是對我這個即將落伍者的一個鞭策,欣欣然。祝願有更多年輕的學者關注貨幣與金融,參與再造金融理論。我也特別向同時作序的朱嘉明致敬,他年輕時曾爆得學術圈大名,後來深入研究貨幣思想史,留下足以進入歷史的鉅著,如今又在數字資產領域披荊斬棘。

王巍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2019.11.28

本書的目錄如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