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們解決了一個痛點,帶來了更多痛點

買賣虛擬貨幣

一文看懂制約去中心化借貸發展的五大問題。

分析師 | 李雪婷運營| 蓋遙  編輯| 郝方舟

出品| 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當我們把數字貨幣市場規模(CoinMarketCap 資料)和 DeFi 鎖倉總值(DAppTotal 資料)放到一年半這個“小經濟週期”內,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DeFi 的發展似乎並不太受幣價影響。數字貨幣總市值從 2018 年初的 8313 億美元縮水到年底的 1043 億美元時,DeFi 鎖倉總值增長了 112%;而上個月數字貨幣總市值上漲 55%,突破 2771 億美元時,DeFi 鎖倉總值升高了 108%,超過了 12 億美元。

是什麼讓 DeFi 有“穿越牛熊”高速增長的能量?又有哪些因素在制約 DeFi 的進化?未來會怎樣?

帶著這些問題,Odaily星球日報研究院正在“DeFi 專題”下持續更新系列文章。今天的這篇主要介紹“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存在的通用問題”,對去中心化借貸基礎概念和市場現狀好奇的讀者請點選上一篇“終於有人講清楚DeFi到底是什麼、能幹嘛了 | DeFi系列”。之後,我們還將選取幾個 DeFi 的典型代表展開剖析,敬請關注。

DeFi 一詞來源於 2018 年 8 月 Medium 上的一篇部落格《Announcing De.Fi , A Community for Decentralized Finance Platforms》,作者是借貸協議 Dharma 的聯創兼 COO Brendan Forster。

在 DeFi 生態的眾多產品中,去中心化借貸平臺的位置相對核心,它將去中心化交易所、穩定幣、貿易金融平臺、託管和風投等板塊聯動起來,起到橋樑和樞紐的作用。

其中的 MakerDAO 於 2017 年 12 月上線,推動了去中心化借貸業務的啟航。它的出現滿足了加密資產投資者一定的融資需求。到了今天,MakerDAO 不再是借入借出加密資產的唯一選擇。Dharma 允許使用者申請或提供任何 ERC20 或 ERC721 標準的加密資產的貸款,dYdX 則支援使用者進行衍生品和多/空保證金交易,Compound 為 ETH、DAI 和其他加密資產提供貨幣市場借貸。

在過去近兩年加密市場整體趨冷的背景下,去中心化借貸幫助持幣者在不損失加密資產所有權的前提下,解決現金流的需求,並支撐起以太坊在供給端的金融生態。

專案方更是慣用傳統金融服務的痛點來論證 DeFi 的存在意義。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約 20 億人無銀行賬戶的背後,是傳統金融服務的准入門檻高、中間成本高昂、資金透明度低、金融機構審查個人信用時或侵犯資訊隱私等。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強調透明、高效、低融資成本和抗審查,可以說是傳統借貸服務的有益補充。

但客觀來講,監管政策、金融風險、社會需求、市場流動性、使用者教育以及公鏈效能等問題都在制約去中心化借貸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繞不開的監管問題

大部分去中心化借貸平臺都會推出錨定法幣或加密資產的穩定幣。

穩定幣通常被歸納為三種:錨定法幣的穩定幣(如 USDT),無抵押的穩定幣(如 Basis),依靠抵押加密資產的穩定幣(如 DAI)。USDT 作為現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穩定幣,備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機構的關注。如果相對“去中心化”的穩定幣 DAI 被大資本青睞,則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和審查。

就在今年 3 月的 SXSW 大會上,SEC 高階顧問 Valerie Szczepanik 表示,隨著時間推移,根據現行證券法,穩定幣有可能被列入證券監管的範疇。考慮到穩定幣的贖回方式,SEC 可能將其定義為“即期票據”,即傳統上定義的兩方票據(債務人應要求向票據持有人隨時支付款項)。據美國最高法院 1990 年對 Reves v. Ernst & Young 一案的判決,除非有例外或被排除,否則根據《交易法》第 3(a)(10)條,即期票據被認定為“證券”。

而站在 CFTC 的立場,據《商品交易法》第 1(a)(47)(a)條,穩定幣則屬於“互換合同(Swaps)”。

無論最終被歸為“證券”還是“互換合同”,強監管都將大幅提升穩定幣的合規成本,進而暫緩去中心化借貸的市場增速。

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

在傳統金融借貸業務中,抵、質押和信用體系共同防控違約風險。

相比傳統借貸服務,DeFi 顯然缺乏適用的(鏈上)徵信體系。這代表著(至少短期內)去中心化平臺還無法有效對抗信用風險。現在的平臺風控主要依靠基於開放協議、或點對點協議(dYdX 和 Compound)的加密資產抵押借貸合約。但不管是哪種型別,使用者仍需以加密資產作為背書。

另一方面,加密資產價格往往波動幅度較大,如果被抵押的加密資產短時暴跌 50% 甚至更多,整個系統的“壞賬率”將攀升,平臺會面臨資不抵債的狀況。對此,MakerDAO 會透過“全球交割保護措施”的啟動來應對這種“黑天鵝”事件,但這個系統還能重獲使用者的信任嗎?

資產型別單一

去中心化借貸市場盤子做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更多優質資產的選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在 ETH 存量市場中廝殺。“為什麼是 ETH”並不難理解,比特幣是非圖靈完備的,只有以太坊上承載了有價值的資產(感謝 ERC20)生態和流動性。

但抵押資產過於單一,對借貸平臺來說並不是好事。當講著“普惠”故事的 MakerDAO 們以持有 ETH 為使用前提時,已經將大眾使用者排除在門外了。

望向遠方,去中心化借貸平臺不可避免地要與現實世界中的優質資產進行結合,比如將線下或網際網路資產對映或託管到鏈上,以增加資產端的豐富度。即便這一天來臨,借貸市場仍需驗證新的資產類別是否有效,並可能以犧牲平臺的去中心化程度為代價。

缺乏流動性

對於去中心化借貸平臺,設定抵押率是門藝術。若抵押率太低,幣價波動將削弱借貸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如果抵押率太高,又會影響使用者的的積極性和資產的流動性。

還以 MakerDao 為例,如果使用者想獲取價值 1000 美元的貸款,需要抵押至少等值 1500 美元的 ETH。如果你剛好按 150% 的抵押率以 ETH 借 DAI,當 ETH 價格下降時,平臺很快執行清算。

目前,MakerDAO 中的平均抵押率已達 300%。雖然這一數值可以維持系統的整體穩定,但超額抵押的方式依然減少了資產的流動性,使用者抵押資產的積極性倍受影響。

使用者體驗不友好

其實,從網際網路投資的角度,去中心化借貸並不太符合機構的口味。原因很簡單,它解決了一個痛點(資產流動性),引入了更多的痛點,再發明新的解決方案。普通使用者學習和理解 DAI、MKR、CDP 並不容易,整套使用流程也不盡友好。

Odaily星球日報曾寫過一篇 MakerDAO 的體驗稿“我們體驗了把去中心化借貸,終於明白為啥這個行業在熊市中仍然賺錢”,遺憾的是,作者一半的時間耗在了安裝 MetaMask上……

回想傳統的中心化借貸,使用者體驗被消磨在複雜的材料和漫長的審批程式上。去中心化借貸雖然少了這些步驟,但學習和操作的繁瑣也把市場體量圈在了有限的範圍裡(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 DAPP,使得 Decentralized 的使用者量比 Centralized 小太多)。

另一方面,雖然借貸不算高頻金融行為,但去中心化借貸平臺依賴的基礎公鏈仍存在擁堵問題,弱於傳統網際網路的處理能力會帶來較差的使用者體驗。

誠然,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存在上述問題,所幸的是行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專案方也認識到制約發展的瓶頸,並在積極調整和迭代。隨著區塊鏈技術與生態的逐漸成熟,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將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畢竟它為加密世界開拓了豐富的開放式金融應用,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創文章,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道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