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衡:數字網路經濟將引發的海嘯

買賣虛擬貨幣

周子衡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數字網路經濟像一片新大陸,既有的經濟理論在探索、發現、解釋與開發這片新大陸歷史程序中,遠非涉洋遠渡的殖民者,更非武裝到牙齒的帝國主義者,也根本無法同化乃至喬裝易容成原住民......等待著既有經濟理論體系的是,兩塊經濟大陸板塊碰撞前海嘯排浪的無情衝擊。1、資產結構的鉅變與資產規模的暴增從實體性資產(tangible assets),到權益性資產(intangible assets),再到數字資產(data assets),資產結構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資產規模也正處於“非生產性暴增”的歷史性趨勢中。原始經濟中,初民的經濟生活並未遭遇到絕對貧困或嚴重短缺的束縛,相反,原初豐裕社會是一個普遍性的事實。在這個方面,人類學較經濟學更有發言權,而經濟學則嚴格地恪守著“稀缺性假定”,並沒有獲得充分的經驗事實的支撐。當然,人類學關乎原初豐裕社會的研究結論,主要在於實體性資產方面。
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到來,使得權益性資產快速膨脹,權益性資產快速地超出實體性資產。時至今日,還是有人不能理解日本的房地產資產曾能買下整個北美,因為兩地的實體性資產規模似乎一目瞭然,殊不知是為權益性資產的比較而已。即便如此,人們還是願意堅守著實體性資產的觀念,而視權益性資產的極速擴張為”經濟泡沫”,進而誘匯出金融危機。時至今日,全球資產的基本結構是以權益性資產來計重衡量的,並非是所謂的實體性資產。比如說,百萬美元家庭的資產構成中,實體性資產往往只佔部分,甚或不是大部分,不動產介乎於實體性資產與權益性資產之間或兼而有之,普遍來看,房地產是關乎銀行抵押的權益性資產。公司資產中,實體性資產普遍不佔其大部,權益性資產則是大部。政府資產中,以發達國家計,債務資產是主要部分,政府部門是執行在權益性資產之上的。經濟社會的財富創造雖然離不開實體資產,但是財富創造的過程及其管理基本上是圍繞著權益性資產展開的。比方說,當今,商業社會更傾向於所謂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實體資產往往過“重”,運轉成本高,效率低。整個經濟社會正在全面地告別資本短缺時代,零利率甚或負利率時代已整裝待發。經濟社會所關心的核心問題,已不是實物短缺,也不再是資本短缺,而是權益性資產的被濫造。“燒錢”作為最為廣泛與普遍的行為,說明“資料”在商業乃至經濟執行中的地位與作用取代財務平衡的中心地位。只要資料可獲得,且演算法不斷趨於正確,舊有的財務法則和風控標尺就可以被踐踏。經濟學說中的“稀缺性”假定,已經事實上被資產負債表中的“平衡性”約束所取代了。只不過,“稀缺性”假定的瓦解還有待經濟社會財富結構發生進一步的“鉅變”。這個“鉅變”就是數字資產對於整個資產結構與規模的“擴張性衝擊”。數字資產現主要體現為:影象、音樂、數字貨幣等。然而,數字資產正並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增長,無論規模、範圍或種類,其與權益性資產或實體性資產的混同或結合更在每分每秒地發生著。
資料已經成為巨大的經濟資源,我們所熟知的財務報表驅動的經濟,正在轉換為資料驅動的經濟,以演算法為核心的技術驅動資料,正在普遍性地替代財務規範和風控所驅動的資產運轉,新經濟的軸心正在形成。數字資產正波譎雲詭般膨脹、翻滾與爆炸。2、“交易大爆炸”讓消費者與投資者間的界限開始消失原始初民的經濟生活中,生產為了使用,其次為了交易,是為自給自足之經濟。及至近代,大規模生產、大規模交易發生了。然而,先生產、後交易的格局雖穩固下來,卻發生了交易與生產的脫節,直至大蕭條爆發引發生產的全面萎縮。經典經濟學以“稀缺”為基礎出發點,整個社會的基本邏輯為“大生產”所主導,“大生產”也是工業文明的標誌,“大生產”將大部分經濟資源加以吸收,消費者只扮演儲蓄和消費的從屬地位。網際網路經濟的出現開始顛覆了這個邏輯,過去交易跟不上生產,但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交易量爆發,在經濟生態上第一次標誌性地使得“交易”超越“生產”,“交易大爆炸”是網際網路的特徵。今天,Airbnb、滴滴快的、優步等等,這些分享經濟的翹楚代表著交易大爆炸帶來的衝擊,正在事實上碾壓著“稀缺性”假定。
交易大爆炸不僅意味著交易主體、交易範圍、交易效率、交易成本的鉅變,更意味著交易物件的“大爆炸”。其中,社會經濟資產中的存量開始逐步而全面地匯流到即時交易的維度中。“交易大爆炸”也意味著,沒有什麼是不可交易的,至於它是過去生產的、未來生產的,還是現在生產的,並不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交易已經實現了同生產的脫鉤,亦即生產的約束已經降到最低限度。“交易大爆炸”還意味著,交易的達成和交易的完成,已經可以在時空上完全切分開來,普遍地成為兩個環節,交易的達成往往是最為核心的。這就是說,經濟活動的中心事實上正從生產層面全面轉移到交易維度。“交易大爆炸”使得交易速度能趕上甚至超越生產速度,超過生產速度的交易很容易變成投資行為。網際網路極其方便交易,使得消費跟投資實現隨時轉換,所以消費者與投資人之間的界限開始消失。而且,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的興起,人們將來主要會扮演投資者而非消費者的角色。3、網路活動的主體交易大爆炸,使得交易成本急速下降,邊際交易成本趨近為零,企業理論的基礎被洞穿了。企業組織體系面臨數字網路經濟的碾壓,企業制度體系也搖搖欲墜。
如今在數字網路經濟中出現了,即所謂“跨界”。只要有足夠多的客戶資源,就有能力與可能實現跨界。跨界已成為數字網路新經濟中的常態,它不僅洞穿企業與企業的邊界,更使之化影無形,它更標誌著企業的生態環境的根本變化,意味著企業的生命曲線的互動變異。一千隻鳥在空中組成一條魚游來游去,而數千條魚在海中變化出一隻巨鷹展翅翱翔。個人選擇是數字網路活動的主體。在數字網路活動中,人性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化、差異性等等才得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然而,人們在數字網路活動中的活動是透過網路賬戶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網際網路是賬戶聯接的網路。賬戶、賬戶關係、賬戶體系,這些將是數字網路環境下制度規範體系的核心部分。離開了網路賬戶,便難以刻畫人們的網路活動,也難以理解,甚或真正接觸到網路經濟的實際。既有的經濟制度及其理論針對的是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但是,數字網路經濟活動發生在網路數字世界,其主體是賬戶。賬戶活動如果完全由人來完成,那麼,依然可以將之視同為“人”,但是,賬戶活動將越來越自動化與智慧化。起初,自動化與智慧化是人為的設定與選擇,漸次,便成為賬戶活動自我生成、自我演進的部分。如何界分“人的行為”和“資料活動”?這要比如何界分公司法人和自然人的選擇複雜得多。畢竟資料活動將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將其迴歸為,或還原為人的活動,不僅在技術上,越來越困難,而且在價值上也將越來越受到質疑。4. 數字貨幣是網路數字經濟中的賬戶貨幣
舊經濟是報表驅動,受到財務平衡的約束,新經濟是資料驅動的,受到有效演算法的約束。區塊鏈是什麼?首先,它是一種數理方面的技術,鋪就了“從報表驅動向數字驅動的經濟轉型”程序中的技術軌道;其次,運用這一技術需要編寫相應的一套程式,成就一套有效的演算法;再次,區塊鏈應用到實操層面,意味著確立相應的賬戶體系。可以說,區塊鏈技術下的賬戶體系是自發性或自動性的記賬體系,這個自發性或自動性,就意味著不需要確定一個記賬者,而這個記賬者往往就是所謂的“中心”。所謂的“分散式記賬”就是根本沒有“記賬中心”,這就表明,賬目確準不需要中心,只需要各賬戶之間確準即可。這就保障了賬戶體系內的一致性,或不可更改性。這就意味著,與賬目或賬戶相關的會計、審計、稽核甚或出納、監管者等一系列程式的“剔除”,相關一干人等的“析出”。貨幣起源於交易,發生於差額買賣,最初的貨幣應用在於彌補貿易的差額。差額的計算及其彌補,意味著賬戶與貨幣的天然關係,意味著貨幣用於記賬的天然屬性。鑄幣擺脫賬戶約束,獲得極大發展,但受制於金屬數量的不穩定性;紙幣擺脫了金屬的約束,但必須迴歸賬戶體系,卻往往難以確立起實質的發行約束。數字貨幣是賬戶貨幣,是網路數字經濟中的賬戶貨幣,數字貨幣多種多樣,同樣受累於發行約束的不完善性。比特幣提供了一種總量受約束的數字貨幣,但是發行成本所帶來的波動性是其“軟肋”。不過,比特幣在技術應用上是比較成功的。賬戶體系的革命,不僅意味著賬戶體系自身的變革,還意味著賬戶內的貨幣也發生相應的變革。單有賬戶的革命是不夠的,必然要求相應的貨幣變革。數字驅動的新經濟意味著賬戶體系內的貨幣必然是數字貨幣,而賬戶體系的確立離不開區塊鏈等數理性的技術。只有當賬戶和賬戶內的貨幣完全數字化、網路化,新經濟與新金融才能確立。
賬戶在數理經濟環境下,重要性將極大地超出現實的想象,企業和個人將逐步退出直接交易,轉由賬戶體系來完成。大量的自動交易或智慧交易將在各個賬戶體系內完成,賬戶自身或將擬人化,並獲得相應的法律地位。這必然對貨幣、企業、財富等帶來衝擊。5、區塊鏈對未來生態經濟的最大顛覆數字網路經濟帶來了“交易大爆炸”,這就使得數以億計的個人在龐大而複雜的經濟體系的博弈中勝出。而區塊鏈可以低成本地讓網際網路上的數字資產確權,從而降低全球的信用生產成本,有可能讓廣大消費者順利過渡為投資者,創造一個全新的財富時代。信用的產生是為了提高市場效率,信用促進了金融的產生,人類的信用有兩種選擇,要麼相信物(資產),要麼相信人。“佈雷頓森林體系”失敗後,信用的生產越來越向人傾斜,我們現在生活在人類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只能相信人的信用階段。全球信用資源現在是極其昂貴的,當前的這種信用生產模式,想讓全球交易速度能夠超過生產速度,實際上就是希望建立一個“麥克斯韋妖”的智慧系統,每個記賬人都變成“麥克斯韋妖”,基礎協議就是蓋時間戳,防止重複支付,從而使得整個系統可能保持一個低熵,能生產我們最為重要的資訊­:信用。比特幣的區塊鏈為將來全球信用提供了一個最更根本的錨定機制,將來很多信用可以存到區塊鏈裡邊,全網證明,但是,它不是黃金這種最原始的物質錨定,而是數字加密錨定。
區塊鏈產生網路信用真正的意義是使得網上虛擬資產確權的速度,跟得上交易速度。將來的大資料可以確權到個人,將資料加密成HASH值儲存在區塊鏈上,只要全網記賬,就不可篡改,能作為信用基礎,而且是全球概念的。數字資產確權的速度跟得上交易的速度,信用生產的速度跟得上交易的速度,這是區塊鏈對未來生態經濟可能產生的最大顛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