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鍊下DeFi治理或可解決委內瑞拉黃金事件

買賣虛擬貨幣

馬杜羅政府過去兩年已將委內瑞拉國內30噸黃金變賣兌換硬通貨,並表示希望提取存放在英倫銀行的10億美元黃金,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瓜伊多要求英倫銀行勿遵從,並稱馬杜羅賣金只是為了支付外國盟友;由於英國僅承認委內瑞拉反對派要員胡安·瓜伊多為合法總統,拒絕馬杜羅政府從該國央行英格蘭銀行提取黃金。委內瑞拉央行在提取黃金的要求被拒後提出訴訟。委內瑞拉副總統羅德里格斯譴責英國法院的判決荒謬,認為判決旨在竊取委內瑞拉的黃金,委內瑞拉央行已指示法務部門立即上訴。要求“放行”委方黃金。委內瑞拉駐英國大使在社交媒體指認英格蘭銀行“違反合同”,在“劫掠”。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則歡迎這一裁決,並表示這是一場”巨大的勝利”,增加了他作為總統的認受性,將有助他對抗腐敗的獨裁政權,為保護國家資源作出貢獻。英國高等法院法官在判決中表示,英國政府明確表示承認瓜伊多是委內瑞拉的總統,不再承認馬杜羅政府,這意味委內瑞拉中央銀行無法提取黃金。


英國拒絕歸還別國黃金,並將黃金所有權歸於一個自己支援的政治家。可見,這其中存在著重大政治利益的勾心鬥角,但是我們試想,如果換做是一個普通人去銀行取自己的錢,但銀行突然說它不認可你,認為銀行同意的一個人才擁有你的錢,那銀行方面豈不是赤裸裸地搶劫?


但如果上述一切的金融交易是在區塊鏈上產生的,是否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呢?


區塊鏈或能改變此問題

假設將這個案例放在區塊鏈體系上:

凱恩斯曾說,黃金是作為“最後的衛兵”和市場緊急需求時的儲備。而現在黃金的從屬權也在被一步步搶奪和剝削,致使一些國家的央行拋售美國國債之後,反手將美元用於購買美國股票。所謂“去美元化”正在上演。第一步,拋掉美債換回美元現金;第二步,用美元買“可以用美元買到的東西”,過去是黃金、大宗商品,而現在已經擴充套件到美股、比特幣等等更多形式的投資。


將這個問題放在區塊鏈世界中,治理由投票方處理,而不是由一個集中的政黨來處理。這一過程將由所有參與國投票,而不是由託管方來處理。如果在上述情況中,美英將無權拒絕歸還別國黃金。


區塊鏈採用的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路。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加入這個網路。只要有人加入這個網路時,他就能夠得到整條區塊鏈的複製。這個人就可以來驗證區塊鏈上的區塊是否被篡改過、是否合法。



區塊鏈是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基於信用,使得網際網路上任何達成一致的交易雙方直接支付,從而不需要第三方信用中介機構的參與。本質上,區塊鏈是一個採用共識機制、去中心化、分散式的共享賬本或資料庫,透過密碼學加密技術,保證這一賬本或資料庫的全網公開、透明的一致性,其分散式組網方式以及加密不可撤回及篡改的特性,保證了加密資訊可以用點對點的方式,安全、保密地進行快捷傳輸和交易。


區塊鏈網路中的每一個使用者都擁有一個公開金鑰和一個私有金鑰,並且都是基於密碼學加密的。任何獲悉使用者公鑰的人都可用使用者的公鑰對資訊進行加密與使用者實現安全資訊互動。由於公鑰與私鑰之間存在的依存關係,只有使用者本身才能解密該資訊,任何未受授權使用者甚至資訊的傳送者都無法將此資訊解密。


目前區塊鏈上傳輸和儲存的資料都是公開可見的,僅透過“偽匿名”的方式對交易雙方進行一定的隱私保護。對於某些涉及大量的商業機密和利益的業務場景來說,資料的暴露不符合業務規則和監管要求。對於傳統證券發行,中間人往往控制著市場,比如國內證券海外上市首先要經過國內證監會稽覈,然後國外交易所稽覈,稽覈後在一級市場發行,二級市場交易,繁複冗長的流程往往導致發行成本的增加。而區塊鏈的誕生很有可能使得證券發行免去諸多中間人環節。區塊鏈技術透過證券的去中心化交易,不僅可以幫助顯著削減發行、追蹤及交易加密證券的成本,而且能夠避免傳統證券市場經常發生的操縱行為。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統,既具備傳統交易所繫統功能,同時又不依靠任何中心化機構或伺服器來自動執行,系統內所有交易資產或產品可由任何人建立並交易。當然,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監管困難的問題。由於執行的計算機及參與交易的人可能遍佈世界各地,任何人可發行任何證券資產,使得司法管轄權難以界定;同時,隨著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管理也將變得越來越難。



區塊鏈交易記錄前後附帶相連的時間戳,也提供了透明化可信任的追溯途徑,從而有效降低監管的審計成本。當然,諸如票據,場外股權、債券轉讓等其他非場內交易性金融資產,利用區塊鏈賬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及易於跟蹤等特性,對其登記、發行或管理進行數字化實現,往往也能促進市場的高效安全執行。與前所述類似,區塊鏈應用於場外證券類資產登記發行還存在法律合規、投資者匿名監管及數字證券與真實世界價值對接等問題。


區塊鏈分散式記賬技術可有效拓展現代支付清算機制,使得銀行間、交易所等機構的管理成本大大減少且支付清算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當前,商業貿易、證券交易的支付清算一般需要藉助於銀行,傳統的交易方式要經過開戶行、對手開戶行、境內清算組織、國際清算組織、境外銀行等,過程中每一機構都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彼此之間需要建立代理關係,互有授信額度。同時,每筆交易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清算、對賬等,導致速度慢、成本高。與傳統支付體系相比,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是由交易雙方直接完成,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網路中部分結點癱瘓也不影響整個系統執行。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散式銀行間金融交易協議,為接入銀行提供跨境、任意幣種實時支付清算服務,將會使得跨境支付更加便捷高效且成本低廉。


全球金融機構都要受到政府嚴格監管,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即金融機構在向客戶提供服務時必須履行客戶識別(kyc)責任。傳統方式下,kyc是非常耗時的流程,缺少自動驗證消費者身份的技術,因此無法高效地開展工作。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不同機構間的使用者身份資訊和交易記錄無法實現一致、高效的跟蹤,使得監管機構的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對此,區塊鏈技術可實現數字化身份資訊的安全、可靠管理,在保證客戶隱私的前提下提升客戶識別的效率並降低成本。


區塊鏈的運用同時也產生了defi 金融市場,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駭客有可能利用defi 協議中的漏洞來實施攻擊獲取利益。那麼,偌大的金融市場該怎麼來管理並且使其中的所有使用者都能達到共識呢,這就衍生出了治理(governance) 的問題。



治理(governance)

defi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金融模式,利用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來確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治理”是每個使用者或參與者都同意遵循的結構。我們使用的所有內容都處於某種形式的治理之下。其核心目的是儘可能有效地利用可用資源滿足使用者或參與者的需求,並實現該結構的長期可持續性。它適用於任何型別的組,無論是在現實世界中還是在數字領域。


適應性和可升級性是區塊鏈治理的兩個關鍵特徵。區塊鏈網路在不斷髮展中進化和升級的能力是保持最新和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關於治理的討論目前圍繞兩套模型:集中式與分散式以及鏈上與鏈下(on-chain與off-chain)。第一個對比是經典的區塊鏈悖論。第二個包含了人為的參與以及決策過程自動化的程度。


無論治理結構如何,危急關頭通常都涉及網路訪問,資金分配,區塊規模,獎勵系統,投票和決策制定(例如透過分叉撤消交易)。


區塊鏈的主要價值主張是去中心化-消除交易中的中間人以降低成本並使各方能夠直接進行交易,例如透過智慧合約。從大範圍上講,這實際上意味著撤消政府,政府機構,中央銀行等權力中心。


分散網路通常由共識驅動,使參與者可以積極參與網路內的決策過程。就像在比特幣中一樣,每當交易等待時,它都需要互連節點的集體批准才能透過,而不是中央運營商或此類組織的集體批准。


很多交易體系是使用基於共識的投票系統對協議進行更改。其網路中的治理建議提交給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來“宣佈”其決定的截止日期。分散式治理模型的好處是可以對有權力的人進行制衡,從而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交易批准必須經過許多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並且通常可以使整個網路看到投票電話。當最終決定在參與者之間分發時,中央機構無法在之後引入自私的改變。這也消除了集中式系統出現“單點故障”的風險。


然而,分散治理也有其自身的問題。首先,人們會懷疑集體執行重要決策的能力。如果權力是分散的,人們自然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分散的團體,並反對他們有充分的信譽來代表集體。


沒有有效的,由截止日期引發的投票系統,分散的治理必定會失敗。如果集體根本無法達成共識(則在比特幣主網上的決策實施)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



鏈上治理與鏈下治理

鏈上區塊鏈治理直接在區塊鏈協議上發生。也就是說,任何建議的更改或決策過程都必須嵌入網路程式碼中。這種型別的治理使專案開發人員(或節點控制人員)成為公司決策背後的主要力量,並就任何新的開發專案投票。這樣的系統通常不遵循1節點1投票的原則,而是取決於每個節點持有多少本機代幣。



鏈上治理本質上是分散式治理模型的一種,因為它具有分散式決策的特徵-每一個節點都可以投票並集體做出決策,而不是由一箇中央機構負責。參與開發過程/節點的鏈上獎勵會激勵人們參與投票過程。當然,關於投票資格的具體細節因專案而異,但主要特徵仍然是利益相關者基於程式碼的投票系統。


除了分散管理外,在適當設計的前提下,鏈上治理還具有快速決策的額外好處。由於任何建議的更改都已匯入到專案程式碼中,並且開發人員都可以投票,因此迫切需要實施更新,尤其是在系統受到投票和實施截止日期支援的情況下。


此外,鏈上治理也可能導致投票者投票率低,特別是在缺少參與節點的最佳獎勵結構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些節點選擇不投票,那麼擁有更多代幣的其他節點將能夠確定該專案的未來程序。總而言之,該系統可能會為按需付費的決策過程鋪平道路,在此過程中,“較富裕”的節點能夠以蠻橫的力量使“較貧窮”的持幣者黯然失色。


與鏈上治理相比,鏈下治理與傳統治理結構非常相似,並且更易於掌握。集中化程度也明顯更高,而權力則授予少數幾個人,通常是社羣領導人或議價地位更高的利益相關者,例如大型挖礦者和核心開發商。


鏈下治理系統通常涉及區塊鏈或“程式碼”域之外的流程-“只有在鏈下做出決定後,其影響才轉化為鏈上行動,例如軟分叉或投資分配。因此,該治理模型利用預先存在的監管和合規機制來引導區塊鏈網路的未來。


鏈下治理涉及更高程度的人員參與,並且很少使用程式碼。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可以幫助減少基於程式碼和資料匯入的錯誤。在進行鏈上決策時必須格外小心,因為如果程式碼有錯誤,網路的功能將受到限制或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區塊鏈的不變性功能大大增加了人為程式碼錯誤的因素,從而使鏈下治理模型對傾向於採取較少決策的網路更有幫助。從理論上講,掌握最多的資訊的一方也可以提供最權威的意見。


但是,鏈下治理通常與透明度問題相關。由於治理方可以在閉門造車的情況下做出決策,網路成員會理所當然地質疑決策。所以,專案方應該同時汲取鏈下和鏈上各的好處,從而塑造一個又合理又透明的治理模型,這也正是findora的finsense共識機制的核心理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