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冰:監管風暴之下比特幣將何去何從

買賣虛擬貨幣
原標題:陳季冰:監管風暴之下 比特幣將何去何從

  陳季冰

  沉寂近3年的比特幣交易剛迸發出金燦燦的誘人機會,就馬上迎來新一輪監管出手。

  1月5日凌晨,比特幣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突破3年多前創下的8000元歷史紀錄,隨後一路飆升至最高接近8900元。

  發現這一情況,央行火速約談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主要負責人,要求他們加強自查、規範運營,例如不得地推、不得刷單等。比特幣價格由此“閃崩”,一度跌到6000元以下。

  更嚴厲的措施緊隨而至。1月11日,央行北京營管部和央行上海總部發布訊息,宣佈聯合地方金融部門組成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交易平臺,就交易平臺執行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交易場所管理相關規定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這直接導致比特幣跌幅進一步擴大,日內跌幅超過15%,跌破5400元關口。

  比特幣上一次暴跌要追溯到3年前,當時也是與監管出手有關。

  2013年12月5日,一直保持緘默的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通知,稱比特幣雖被稱為“貨幣”,但由於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中國央行沒有取締比特幣,稱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不過,它明令禁止金融機構開展比特幣業務,還特別強調了相關危險——比如市場操縱、洗錢以及用於從事犯罪活動等。

  中國央行隨後還約談了1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它們停止所有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交易。不久,中國三家最大的電子交易平臺——阿里巴巴(淘寶)、騰訊和百度——相繼停止了比特幣支付業務。而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也接到央行指示,不得再吸收比特幣買家的人民幣資金。

  中國貨幣監管當局投出的不信任票,令比特幣價格一度暴跌2/3,並沉寂了長達兩年之久。直到2015年底,比特幣的交易才逐漸回暖。在隨後2016年裡,它在中國的價格上漲了145%。

  與歐美的情況不同,中國大多數投資者對比特幣的興趣,基本不是被它初創時顛覆以往政府發行“法定貨幣”的“自由主義理想”所吸引,而是因為它的投機屬性。這除了反映出部分投資者好賭的天性以外,一定程度上也凸顯出中國當前缺乏優質投資品種的現狀。

  從比特幣的設計初衷來看,這種數字虛擬貨幣的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總量恆定。這意味著不能透過貨幣超發來製造通貨膨脹;同時,因為是點對點的分散交易,它的系統不會遭遇全面破壞,不存在中央結算系統故障而引發全面交易系統癱瘓的風險。

  除此之外,比特幣還具有諸多優點:1,無國界全球流通,繞開了外匯管制;2,沒有鑄幣稅,交易簡便而成本極低;3,易於儲存(由“私鑰”密碼保管的“電子錢包”,可以線上保管,也可以離線儲存),不存在失竊問題;4,匿名交易,最大限度保護隱私……

  中國對外匯的管制措施使得國內資金無法自由匯到海外,外界普遍猜測一些中國人利用比特幣將資金轉移至國外,以規避資本控制。最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的下行與比特幣幣值飆升之間看上去存在的相關性,也強化了上述猜測。不過,比特幣行業內的專家多數認為,現有的規則使得利用這種虛擬貨幣將大額資金轉移出境的成本非常高昂,且一切步驟都清晰地記錄在案,無處逃遁。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投資者的大量湧入,反過來也成為比特幣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從動態資料來看,自2013年以來,比特幣中國市場總是處於領漲的位置,帶動全球的比特幣價格上漲。

  鑑於比特幣交易的火爆,全球各大金融監管機構都對它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關注。概言之,目前世界各國監管當局對於比特幣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以德國和英國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基本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他們只是聲稱有必要密切關注比特幣的發展,並保護消費者權益免受損害;

  以俄羅斯、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截然相反,他們已經或打算宣佈比特幣非法並完全禁止,這些國家還包括泰國(它是全球第一個對比特幣下禁令的國家)等;

  作為世界上前三大經濟體的美國、中國和日本則居於這兩種極端的中間,這三個國家並沒有禁止比特幣交易,但明確禁止了它的貨幣功能,只是將它歸入普通商品之列。

  激進的自由主義者曾迫切希望用比特幣來挑戰“惱人”的政府監管,因為他們喜歡市場多於政府,而現代國家實際上壟斷了貨幣。這也是比特幣發明的初衷以及它設計上的重點。

  但從它誕生以來的歷程來看,這種雄心壯志並沒有得到太多落實。它的價格暴跌幾乎都是因為有監管的介入,這一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已經說明,比特幣實際上比其他投資市場更容易受到衝擊。

  眼下,對於這種缺乏主權擔保和政府監管的虛擬貨幣未來將會何去何從,不同的立場決定了不同人的預期。

  對比特幣前景的消極看法主要集中於以下兩方面:

  第一,因安全技術跟不上市場迅速擴充套件需要而致使這場雄心勃勃的實驗以失敗告終,比特幣的先天基因賦予了它難以測控的風險(這其實就是它所蘊含的難以估量的價值的黑暗面),例如已多次發生的駭客盜取交易網站比特幣事件;

  第二,與此相關聯,比特幣的特性使犯罪活動對它情有獨鍾,全球很多監管機構擔心數字貨幣可能易被用於洗錢或非法購買武器及毒品。這使得這項創新很可能因其造成的巨大副作用而被監管機構扼殺。而且,各國政府封殺比特幣的意願還會因為擔心主權貨幣遭遇競爭而進一步增強。

  好在至少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的政府都沒有對它完全關上大門,這給了它“改邪歸正”的機會。

  至於匿名性所蘊含的犯罪風險問題,比特幣的篤信者們認為,比特幣交易至少還是有電子記錄可查的,沒有什麼比現金更加不留痕跡、更加難以追蹤的交易了,然而從貝殼、貴金屬到紙幣,人類使用現金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並且現在依然在使用。因此,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安全風險,而在於提高對風險的防控能力。

  就筆者個人的看法而言,比特幣將會遭遇長期不斷的“壓力測試”。如果比特幣要成為一種真正可行和可靠的貨幣,它就必須證明自己能夠應對現實世界貨幣會面臨的各種危機和考驗。

  未來無法預測,比特幣這種“貨幣”也許終究會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但它所代表的數字虛擬貨幣時代也許終將到來。比特幣可能會引發一場貨幣和信用革命,但它即便發生,也會比對它寄予熱切期待的激進自由主義者們希望的緩和得多。

  (作者為冰川思想庫研究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