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頭把座椅,Compound坐得穩麼?

買賣虛擬貨幣
DeFi風頭正勁,作為DeFi專案佼佼者的Compound已經把熱度推向了新的高潮。DeFi概念出圈了,隨手在微博、微信搜尋COMP,肉眼可見的大批羊毛黨正在趕往Compound戰場。 連續兩天,Compound熱度依舊未減,使用者的FOMO情緒再度被激發。

昨日,Compound正式開始分發其治理代幣COMP,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上已開通COMP/ETH交易對。在最初上線的0.08ETH,不到六個小時飆升到0.4ETH以上,目前1 COMP價值有所回落,約為0.3 ETH,按照ETH每個230美元計算,最高時每個COMP接近100美元,在場外漲幅更是超過1000%。

COMP的出現直接帶動Compound市值超過Maker,躍居DeFi第一,總市值高達9.9億美元,這與Compound的代幣總量是Maker的10倍有極大關係。

在高位時,僅按照COMP流通代幣市值來算,Compound約5.7億美元已超過Maker約5.4億美元的市值。雖然Compound市值市值波動較大,目前總市值已下跌超26%,但仍然位居DeFi第一。

Compound是什麼?COMP憑什麼能夠暴漲這麼多?

Compound與MakerDAO、Synthetix可以成為目前的DeFi三巨頭,是DeFi上非常出名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但它並不是點對點的借貸市場,而是流動性的資金池市場,基於這種流動性資金池模式與傳統銀行的借貸模式十分類似,素有“DeFi銀行”之稱。

今年2月,Compound宣佈將把治理權釋放給社羣,發行治理代幣COMP,6月初,開始在Kovan測試網上進行了治理代幣COMP分配的測試,並且已經建立治理提案007,隨後該提案獲得透過。6月16日,Compound正式開始向使用者分發COMP。

根據Compound的“借貸即挖礦”的發行機制,在Compound平臺上無論進行借或者貸,借款方與貸款方都可以獲得COMP,Compound對標的是利息,利息越高獲得COMP越多,治理權也高。

正是基於這種“借貸即挖礦”的模式,COMP價格不斷被哄抬,COMP瞬間變成被炒作的香餑餑。不管是在Compound進行存還是借都會得到COMP。如果進行存、借出再存入相當於賺了三次COMP。

微博上直接出了炒作教程,“採用抵押USDT,借出USDT進行迴圈抵押的方式,可以最大化COMP的收益,經過估算,理論最大值可以達到7倍,以COMP的價格,年化幾乎接近1000%。”粗略計算,甚至只需要花4美元利息借錢就可以挖到目前價值90美元1枚的COMP。

你看到的是年化1000%,而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COMP的暴漲與“借貸即挖礦”的模式關係很大,迴圈借入借出可以無限獲取COMP,COMP價格越高,借貸需求越高。這是COMP價格會被暴炒的原因之一,也是COMP未來發展致命的問題。

前期,投機者與羊毛黨為了高收益,進行借貸獲取COMP,確實從資料上來看,Compound平臺上鎖定的代幣總價值已漲至1.839億美元,24小時漲幅為31.6%,存款量與借貸量都有明顯的增長。

但是後期呢?除了投機者與羊毛黨,有多少真正的使用者?Compound的真實借貸需要能否有所提升。投機者純粹是為了套利,那麼將直接在二級市場形成巨大拋壓,COMP的價格趨勢極易是高開低走,Compound還不能撐起目前如此高的市值。

火爆的“借貸即挖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FCoin的“交易即挖礦”,當時所帶來的的影響力讓三大所都開始焦慮,然而最後FCoin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不過相比而言,小編認為,Compound成為FCoin的機率很小,因為FCoin的盤子已經做到很大,最後無法承接。而Compound作為DeFi借貸平臺,本身仍然是小眾的平臺,即使這次各種資料有所暴漲,但是由於流通盤太小,真實的借貸需求並不高,再加上與FCoin相比的高度透明性,Compound並不會是FCoin。

MakerDAO中國社羣負責人潘超接受鴕鳥區塊鏈採訪中也表示,COMP的流通盤尚小,並不能反映真實市值。對於Compound會不會像FCoin一樣崩盤,潘超表示,崩盤是個未知數,但是很快,接下來的幾天內二級市場會出現連續的拋售,因為COMP就像現金券一樣,使用者只會想著儘快用掉,而沒有把COMP作為投資看待。

“借貸即挖礦”模式在潘超看來就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COMP的流通量小從而形成的飢餓營銷,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對DeFi能產生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對於同類的DeFi借貸產品可能會存在擠出效應,例如Aave協議,但是就Maker此類發行自己穩定幣的DeFi專案並不受到影響。

“借貸即挖礦”模式也沒有獲得網友的好評,並不看好,主要還是對COMP市值虛高的擔憂,一旦COMP價格下跌,還會有多少人繼續玩,Compound能留下多少使用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