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幣總是同漲同跌?

買賣虛擬貨幣
同漲同跌是幣圈明顯的特徵,這是什麼?股票也經常會出現同漲同跌,特別是A股。全球經濟也有時會出現齊漲齊跌。但幣圈資產的價格方向同步性非常強,遠比其他資產更同步。今年(2020年)新冠病毒干擾了全國經濟,A股好像一起慘,但至少分版塊,醫藥版塊就漲。在股市裡,無論什麼世界發生什麼悲慘的事,大部分股票都跌,但有些股票就會漲。就比如,哪怕是發生戰爭,財富分分鐘當炮灰送出去,但軍工股還得漲。從股市裡,很明顯,上市公司分不同的板塊,有不同的利潤和成本邏輯,在應對相同的利好和利空時,表現一般會不一樣。這就是多元化消滅了同漲同跌。美股的公司更多元化,並且受政策影響沒那麼大,而A股基本上都要面臨相同的政策影響,所以A股就會表現的更加同漲同跌。

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者越多元化,同漲同跌現象就會越弱。像A股,投資者更表現為相同的投機行為,都追漲殺跌。所以A股就顯得更同漲同跌。 

幣圈,從幣和鏈的運營成本和利潤上來說,基本上沒啥多元化,都差不多。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幣和鏈,都沒有啥利潤來源,沒有正向的現金流。幣價上漲,主要靠的是更多的使用者和資金入場,而不是像公司那樣是因為多賣出去了產品。

平臺幣是有利潤來源的,使用者交的手續費。這也是在2018年和19年大熊市裡,平臺幣反表現的比主流幣更強的原因吧。

但交易所的營收是和幣的活躍性相關的,漲就會更活躍,跌就冷清。這也讓平臺和大盤同漲同跌。從歷史資料看,總體上,每一次大漲和大跌,平臺幣也是隨大盤一起波動。

公鏈,基本上是沒有營收的,靠的就是新韭菜。公鏈的成本也主要是專案方的工資和營銷會議費等。所有公鏈都有增發邏輯,PoW有挖礦產出,PoS也一樣有超級節點挖礦。挖礦產出就是成本。成本和營收,都是一個模式,沒啥本質的區別。這樣就導致大家都同漲同跌。

各種代幣,也一樣,很少見到過有正經營收的。成本也一樣,工資和營銷成本。

所以目前幣圈的各個專案,基本上成本和營收都類似,都受相同的市場因素影響,這就導致幣價同漲同跌。這就是多元化不足的結果。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幣圈的多元化,只可能更加單一化。絕大多數人都是來投機的。在中國尤其明顯,追漲殺跌,都一個樣。
投資者主要是散戶,機構投資者目前也還不成熟。機構投資者其實和散戶差不多,因為機構的LP不滿意就去維權。

幣圈投資者,看同樣的媒體,資訊來源都差不多,導致各種以謠傳謠。一條訊息,能夠在10分鐘之內,到達絕大多數炒幣者手機上,形成巨大的價格同步作用。

我感覺幣圈的創業者也主要是投機行為,絕大多數幣創業者是持有最大的份額,可他們也一樣把市場當成是割韭菜的場所。尤其是各個生態位上的創業者,本身是不怎麼掙錢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炒幣。比如媒體,收入最大的來源就是來自專案方的廣告。
大家都是炒幣的,受市場波動性影響都是一樣的。幣自然容易同漲同跌。

投資者,創業者,主要都是一個型別,受相同的因素影響,缺錢一起缺,掙錢一起掙,這當然會導致價格同漲同跌了。

目前全球各國政府對幣的政策,也是大致一樣的。主流都是不看好,無非是程度不一樣罷了。政策對價格形成的壓力,高度一致。政策一打壓,所有幣都跌。政策一叫好,什麼垃圾幣都漲。

總之,幣圈目前的局面是多元化嚴重不足,這是各種幣價格同漲同跌的主要原因。

我想還有另外兩個原因,場外資金進入難,和槓桿聯動。

幣圈的所有幣幾乎都是把BTC、USDT、ETH當成是基準貨幣來做交易所。這導致各種幣的流動性都是和BTC這三個幣相關聯的。而要將場外資金買成幣,都需要經過USDT、BTC和ETH這三個幣作為入口。

尤其是銀行和政府不支援大家炒幣,這導致場外資金進來很難。買個幣,動不動就要被封卡,煩都煩死了。

這導致幣圈的資金更多的是形成一個內部執行的資金池,和外界關聯相對更少。投資者手裡的幣都是換來換去,而不是從場外拿錢進來買。而絕大多數山寨幣,下跌時,大家想要加倉,最方便的還是拿USDT和BTC去加倉,幣都是換來換去。

這樣幣圈的資產就更容易同漲同跌,因為大家都是一個池子裡的東西。

幣圈現在主要是停留在炒幣階段,而且槓桿非常大,而且槓桿之間都是相關聯的。

幣圈的槓桿是從挖礦就開始積累,礦工借錢買礦機,價格低時挖到的幣不願意賣,而是抵押借錢交電費。價格高時,又做相同的套保行為。

炒幣的,也把幣拿去抵押換更多的USDT加倉。炒期貨的拿幣當做保證金。一旦是槓桿到達爆倉點時,沒有現金時,大部分人會為了保住倉位,將手裡的其他幣換成保證金用的幣。這就是槓桿聯動。

比如一個投資者,同時持有BTC和BCH,在BTC開一個頭倉,下跌時,倉位快爆倉了,手裡又沒BTC來補保證金,那隻好將BCH賣成BTC來補。這就導致BCH也下跌。

槓桿聯動,也加劇了幣圈各種幣同漲同跌。

哪一天,幣圈更加多元化了,資金池有了活水源,槓桿也不相關聯了,價格波動性也就不一樣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