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驚雷:為什麼是Facebook,中國可以反思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零壹財經專欄

作者: 新金融琅琊榜

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Libra或許意味著一場降維攻擊。人民銀行可以像封殺比特幣一樣封殺Libra,讓其在境內市場無所遁形,但是中國支付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未來,很可能會一片黯淡。

01

連月來,各國央行都被Facebook將要推出的Libra驚到了。

這是繼2009年比特幣誕生之後,最令人矚目的數字貨幣計劃。Libra白皮書指出,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並聲稱將“重新創造貨幣,重塑全球經濟”。

Facebook的巨大影響力令人不得不警惕。Facebook最新財報顯示,其日活使用者數15.9億,月活使用者數為24億,佔全球人口的比重超過30%。目前Libra協會成員則包括Uber、PayPal、Visa和萬事達等巨頭。

央行們所焦慮的是,Libra或許意味著下一個“佈雷頓森林體系”。很多國家都旗幟鮮明抵制Libra,並著手推出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早有部署。央行從2014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並於2017年1月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從近期央行所釋放的資訊來看,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推出條件已經相當成熟。

除了央行親自主導的法定數字貨幣, 還有其他可能性嗎?在9月23日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提出了他的構想。

這篇題為《天秤幣Libra可能帶來的顛覆》的文章指出,Libra如果能順利推出並發展,在短期內可能顛覆全球支付體系,在中期內可能顛覆全球貨幣體系和全球貨幣政策體系,在長期內最終顛覆和重塑全球金融市場生態和全球金融穩定體系。

朱民提到,中國有當今世界最大和最豐富的電子支付系統,包括銀聯、阿里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例如支付寶已經有了10億實際使用的客戶,是全球最大的已經運營的支付系統之一,其跨境區塊鏈系統已經在馬來西亞、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國家跨境營運。

基於此,朱民建議,應該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中國支付/金融企業進入這場競爭,創立類似Libra的中國新一代跨境支付/超主權數字貨幣/新金融生態的機構,積極從企業層面參與這場事關未來世界金融的競爭,或者先行在境外推出我國的數字支付/數字貨幣商業性支付系統。

02

值得深思的是,繼比特幣之後,為什麼是Facebook引領了第二波數字貨幣浪潮?

眾所周知,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中國的移動支付目前仍處於全球領先位置。而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中國科技巨頭,並非沒有Facebook那樣的技術實力。

近年來,從銀聯到阿里、騰訊,紛紛到境外市場攻城略地。在爭奪最激烈的東南亞,支付寶正在與Google Pay、Apple Pay、Visa 、MasterCard、Facebook展開全面競爭。

在此背景下,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Libra或許意味著一場降維攻擊。人民銀行可以像封殺比特幣一樣封殺Libra,讓其在境內市場無所遁形,但是中國支付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未來,很可能會一片黯淡。

為什麼不是中國的科技巨頭去引領新浪潮?為什麼我們作為先發者,反倒變得有些被動?這是不是意味著,當前中國金融科技的加速度放慢了?

從業者或許感受最深。據騰訊《稜鏡》報道,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上週末在清華五道口舉辦的一個活動上說,中國當前金融創新的加速度有所放慢,應該加大對創新的支援力度,以確保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誠然,在移動支付等領域,中國金融科技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在金融科技快速演化的當下,這種優勢很可能轉瞬即逝。

我們好不容易起了個大早,如若趕了個晚集,所有人都將是輸家。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中國金融科技創新的領先地位。往前走,莫回頭。問題必然會存在,那就在前進中不斷總結、修正。

多說一句:我們能夠擁有自己的BigTech,而不是像其他很多國家一樣被美國的BigTech所控制,是這個國家實力的體現,也是我們面對全球金融科技競爭的重要籌碼。

03

在創新與監管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

創新充滿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並且很難避免對存量帶來破壞。而金融行業所需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更決定了金融創新的敏感性。這正是金融監管者所面臨的挑戰。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也是一個新技術快速重塑人類社會面貌的時代,任何保守、封閉的監管思路都是沒有出路的。

監管從來都是必要的,但監管不等於管制,更不等於遏制。當務之急,應當儘快完善中國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合理、清晰的遊戲規則,既符合金融穩定與消費者保護原則,又能滿足適度的創新和發展需求。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曾說過,金融科技的監管不應該跑在創新的前頭,過早進行監管會抑制創新,可能會阻礙科技被採納。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歷程,恰好契合了孟文能的觀點——監管很大程度上走在了創新後面。

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無可挑剔,四平八穩。我們不能因為怕出錯,就什麼也不做;不能因為怕風險,就所有路都堵死了。

創新無疑是驅動發展的唯一動力。馬雲前陣子丟擲觀點:“技術是發展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金融也一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說過:“過去人們把創新看作是冒風險,現在不創新才是最大的風險。

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提出了兩句名言:一句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另一句是“發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看來仍是真理。

04

最近重溫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的一些早期資料,當翻開謝平寫於2012年的論文《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研究》,令人百感交集。

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現在金融業的分工和專業化被大大淡化了,被網際網路及其相關軟體技術替代了;企業家、普通百姓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各種金融交易,風險定價、期限匹配等複雜交易都會大大簡化、易於操作;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網際網路金融市場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於普通老百姓。這也是一種更為民主化,而不是少數專業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

回過頭看,謝平無疑是過度樂觀了,或者說過於理想主義。但在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浪潮席捲而來之後,謝平的思想被廣為流傳,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之父。

在論文結尾,謝平寫下的這段話,既富有前瞻性,又充滿了善意。

我們認為,目前以手機銀行和P2P融資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為個人提供了新的投融資渠道和便利,滿足了普通民眾的金融需求,手續簡便、方式靈活,是現有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經濟學上有合理性,在發展初期遇到一些問題在所難免,不能因為出現問題就將其扼殺在襁褓之中。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中肯定存在不少技術和商業難題,要有信心找到解決方案,不能因為今天的困難就無視未來的機會。

那時候網際網路金融元年尚未到來,謝平或許很難料到後來的P2P亂象、校園貸亂象、現金貸亂象等,但他很清楚問題和難題必然會存在,因此呼籲“不能因為出現問題就將其扼殺在襁褓之中”、“不能因為今天的困難就無視未來的機會”。

我所感慨的是,過去幾年裡,我們見證了網際網路金融如何從炙手可熱到被汙名化,也見證了金融科技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了傳統金融行業的主旋律。

當年很多人曾天真地以為:網際網路金融並不是簡單的“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的金融”,而是“基於網際網路思想的金融”或者“基於網際網路精神的金融”。

事到如今,網際網路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沒有人提思想與精神了。

在強監管之下,那些信誓旦旦的變革者們,要麼早早地被洗牌出局,要麼改頭換面做起了服務者,而成為金融機構的附庸或許是最好的歸宿。

時運不濟也好,咎由自取也好,木已成舟。

我們是不是又一次,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