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10大疑問之:為什麼比特幣硬分叉不會分裂成兩個幣?

買賣虛擬貨幣

很多人對硬分叉的恐懼,都來源於ETH硬分叉後分裂出了ETC,但這並不意味著BTC硬分叉會分裂成兩個幣——就像同樣是電腦,Windows電腦會藍色畫面,並不意味著蘋果電腦也會藍色畫面一樣。BTC和ETH在技術引數和社羣上的巨大差別,使得BTC小分叉必死無疑。

在BTC世界裡,使用者的沉沒成本以分鐘計算——必要的話幾分鐘就能賣掉幣,而礦業的沉沒成本以年計。幣價崩盤時所有人都能逃,只有礦業不能逃。但現在反而是不能逃的礦業選擇硬分叉,越來越多的礦池支援擴容,支援BU,使用者卻對硬分叉抱有恐懼,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

1、礦業的巨大沉沒成本,使得礦業更需要考慮比特幣的長遠發展,考慮比特幣幾年後的使用者數和價格,而不只侷限於眼前的價格波動。

2、礦業瞭解挖礦相關技術,知道BTC小分叉無法越過的天塹,而使用者不知道。

這些天塹包括:

一、BTC小分叉需要燒掉2億成本才能存活。

在出塊時間上,BTC與ETH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區別:BTC是每14天調整一次挖礦難度,而ETH是逐塊(幾秒)調整難度。逐塊調整難度是山寨幣對BTC的改良,目的是在面對大幅算力變化時,還能保證持續出塊。例如當ETH算力下降90%時,只是第一個塊的間隔從幾秒延長到幾十秒,下個塊就會調低難度,只要幾分鐘就能適應90%的算力變化。所以ETH硬分叉時,在99%的算力離開原鏈後,剩下1%的算力,還是可以繼續出塊,維持ETC的正常執行。

而BTC就不一樣了,當BTC算力下降90%時,剩下10%算力的出塊時間,將從10分鐘延長到100分鐘,並且需要經過長達140天的時間,才能進入下一個難度調整週期。在這140天5個月裡,相當於已經很擁堵的1M區塊,進一步縮容到0.1M區塊,且需要10小時才能等到6確認,這使得原鏈變得極難用。

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第一次挖礦難度調整前(挖前2016個塊時),大算力分叉和小算力分叉的挖礦難度相同,理論產出相同(需要等第一次難度調整後,小算力分叉礦工才能挖更多幣)。一個礦工不管挖哪個分叉,挖到的幣數量是相同的,所以理性的礦工必然選擇挖幣價高的分叉。也就是說上面假設的90%算力硬分叉後,剩下10%算力在那苦撐140天,撐到難度調整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硬分叉發生後,沒有任何理性的礦工,會繼續挖幣價低的分叉,所有的礦工都會“咻”的一下集中到幣價高的分叉。

a、當然有人會說,懷有其它目的,死硬支援小分叉礦工呢?那就來算算,支援小幣的礦工要燒掉多少錢吧。以ETH和ETC的經驗,假設小分叉幣(以下簡稱小幣)價格是大幣的20%,大幣價格1萬,那麼挖小幣的礦工,每挖出一個2000元的小幣就會損失8000元(本來可以挖到一個1萬元的大幣),總共要燒掉 2016區塊*每區塊12.5幣*每幣8000元損失=2.016億元,才能撐到到難度調整。

b、當然又有人會說,不就燒掉2億嘛,到時候那麼多炒小分叉的投機者,會拿不出2億燒嗎?說對了,還真拿不出2億燒,這是一個典型的公地悲劇問題,投機者是多,但由誰來拿出2億燒,並且還得有門路租得到至少10%算力,然後讓其他人免費搭車呢?

c、當然又雙有人會說,說不定有某大投機者,買了2億的小幣,然後願意燒掉2億來挖礦,讓2億小幣翻到10億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2億成本是第一個天塹,讓我們談談第二個天塹:

二、礦業有利益、決心和能力殺死小分叉

毫無疑問,出現兩個比特幣不利於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一旦出現小分叉,幾乎所有人都會或默許,或贊同礦業殺死小分叉,此時礦業殺死小分叉的行動就具有道義正當性。礦業是比特幣世界的軍隊,美國軍隊在南北戰爭中燒掉了幾十萬人的鮮血,中國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燒掉了一百多萬人的鮮血,礦業只是燒掉一些電費而已。

幣價75:25時,在比特幣的自然規則下,算力不是75%:25%,而是100%:0%,不是產生小分叉,而是贏家通吃,小分叉鏈死亡。這是中本聰設計的,分裂派難以逾越的規則。一旦出現大投機者違反中本聰規則,強行燒錢給小分叉續命,企圖分裂比特幣,藉此投機牟利,那礦業絕不會袖手旁觀。

所謂的殺死小分叉,並不是簡單的發起幾次51%攻擊,而是更徹底的壓制:從小分叉第一個塊開始,就不打包任何交易,同時孤立(作廢)任何有交易的塊,讓小分叉上的任何交易,都無法確認。壓制的成本取決於投機者燒的錢,投機者如果挖n個塊,礦業只要挖n+1個塊即可覆蓋,作廢投機者挖的鏈。如果投機者不再燒錢,礦業也不需再燒錢。礦業燒的每一分錢,下面都墊著投機者燒的錢的屍體。

這又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死鬥,只有完勝或完敗兩種結果。投機者可能比礦業有錢,但絕不會比礦業有更多的算力、不會比礦業在比特幣上有更多的利益和決心,這個死斗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必要時,礦業會採用更溫和的過渡方法

最單純希望幣價上漲的,毫無疑問是礦業,所以當有必要時,礦業會採用更溫和的方法,來完成硬分叉,以避免市場的恐慌和波動。在這方面有很多選擇,例如合成分叉(Synthetic fork)就是不錯的方案。

合成分叉簡單來說,是在BU算力佔絕對優勢,但硬分叉未發起時,先進行一個軟分叉。這個軟分叉縮小有效塊的規則,將“Core和BU塊都是合法塊”縮小為“只有BU塊是合法塊”,此時仍堅持挖Core塊的礦池,如果不轉挖BU塊,那挖的所有Core塊都會被孤立(作廢)。支援Core的礦池,只有兩種應對方法:

1、對抗:也發起一個軟分叉,將BU塊定義為非法塊。但此時由於BU算力佔絕對優勢,因此沒有更改規則的所有使用者,將把更長的BU鏈為合法鏈。沒有交易所、使用者、社羣的支援,主動從主鏈上分叉的礦池小鏈,沒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2、順從:假投票挖BU塊,但宣告實質支援Core塊,並將在硬分叉發起後,重新挖Core塊。但合成分叉階段可以持續足夠長的時間,長到市場的所有人都看清100%的算力支援BU,並一致同意結束紛爭,擴容到大區塊。此時Core大勢已去,假投票BU的礦池重新挖Core塊,得到的支援將大幅減少,大幅降低比特幣分裂的可能性。

本質來說,合成分叉是將硬分叉的“一步”分成兩個“半步”進行,先統一算力,再進行硬分叉。當BU前進半步,將匕首頂在Core咽喉時,Core將面臨兩難局面。翻臉吧,不可能讓所有人統一更新自己的軟分叉,難以贏得市場;不翻臉吧,BU下半步就是直接割喉,Game Over。

四、改POW演算法=鴕鳥政策,改POS演算法=臺灣放棄聯合國中國席位

當然,Core還有一個一再拿出來威脅礦業的選項:改POW演算法。但只要對礦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個笑話。從一個最大的礦機型別跑到一個更小的礦機型別,反而安全了?礦業就沒有顯示卡礦機可以殺死顯示卡演算法的小分叉了?

目前顯示卡市場(只計算ETH+ETC+ZEC+XMR四種主要幣)算力約84萬張RX480顯示卡,裝置總價值14.5億元,Core如果硬分叉改POW演算法,將直接打臉之前一再聲稱的“不擴容是因為硬分叉危險”,這種分裂行為將遭到社羣的一致譴責,大幅降低支援率,假設改POW演算法後價格為大區塊幣的10%(不可能再多了),將佔顯示卡日產值的12.3%,對應裝置價值1.8億元。

這種級別的算力保護,不要說礦業了,只要是個大戶,都有能力攻擊。顯示卡礦工和位元礦工有本質區別,位元礦工只能挖比特幣,你可以買礦機攻擊比特幣,但要只租兩三天,租到足夠的位元礦機攻擊比特幣,那是不可能的。而顯示卡礦工對挖的幣沒有忠誠,哪個收益高挖哪個,你要租顯示卡礦機攻擊Core幣?沒問題,只要你出錢。只要花100萬元,就能攻擊Core幣一天,做空賺幾百上千萬,你說有沒人會幹呢?

至於改到POS演算法,我之前也說過了,非常歡迎Core改POS演算法,改後就不再是中本聰的比特幣。Core想在POW下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改名Corecoin,我同樣歡迎Core走出自己的路,去自由地實踐小區塊的設想,而不是綁架中本聰已給過擴容程式碼,明確說過應向大區塊發展的比特幣。

五、本質上是市場,而不是礦業殺死小分叉

有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以上的所有推斷,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大算力(大區塊)分叉有更高的價格。為什麼不是小算力(小區塊)分叉有更高的價格呢?當然有可能,但如果這樣,礦業就不會發起硬分叉,否則礦業將面臨上文所述的所有困境。因此從本質上來說,是市場,而不是礦業殺死小分叉。

有人到處謠傳,如果BU勝出,礦業將控制比特幣。這顯然是謬論,沒有人能對抗市場,除非他的錢比市場更多。礦業所做的,不過是響應市場的擴容需求,做好硬分叉(或合成分叉)的準備,並等待市場做決定。只有市場,才能決定大區塊幣有更高的價格。只有市場,才有實力和底氣,按下開始硬分叉的按鈕,並扣下殺死小分叉的扳機。而礦業,不過是在市場做出決定後,儘快地殺死小分叉,儘快結束可能產生的混亂。

目前一再爭議的,到底哪個分叉叫“BTC”,口水爭來爭去也是沒有意義的。哪個分叉的使用者多,價格高,市場就會把“BTC”的名稱強行安在它頭上,它想拒絕都不行。市場把分叉叫“ETH”把原鏈叫“ETC”,歸根結底是因為分叉的使用者更多,價格更高。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