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數字化經濟的底層邏輯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混沌大學

作者/混沌大學

原標題:《黃奇帆教授萬字授課:數字化經濟的底層邏輯》

現在我就5G背景下數字化經濟、數字化平臺發展的路徑、模式和特徵,跟大家做一個報告。第一部分就是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徵、路徑和遵循的原則。

黃奇帆: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的“五全”基因及其顛覆性作用

所謂數字化平臺,是指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

如果將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資料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面板以及器官,雲端計算相當於人體的脊樑。沒有網路,五臟六腑與和脊樑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資料,雲端計算就是行屍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樑、五臟六腑、面板和器官之後,加上相當於靈魂的人工智慧——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大智移雲”平臺就已經成型了。

而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為什麼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會有如此強大的顛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雲”基礎平臺存在“五全資訊特徵”: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資訊。

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

所謂“全流程”是指關係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資訊積累;

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

所謂“全解析”是指透過人工智慧(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資訊,產生異於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

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並整合與建立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現代資訊化的產業鏈是透過資料儲存、資料計算、資料通訊跟全世界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絡,正是這種“五全”特徵的基因,當它跟產業鏈結合時形成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種資訊,成為十分具有價值的資料資源。

可以說,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與數字化“五全”基因結合,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衝擊。

總之,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下的現代網際網路體系,具有顛覆性作用。現在的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萬聯體系,其終端連線數比現在人類的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等的連線數將超過上百倍、上千倍。人類的網際網路產業也因此將從toC型的消費類網際網路發展為toB型的產業類網際網路。

而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這種顛覆性功能將更為突出。我們常常說的顛覆性產業,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網路資料平臺產業,“五全”基因與工業製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製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慧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

在與金融相結合的時候,無論是圍繞金融業務展開的價值鏈也好、產業鏈也好,把這“五全”基因資訊掌握在手裡再開展金融的服務,這樣的金融安全度將比沒有“五全”基因資訊的人工配置的金融服務系統的安全要高很多,壞帳率要更低,各方面的系統性風險的平衡要更好,這是一個基本原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非常睿智地、前瞻性地看到科技金融、資料金融平臺具有的重大的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前景。

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對人類社會的幾方面影響

總體上,就人類社會發展而言,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在五個方面值得重視。

1)顛覆全球個人支付方式

在數字化浪潮來臨之前,我國個人支付主要透過紙幣、儲蓄卡、信用卡來完成。2002年,在合併了全國銀行卡資訊交換總中心和18家城市(區域)銀行卡網路服務分中心的基礎上,我國組建了銀聯公司。銀聯創立之後,自主建成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推廣了統一的人民幣銀行卡標準,在傳統支付領域發展迅速,促進了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但在創新支付領域,如網際網路支付、手機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方面進展緩慢。

隨著我國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應用普及,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走進了生活的每個角落,新的支付方式已經佔據主流地位。

移動支付使得個人的資金往來資訊沉澱下來成為信用資料,使得企業在業態層面有了極大的創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就是共享單車、共享辦公等共享業態能夠出現並蓬勃發展的基礎。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步滲透,個人跨境轉賬的底層技術實現方式也開始被改寫。

2)重塑貿易清結算體系

在數字化時代,不僅需要改變個人支付方式,企業間、國家間的支付結算方式也需要進行重塑。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外匯結算時,會面臨是兩國貨幣直接支付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中間價結算的問題。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

SWIFT成立於1973年,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報文交換服務與介面軟體,覆蓋200餘個國家、地區,擁有近萬家直接與間接會員,目前SWIFT系統每日結算額達到5萬億至6萬億美元,全年結算額約2000萬億美元。CHIPS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支付清算系統之一,於1970年建立,由紐約清算所協會經營,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處理全球九成以上的國際美元交易。SWIFT和CHIPS彙集了全球大部分銀行,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務,在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加速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範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首先,SWIFT和CHIPS正逐漸淪為美國行使全球霸權,進行長臂管轄的金融工具。

其次,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SWIFT成立46年以來,技術更新緩慢,效率已經比較低下,國際電匯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大額匯款通常需要紙質單據,難以有效處理大規模交易。同時SWIFT通常按結算量的萬分之一收取費用,憑藉壟斷平臺獲得了鉅額利潤。

所以說,在當前數字化浪潮的大趨勢下,依託技術更新緩慢、安全性難以保證的SWIFT和CHIPS系統是沒有前途的。在大資料平臺、區塊鏈技術的驅動之下,構建形成一個新的清結算網路已經成為當前許多國家的共識。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資訊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可靠資料庫、公開透明五大特徵,在清結算方面有著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優勢。

目前全球已有24個國家政府投入並建設分散式記賬系統,超過90個跨國企業加入到不同的區塊鏈聯盟中。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正在研究建設類似SWIFT的國際加密貨幣支付網路來取代SWIFT,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區塊鏈平臺正在透過區塊鏈試水跨境支付,用實際行動繞開SWIFT和CHIPS全球支付體系。

3)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化的升級版,是未來城市的高階形態,是以大資料、雲端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為支撐、致力於城市發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應、調控能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務必把握其內在邏輯規律,要抓住兩個關鍵點。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萬物互聯。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事物的普遍聯絡和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隨著手機等智慧終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全球70多億人口已打破地域限制,實現了人與人跨時空的即時互聯,這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形態和生產生活方式。

當前,我們正步入物聯網時代,5G通訊、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讓物理世界數字化智慧化成為可能,推動自然世界與人類社會深度融合,從而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線逐步擴大到人與物、物與物的溝通連線,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智慧城市正是以此為支撐的城市形態。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全面掌握並熟練運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思維,更加科學主動地推動“城市”與“智慧”融合,否則,很難有大的突破。

第二,智慧城市建設可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

從大邏輯來講,智慧城市建設起碼要經歷四步,首先讓城市的物能說話,其次讓物與物之間能對話,再次讓物與人能交流,最後讓城市會思考。

這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分為四個版本:1.0版是數字化,這是智慧城市的初級形態,目的是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透過數字表述出來;2.0版是網路化,就是透過網路將數字化的城市要件連線起來,實現資料互動共享;3.0版是智慧化,就是在網路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區域性智慧反應與調控,如智慧收費、智慧交通、智慧工廠等;4.0版是智慧化,就是藉助萬物互聯,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類智慧的驅動下最佳化執行,到了這個版本,智慧城市才算基本建成。

這四個版本,前一版是後一版的基礎,但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循序漸進、適度超前,但不要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4)醫療保健的根本性變化

現在,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有生命特徵、生物特徵的微觀智慧器件今後能替換人的五臟六腑。什麼零件壞了換什麼零件,最後平衡下來人的平均年齡可以上升到120歲,到那時候,遇上150歲的長壽老人也不稀罕。

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會給人類的醫療保健帶來巨大的促進。我們人類有免疫系統,有三分之一的毛病其實不看也會好。再有三分之一的毛病叫看了也白看,醫生沒能力看好它。還有三分之一的毛病不看不會好,看了才會好。所以正常的醫療體系應該在這三分之一看了才會好的方面發揮主體功能。三分之一看不好的其實就應該是精神安慰。

怎麼充分利用大資料、雲端計算、遠端診斷,把不看也會好的和看不好的這兩類毛病給處置清楚?人類醫療技術的進步,要的既能使醫保費用、社會保健費用能節約大量的錢,又能使人類最終延長生命。這就是大資料、雲端計算在人的保健醫療方面的表現。

5)網際網路數字化平臺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網際網路數字化時代使我們進入了一個資料價值時代,資料就像傳統資源、能源一樣有價值,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標誌。

大資料能使我們工作精確,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能告知我們一些事物間的因果關係,讓我們在不明確因果關係時瞭解一些事物間的相關性,從而增強預測性;能幫助企業把握全流程、全場景、全產業鏈、全樣本資訊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抽樣調查的資訊,能使工業製造由客戶定製產品,使電子商務更智慧,使產業鏈金融、貿易支付、信用媒介更加安全,付款週期更加縮短,貨物週轉成本加快下降。資料探勘形成的智慧特性,不僅能幫助人快速找資訊(搜尋引擎),也能幫助資訊找人(推薦引擎),具有機器懂人的智慧,從而主動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做好該做但還沒想到的事。

就產業發展而言,工業製造4.0就是“大智移雲”背景下的工業製造智慧化的經典案例。

在大資料雲背景下,產業企業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特徵,這方面第一個變化當然是製造業,就是我們所謂的工業4.0概念。

能被稱為工業4.0的企業,一般具有互聯、資料、整合、轉型四大特點,就是企業的儀表、生產線、車間、管理部門、供應鏈、研發、運營、產品客戶、消費者互相實時聯通的資料等資訊互聯互通、實時整合反饋,使得整個工廠企業從傳統制造轉向個性化定製,實現生產過程柔性化、個性化。具有這種功能的工業4.0企業,充分利用了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智慧感測器、機器視覺資料採集器、智慧物流、網路安全等資訊科技。

工業1.0講的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講的是電器化時代,有了電以後,電動機、發電機各種各樣的電氣化時代的工業。工業3.0講的是自動化時代,工業4.0講的是智慧化時代。

工業4.0是當代人類社會機器人運作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有三個特徵:一是車間裡幾乎沒人,全是機器人,機器人代替人進行高精尖的運轉。二是整個車間,整個工廠可以算成一個人,全是自動的。整個工廠大腦決策思考怎麼操作,怎麼運算物流,可以把整個工廠當成一個人自動化在運轉。三是跟整個市場密切聯絡。產品的需求,市場的定製、市場個性化要求,都在事先設計之中,在流水線中執行,生產的產品不是一批一批的做,不是按同一批次、同一種產品做,而是每一個產品的元件都有不同要求的,因為指令進去以後,機器人能夠非常高速度的運作,但又是個性化的生產。

人類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本質特徵是大腦智慧的發育、發展。由於智慧的提升,人類產生了語言、文字;由於語言、文字的產生,人類的智慧知識有了交流、傳遞和積累,產生了不論是迷信圖騰還是宗教信仰或是理想信念、價值觀的信仰;由於人類有了語言、文字和智慧,產生了人類社會和組織。正是人類智慧的發展,產生了人工智慧,產生了網際網路數字化時代。

總之,人類在創造和駕馭工具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在智慧的光芒中發展人工智慧。不用擔心人工智慧的智慧發展超越了人類。人類智慧的發展史證明,人類一定會在工具的智慧化發展中變更得智慧。

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徵和發展路徑

4G技術孕育了舉世矚目的消費網際網路經濟,電商、社交、文娛為代表的消費網際網路迅速崛起。而具有高速率、廣連線、高可靠、低延時特點的5G的全面運用,將推動面向大眾的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轉向萬物互聯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在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之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符合科學、契合規律的金融科技應當具備哪些特徵,應當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值得探討。

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產業網際網路

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有什麼樣形態的產業鏈,就會有什麼型別的供應鏈金融,相伴隨的也會有相應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傳統產業規模巨大,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空間也非常巨大。全國目前有60餘個萬億級的產業叢集,根據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五個領域如果引入數字化支援,假設只提高1%的效率,那麼在未來15年中預計可節約近3000億元;如果數字化轉型能拓展10%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可以多創造2000億元以上的價值。

所以,如果說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市場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的企業,那麼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甚至更大規模的創新企業。

(一)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國內C端流量增量即將耗盡,行業主動求變

當前我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使用者增速持續下降,網際網路增量紅利消退,市場出現網際網路下半場的聲音。一方面,行業向上遊拓展或國際化需求迫切。另一方面,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尋求新增長點的需求迫切,因此提出產業網際網路概念,這也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產生背景。

從中美網際網路行業對比來看,國內尚未出現產業網際網路巨頭。中美對比,美國產業網際網路公司佔據美股科技TOP20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中國GDP約為美國的70%,但美國產業網際網路科技股市值為中國的30倍,國內尚無領先的產業網際網路巨頭企業。

產業網際網路是透過產業內各個參與者的互聯互通,改變了產業內資料採集和流通的方式,並運用區塊鏈等技術保障產業內資料、交易的可信性,進而改變產業價值鏈,提升每個參與者的價值。產業網際網路充分體現了資料要素在產業內的價值創造能力,透過挖掘資料要素的價值提升產業價值。

產業網際網路綜合運用網際網路、AI、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雲端計算等新一代技術手段,深入到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內外各個環節,力圖將每家企業都變成資訊驅動型企業,並進行互聯,從而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率。

(二)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聯絡與區別

產業互聯

生產經營活動

1.誕生場景

生活消費娛樂

消費網際網路

C2B2B2C(個人-平臺-企業-個人)/B2B(企業-企業)

2.發展模式

C2C/B2C(個人-個人/企業-個人)

平臺經濟,社會資源的共享性與開放性

3.經濟形態

個人經濟,消費需求中的差異性

偏定製化服務

4.產品特徵

偏標準化服務

深度融合

5.商業特徵

網路裂變

核心是效率提升

6.價值取向

核心是流量變現

與消費網際網路相比,產業網際網路有明顯的區別。比如,產業網際網路是產業鏈叢集中多方協作共贏,消費網際網路是贏者通吃;產業網際網路的價值鏈更復雜、鏈條更長,消費網際網路集中度較高;產業網際網路的盈利模式是為產業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節省開支,消費網際網路盈利通常先燒錢補貼再透過規模經濟或增值業務賺錢,等等。

構建產業網際網路是產業價值鏈重塑的過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數字化升級,產業生態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把原材料變成產品,還要加工“資料”要素、把資料變成產品的一部分,並進而透過資料產品和服務拓展產業鏈的價值空間。在發展產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傳統產業要進行大膽的變革,敢於拋棄落後的商業模式,對組織架構、組織能力進行升級迭代,提高組織內部協同效率,更好更快地為數字化轉型服務。

產業網際網路的這些特點,正是金融科技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傳統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方向。可以這麼說,消費網際網路金融只是科技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於產業網際網路的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才是科技金融的高階階段主戰場。

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

什麼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目前沒有行業標準定義,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是基於產業網際網路發展,透過金融科技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統稱,當前主要是基於產業網際網路服務的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如微業貸)、助貸超市等形式,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可能會有新的形式。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與消費金融的聯絡與區別主要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是消費金融向上遊產業端滲透,產業網際網路金融以企業為使用者,以生產活動經營為場景提供貸款服務;消費金融以個人為使用者,以日常生活消費為應用場景提供貸款服務。

(一)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現實意義在於有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的專利發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在經濟發展中意義重大。截至2018年中國小微企業有9318萬家,佔比88%。小微貸款餘額33.5萬億元,只佔企業貸款的37.6%,金融資源分配顯然不夠合理,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現實意義在於有望改變這種狀況。

(二)各類因素疊加金融科技技術儲備迭代,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產生。2016年前後,隨著區塊鏈、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被應用到金融行業,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當前市場上傳統商業銀行、網際網路銀行、供應鏈金融平臺、產業網際網路服務商等機構試水C端風控技術在B端的有效性,諸多因素疊加導致了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產生,並且在快速發展,不斷豐富。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依託產業網際網路,價值來源於金融賦能產業能力提升。產業網際網路金融依託產業網際網路服務,基於B端經營融資需求,行業價值來源於金融賦能產業能力提升,這一點與C端消費金融滿足個人超前消費需求的價值邏輯不同。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相比傳統金融供給體系的優勢在於將企業服務資料與金融服務緊密的結合起來,以資訊流轉帶動信用流轉,從而解決傳統金融供給無法解決的問題。

(三)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有五類基本構成要素。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基本構成要素分別為產業鏈、中小微企業、產業網際網路應用、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務機構。我認為未來產業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重要節點在產業網際網路應用與金融科技兩個部分,這一點類似C端的消費金融。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構成要素

產業鏈

基礎:數字化實現產業鏈智慧、融合、彈性、協同、互聯

中小微企業

物件:中小微企業依附於產業分佈,是行業服務目標主體

產業網際網路應用

資料: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將產業鏈變為數字驅動,提高產業效率

金融科技

風控:新型多維資料驗證、交叉風控模型構建

金融服務機構

提供者:金融服務提供商

五類基本要素構成產業網際網路金融

(四)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商相比傳統金融機構有四方面優勢。中小微企業天然具有生命週期短、業務規模小、抵押資產少、資訊不對稱等問題,過去我國採用城商行及農商行服務當地的做法,效率並不夠高,不能完全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相比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可以有效解決獲客成本、資訊孤島、智慧風控、審批效率等問題。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

金融機構服務難的原因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勢

生命週期短

獲客成本高

降低獲客成本

業務規模小

盡調投入高

解決資訊孤島問題

信用記錄不完善

資訊不對稱

可抵押資產不多

擔保品不足

智慧風控

融資成本高

風險成本高

審批時間長

風控流程長

效率高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中的痛點問題

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服務目標將專注於中小微企業金融市場。一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可以有效解決因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信用不足;二是大型企業資訊化過程中,一般採用本地化策略,產業網際網路提供商提供定製化服務,產業大資料不好採集;三是中小微企業預算有限,偏好低價甚至是免費軟體,一般願意接受標準化服務,服務商可以獲取大資料;四是大型企業信用好,融資手段多且成本低,已經被銀行服務覆蓋,中小微企業則因為風控原因,仍為藍海市場。

金融科技能力是產業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亟待驗證解決的問題。由於B端企業法人和C端自然人的巨大差異,同時中小微企業固有的生命週期短、抵押品不足、資訊不對稱等問題,目前行業最成熟的解決方案是用核心企業彌補中小微企業信用的供應鏈金融;脫離核心企業信用,僅以金融科技為基礎的大資料風控,目前行業正在進行可行性驗證,部分龍頭企業已取得了初步的發展(如微業貸),未來完全依靠金融科技的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還有待時間驗證。

(五)區塊鏈是解決資金方信任中小微企業底層信用的新橋樑。過去,中小微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資訊不對稱是行業的主要問題。區塊鏈的產生,可以為中小微企業底層信用與金融機構新增一座新橋樑(如解決票據流轉、倉單重複質押等問題),有效解決資金供需雙方的矛盾,目前在政府的引導下,各類基於區塊鏈的跨境金融平臺、貿易融資平臺發展迅速。

(六)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升級的產業網際網路金融基礎最好。金融的底層邏輯是信用,傳統供應鏈金融本質是透過核心企業信用彌補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信用,但現實情況中四流合一很困難(資金流、資訊流、物流、商流),制約行業發展。

由於供應鏈金融行業存在時間較早,行業服務模式和金融產品已經較為成熟,已有不少核心企業、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平臺在探索金融科技,因此發展基礎最好。

傳統供應鏈金融藉助產業網際網路及金融科技升級為4.0

上圖以供應鏈金融為例。近三十年供應鏈金融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供應鏈金融 1.0 是主辦銀行模式,銀行和企業是點對點的連線關係,只是主辦銀行將供應鏈上下游作為整個鏈條來開展業務,並沒有真正參與到供應鏈運營中;

供應鏈金融 2.0 是核心企業主導模式,這種模式下,核心企業可以對供應鏈中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倉單等資訊進行有效掌控,銀行再依據這些資訊對供應鏈各類主體服務,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供應鏈金融 3.0 是數字金融模式,利用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整個供應鏈中獲取每個產業鏈上企業的動態、每時每刻的數字信用。此時,供應鏈生態圈將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資金流動清晰可見,在這個階段的供應鏈金融將是智慧化的、數字化的、效率極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資便利性與風控水平。供應鏈金融 3.0 才是這一領域金融科技的新生態。

更進一步,供應鏈金融 4.0 是以產業網際網路生態為基礎的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是今後最具備想象空間的發展趨勢。以產業網際網路服務生態為基礎的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最誘人之處在於未來有機會在全國範圍內將企業法人、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像自然人一樣建立畫像,提供金融服務,最終形成了供應鏈金融的 4.0 版本。

供應鏈金融升級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標誌在於風控方式的轉變。供應鏈金融在風控中一般關注三個點,分別是貿易的真實性、資金的自償性及交易的可控性。根據機構調研,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方式仍以傳統風控手段為主,區塊鏈、物聯網、大資料等資訊化風控技術應用仍然較少,我認為行業轉型升級的標誌在於風控手段的轉型。

供應鏈金融常見問題

解決方案

核心企業信用無法多級傳遞

採用區塊鏈電子憑證進行債券憑證拆分流轉

倉單重複抵押、造假

區塊鏈+IoT

產品溯源問題

區塊鏈

ABS融資底層資產真實性問題

大資料+區塊鏈

金融科技應遵循的原則與模式

金融科技有兩個基因,並不改變金融的傳統宗旨與安全原則

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任何金融傳統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則,在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科技+金融,還是金融+科技,都不但要把網路數字平臺的好處高效的用足用好用夠,還要堅守現代金融形成的宗旨、原則和理念。

金融科技有兩個基因,一是網際網路數字平臺的基因——“五全資訊”,二是金融行業的基因,在一切金融業務中把控好信用、槓桿、風險的基因。

網際網路執行有巨大的輻射性和無限的穿透性,一旦與金融結合,既有可能提升傳統金融體系的效率、效益和降低風險的一面,也有可能帶來系統性顛覆性的危機的一面。網際網路金融不能違背金融執行的基本原則,必須持牌經營,必須有監管單位的日常監管,必須有運營模式要求和風險處置辦法。不能“無照駕駛”,不能百分之十五、二十的高息攬儲、亂集資,不能無約束、無場景的亂放高利貸,不能對借款人和單位的錢用到哪裡一概都不清楚,不能搞暴力催收、堵校門和朋友圈亂髮資訊等惡劣行為。

消費網際網路金融和產業網際網路金融合理的發展模式:數字化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有機結合

科技金融的發展可以是網際網路+金融,有條件的網路資料平臺公司,獨立發展金融業務,也可以是金融企業+網際網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自身需要的網際網路數字平臺,但是科技金融最合理、有效的發展路徑應該是網路資料平臺跟各種產業鏈金融相結合。

否定和整頓P2P,並不等於拒絕網路貸款。實踐表明,網路貸款只要不向網民高息攬儲,資本金是自有的,貸款資金是在銀行、ABS、ABN市場中規範籌集的,總槓桿率控制在1:10左右,貸款物件是產業鏈上有場景的客戶,還是可以有效發揮普惠金融功能的。全國目前有幾十家這類規範運作的公司,8000多億貸款,不良率在3%以內,比信用卡不良率還低。

當然,科技金融不僅僅是科技公司自身打造的金融融通公司,其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網際網路或物聯網形成的數字平臺(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形成數字金融平臺並與各類實體經濟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相結合形成基於網際網路或物聯網平臺的產業鏈金融。在消費網際網路(toC)時代,基於人類消費的同一性、同構性,幾乎可以一刀切的模式對全社會的電子商務開展活動,在產業網際網路(toB)的時代,基於產業的複雜性、異構性,一個工業產業鏈與物流供應鏈的數字化平臺是完全不同構的;而一個醫療藥品供應鏈與消費品供應鏈的數字化平臺結構也完全不相同。

基於此,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一個有作為的網路資料公司,分心去搞金融業,一要有金融企業所必需的充足資本金,二要有規範的放貸資金的市場來源,三要有專業的金融理財人士,還要受到國家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無異於棄長做短、自討苦吃。所以,一個有作為的資料網路平臺公司,應當發揮自己的長處,深耕各類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形成各行業的“五全資訊”,提供給相應的金融戰略伙伴,使產業鏈金融平臺服務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資源最佳化配置,執行風險下降,壞賬率下降。

從國際經驗看,一般性網際網路平臺公司絕不敢隨意染指金融業務,美國的Facebook、亞馬遜、雅虎等平臺公司都很大,股價市值同樣可以達到數千億、上萬億美元,但它們再大都不敢輕易染指金融業務。

形成明確的各方多贏效益原則

網際網路金融在發展過程中,要有明確的各方多贏的效益原則。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基於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構性,一些網路平臺公司的盈利模式往往一靠燒錢取得規模優勢,二靠廣告收費取得一定壟斷效益。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結構不同、模式不同,任何網路數字平臺的發展,不能靠簡單的燒錢來擴大市場佔有率,也不能讓客戶中看不中用、有成本無效果、長期賠錢,這是不可持續的自殺行為。

合理的網路數字平臺,應透過五種渠道取得效益、紅利:

一是透過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的應用,提高金融業務的工作效率;

二是實現數字網路平臺公司和金融業務的資源最佳化配置,產生最佳化紅利;

三是透過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的運籌、統計、排程,降低產業鏈、供應鏈的物流成本;

四是由於全產業鏈、全流程、全場景的資訊傳遞功能,降低金融執行成本和風險;

五是將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合理的返還於產業鏈、供應鏈的上下游和金融方及資料平臺經營方,從而產生萬宗歸流的窪地效益和商家趨利集聚效益。

同樣,與網路數字平臺合作的金融企業,也可以透過四種優勢為合作專案取得效益和紅利:

一是低成本融資的優勢。金融企業在獲取企業、居民的儲蓄資金和從人民銀行執行的貨幣市場獲取資金的低成本優勢。

二是企業信用判斷的優勢。網路數字平臺對客戶信用診斷相當於是X光、是CT、是核磁共振的體格檢查,代替不了醫生臨門一腳的診斷治療。對客戶放貸的實際淨值調查信用判斷以及客戶的抵押、信用、風險防範,本質上還要金融企業獨立擔當,這方面金融企業更是強項。

三是資本規模的優勢。網路資料平臺儘管可能有巨大的客戶徵信規模(百億、千億、萬億),但資本金規模往往很小,要真正實現放貸融資,自身至少要有相應的融資規模10%以上的資本金。只有銀行、信託、保險等專業的金融公司有這種資本金規模並與時俱進的擴張能力。

四是社會信用的優勢。不論是金融監管當局的管理習慣,還是老百姓存款習慣,企業投融資習慣,與有牌照、有傳統的金融企業打交道往往更放心、更順手、更相通。這方面,專業的金融企業比網路資料平臺更為有利。

基於上述五項+四項分析,網路資料公司與專業的金融企業的合作確實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最佳化配置,是最好的發展模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