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個時機!中國版數字貨幣大猜想

買賣虛擬貨幣

中國央行研發數字貨幣之際,不少機構藉機炒作,各種“李鬼”層出不窮。

11月13日,中國央行釋出公告稱,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過程中。而這已是近期中國央行第三次針對法定數字貨幣問題進行闢謠。

儘管何時推出尚未有具體的時間表,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已然是大勢所趨。迄今,全球已有多家央行透露了旗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展,除中國之外,還有美國、瑞典、加拿大等。

那麼,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會長什麼樣?是否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劇烈影響?

1 何時推出

“人民銀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過程中。”面對法定數字貨幣“李鬼”橫行,11月13日,中國央行緊急闢謠:市場上交易的“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數字貨幣,網傳法定數字貨幣推出時間均為不準確資訊。同時,目前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在資產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行為,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

記者注意到,這已是中國央行近期針對法定數字貨幣進行的第三次闢謠。11月初,有網路傳言稱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在上海會晤了相關區塊鏈公司負責人,這些公司有可能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批入鏈資料。對此,央行予以否認。

在9月份時,大量網傳訊息稱“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80天內落地,初期將向四大行、阿里巴巴、騰訊和銀聯七家機構發行”。隨後,央行證實網傳推出時間及參與機構等均為不準確資訊。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9月24日出席新聞釋出會時也表示,目前數字貨幣推出沒有時間表,還會有一系列的研究、測試、試點、評估、風險防範,特別是數字貨幣跨境使用,還會有反洗錢、反恐融資等一系列監管要求。

但業界已翹首以盼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誕生,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

“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研發至今已有五年之久,近期出現了準備發行的跡象。”11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如是稱。

IMI副研究員、清華博士研究生曹勝熙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難預計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具體時間,但人民銀行已經準備了很久,如果政策上允許的話,可能近期就會推出數字貨幣,他們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儲備。

“一個大膽的判斷是,中國可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曹勝熙說。

經濟學專家,《圖說區塊鏈》、《通證經濟》作者,OK區塊鏈工程院首席研究員李霽月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中國研究數字貨幣比較早,近兩年也不斷有成熟的理論和技術進展向外公佈,而近日更有央行數字貨幣架構設計的訊息披露,央行數字貨幣的正式發行和推出只等待一個時機,或將不遠。

2 長什麼樣

那麼,中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可能會長什麼樣呢?

據瞭解,在概念上,中國央行用的研發的名字叫“DC/EP”,DC(Digital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Payment)是電子支付。

易綱在出席9月份的新聞釋出會時指出,數字貨幣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相結合,未來數字貨幣的目標是取代一部分M0,不是替代M1或M2。

“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基礎貨幣M0,不涉及M1或M2。其機制就像現在人民銀行印刷出現金後,居民透過商業銀行獲得人民銀行印刷的現金一樣。”曹勝熙談到。

在曹勝熙看來,未來數字貨幣在大部分時候或能起到替代現金的作用。他舉例稱,比如現在兩個人交易,A拿十塊錢現金給B,B收到這十塊錢,期間不需要任何網際網路的輔助。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也會具有這樣的功能,只要雙方手機有電,不需要在銀行或支付寶開設賬戶,在雙離線(兩個手機都不聯網)的情況下,也可以做到錢的轉移。央行數字貨幣具有現金交易的可靠性和匿名性,這也是其底層設計邏輯之一。

11月12日,在第四屆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表態,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既不是瞄準跨境支付,也不像“摩根幣”一樣用於批發資金服務,而是為中國目前已非常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提供更多冗餘性。

那麼,發行數字貨幣是否會產生風險?

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近日在公開場合則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更多是為本國考慮,可能更加註重於在央行、第三方支付者之間的批發、清算環節提供數字貨幣。雖然理論上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為零售服務,但由於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很大沖擊,因此會非常謹慎。”

李霽月指出,目前,數字貨幣發行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衝擊和風險其實都集中在“無政府主義貨幣”理論和所謂的“自由貨幣競爭理論”兩個理論學派和其實踐者中。而經由國家信用背書發行的數字貨幣在風險設計上就已把風險降到最低,或者說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李霽月告訴記者,目前披露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設計中,有兩點設計就是在儘量減輕風險:其一,央行的數字貨幣明確做M0;其二,雙層結構,透過商業銀行去做推廣,市場運作的設計上降低了對現有金融體系和銀行體系的衝擊。

曹勝熙也認為,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法定數字貨幣,它是具有無限法償性,等同於人民幣現金,所以對持有者而言基本上沒什麼風險。另外,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底層也已經過多次測試。

不過,曹勝熙強調,央行制定法定數字貨幣方案一個需要注意的點是,在設計方案時,對隱私的保護能不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這對數字貨幣的走向影響不小。

3 與Libra大不同

“數字貨幣”這個概念一度被炒得火熱,離不開Libra的“推波助瀾”。那麼,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Libra可以畫上等號嗎?

《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瞭解到,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和Libra至少有四點不同之處。

首先,錨定的貨幣種類不一樣。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而DC/EP錨定的是法定貨幣,僅錨定人民幣。

對此,曹勝熙強調,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背後是整個國家的信用,和人民幣現金是一樣的。而Libra背後不具有國家信用,它以穩定幣的形式存在,對應一籃子貨幣的穩定幣。

其次,央行明確指出DC/EP代替的是部分M0,而Libra到底是M0、M1、M2未有定論,但是M0的可能性很低。

曹勝熙認為,從方案來看,Libra設計之初的目標很大程度上瞄準了跨境支付,所以才會強調一籃子貨幣都可以作為儲備資產來兌換Libra。這也跟Facebook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有關。而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還是以國內使用為主的,只是在替代部分的M0現金。

第三,二者發行推廣模式不一樣,DC/EP透過商業銀行推廣,而Libra透過協會組織去推廣,是一種市場化、企業化的推廣行為。

除此之外,曹勝熙還補充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數字形態的人民幣,所以其匯率隨人民幣幣值而波動,而因為Libra背後的穩定資產是一籃子貨幣,所以它的匯率是不確定的。

那麼,中國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會是區塊鏈技術的代名詞嗎?

8月10日,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明確表示,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央行這一層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

曹勝熙指出,儘管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在央行層面沒有采用區塊鏈的技術,不過央行的技術是開放的,未來如果商業銀行想要用區塊鏈發行數字貨幣,央行的底層技術允許這樣的方案。

據瞭解,區塊鏈技術在概念起源之處,指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後面發展出多種形態,現在多指一種區塊鏈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分散式的技術。李霽月稱,大部分數字貨幣是透過區塊鏈技術來發行的,區塊鏈技術是這些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但也有一些數字貨幣,並不完全使用區塊鏈技術,或者是幾種技術混合應用的,而這些設計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分散式的思維。

4 競速戰爭

如今,在數字貨幣的賽道上,各國都在拼命搶佔先機。公開資訊顯示,包括中國、美國、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巴哈馬、烏拉圭和哈薩克等在內的國家都開始進行央行數字貨幣佈局。

國際清算銀行此前調查研究了全球63家中央銀行,其中41家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22家位於發達經濟體,佔世界人口的近80%,經濟產出的90%以上。其中70%的中央銀行已經或即將從事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簡稱CBDC)理論研究。

在李霽月看來,現在的區塊鏈是一個競速戰爭,是標準制定和話語權的戰爭,誰最先開發出最厲害的公鏈,並讓世界上絕大多數應用和絕大多數人使用,或許就能掌握規則的制定權。

“數字貨幣並不完全是技術先進性的戰爭,也是金融話語權的戰爭,哪個國家最先讓與本國法定貨幣錨定的穩定幣佔領最大份額的市場,就掌握了國際市場上一定的金融主導權。”李霽月指出,央行錨定的數字貨幣就是一種信用的體現,也可以說是金融軟實力和國力的體現。

曹勝熙指出,貨幣的數字化是一個時代趨勢。他談到,如果金融危機再次到來的話,西方國家是否還有足夠的貨幣政策空間來應對金融危機呢?可能在現在的金融體系中是沒有的,但數字貨幣會開啟各國貨幣政策的新空間,能夠更精細化地區分企業、居民進行調控,可以增強西方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

但針對使用數字貨幣的國家,曹勝熙認為需要分類討論。比如,在大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已經如此接近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對一些經濟基礎薄弱的小國而言,它本身的貨幣就很弱,可能已經放棄了自身貨幣主權,對於數字貨幣都會接受;而另一類如委內瑞拉這樣的國家,因為它國內的央行信用已經破產,所以透過區塊鏈做支撐,發行了一個數字貨幣跟石油掛鉤,只是在收額外的鑄幣稅。

此外,曹勝熙稱,現在各國搶佔數字貨幣先機,其實或多或少受到了商業世界像Libra的刺激和促進,因為如果不發行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的話,這一部分權利可能就會被一個超越自己國家貨幣政策主權的商業聯合體佔據,這可能是各國現在都比原來更著急的一個原因。

5 先發優勢

那麼,中國央行發展數字貨幣的優勢是什麼?

記者採訪瞭解到,首先,中國央行發展數字貨幣,相對來講技術路線已經比較成熟。曹勝熙談到,“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想法,我國從2014年起就已開始在進行一系列的技術準備。”

其次,由於沒有舊框架的束縛,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要比歐洲等國家好很多,支付本就是電子化甚至是數字化的程度,體制靈活好轉身。

李霽月稱,中國依舊擁有人口基數紅利。中國人口基數大(資料多)、移動支付普及,大量的資料和更加細分的使用場景資料能夠讓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更加完善,甚至可以直接跨越1.0、2.0時代,直接向3.0進軍。

第三個優勢跟我國豐富的金融創新實踐有關,中國央行提的數字貨幣框架是央行和商業銀行的二元結構,具體的金融創新可以由商銀行來完成。

此外,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李霽月指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本質上錨定中國法定貨幣——人民幣,而近年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提升,以及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廣泛的認可度,都是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先決優勢。

數字貨幣的賽道本就是一場創新的比賽。那麼,對於金融行業而言,創新空間又在哪裡?

曹勝熙認為,這類的創新空間在於銀行。他說,人民銀行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之後,老百姓透過商業銀行來獲得人民銀行發行的這一部分數字貨幣。針對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進行怎樣的創新,人民銀行並沒有做任何詳細的技術規定,所以這也是留給國內商業銀行,也包括進入我國運營的外資商業銀行一個發揮他們創新性的空間。

“在國際上,中國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可能會起到標準引領的作用。”曹勝熙說。

在創新的同時,周小川強調,數字貨幣在不同層次的應用、進展所應對的監管要求也不相同,未來需要有組織的協調機制。他以反洗錢舉例,“現在全球都非常重視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反洗錢、反恐融資如何切入到每個不同層次的支付體系裡面也變成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它有可能明顯地增加成本,同時也會使得效率有所下降。但是這確實非常必要,從全球來講,現在都非常重視這樣的職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