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浪潮:當藝術品遇到加密演算法

買賣虛擬貨幣

近期,DeFi市場熱度逐步下降,各種協議機槍池「生鏽」,挖礦收益下滑,資本開始探尋新的市場熱點。NFT(Non-fungible token)被推到了臺前,有資金向NFT市場流入。

過去一個月,基於以太坊的藝術平臺SuperRare月成交量達到了77.7萬美元;號稱最大的NFT市場OpenSea的月成交量也突破275萬美元。兩平臺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NFT是具有唯一且彼此不可替換屬性的數字資產,具有標準化、通用性、流動性以及可程式設計特性,常見的應用場景包括收藏品、遊戲物品、數字藝術、證書、域名等。

數字藝術品因NFT變身加密藝術品,原本畫廊裡複製到隨身碟、光碟上買賣的模式也轉移到鏈上,交易流程變得公開透明之時,AI等技術創新也開始加入數字藝術品的創作世界。

交易和創作環節的改變,正在變革藝術品市場,同樣也在攪動加密資產世界。

13萬美元加密畫作破NFT拍賣品紀錄

「十·一」長假期間,YFI、UNI等主流DeFi資產不斷走低。

OKEx顯示,10月8日下午3點,UNI暫報2.71美元,跌破了9月17日2.84美元的開盤價;過去7天,YFI也從20500美元最低下跌到12260美元,遭遇腰斬。

微博大V「超級比特幣」感慨,「機槍池一邊在生鏽,一邊在砸盤」。

DeFi流動性挖礦降溫,NFT(Non-fungible token)正在醞釀,試圖接棒DeFi,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進入10月後,一個接一個的新紀錄正在誕生。

10月8日,《Portraits of a Mind》比特幣主題系列藝術品中的第21幅作品Block 21,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所以131250美元的價格售出,創下NFT拍賣價格的最高記錄。

NFT是一種非同質化數字資產,具有唯一且彼此不可替換的屬性,標準化、通用性、流動性特別是可程式設計特性,讓NFT資產顯得獨一無二。以太坊ERC-721標準是非同質化數字資產的第一個標準,常見的NFT應用包括收藏品、遊戲物品、數字藝術品、證書、域名等。

佳士得高價售出的Block 21屬於NFT資產中的美術作品,它是比特幣匿名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肖像畫。該系列作品被作者Ben Gentilli命名為《Portraits of a Mind》,共有40幅,Block 21是其中之一。

這40幅作品中,每一幅都包含了部分原始Token(代幣),在智慧合約中只有觸發作者設定的條件,才能看到這個系列作品的全貌。

Block 21是加密藝術品受市場關注的縮影。就在它拍賣的一天前,DeFi藝術週報(DeFi Arts Intelligencer)統計,過去一個月,以太坊藝術平臺SuperRare的月成交量達到了77.7萬美元的歷史新高。截至10月8日,SuperRare過去7天的交易額為26.2萬美元,是上個月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號稱NFT板塊最大的交易平臺OpenSea的月成交量突破275萬美元,也破了記錄。

據NFT資料平臺nonFungible統計,10月8日,NFT資產的歷史成交額也登上1.31億美元的新峰值。8月18日,這個數字是1.047億美元,不到兩個月時間,上漲了接近2700萬美元。要知道,從加密貓開始,NFT資產市場已存在了接近3年。

進入7月後,NFT資產均價就已開始上漲

總值增長的基礎是單個NFT資產均價的上漲。nonFungible資料顯示,7月16日,單個NFT資產的均價為38.1美元;到9月1日,最高上漲到371美元,幾乎是1個多月前的10倍。

從這些公開資料可見,部分資金正在流入NFT交易市場。

數字藝術品上鍊改變傳統交易模式

NFT資產交易資料不斷上漲,依託於電腦科學技術下誕生,具有科技屬性的藝術品,正在區塊鏈的「革命」中被引向加密資產交易市場。

推動改變的除了數字藝術品本身具備上鍊交易的條件外,傳統交易市場的弊端也是背景之一。

在傳統數字藝術品市場上,一宗交易大多數發生在畫廊裡。作品在畫廊裡展出,買家付款,創作者將作品複製到隨身碟或者光碟上,交付給買家。這種模式短板明顯——一方面,作品曝光的機會少;其次,買家拿到後,可以複製一份繼續放到二級市場上去交易,一副作品可以賣給多個買家。

對於創作者來說,無法實現真正擁有版權;對於收藏者來說,藝術作品的唯一性在一次次的複製傳播中被消解,收藏價值降低。

加密技術下的NFT出現了,恰好改變了這一局面,當數字藝術品變身為加密藝術品時,用技術鎖定了權益,也讓作品的創作智慧和價值流通合二為一。

BCA(Block Create Art)創始人孫博涵在近期的採訪中表示,NFT增強了傳統數字藝術品的流動性,一定程度上還能保住作品的唯一性。他認為,基於區塊鏈網路的NFT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數字藝術品上鍊後,能記錄作品的創作者、每次交易的流程,上鍊後一切都公開透明。

他還提到了NFT技術的有趣之處——它可以實現兩個NFT作品的組合,然後形成一件新的作品,「比如《最初的晚餐》這個作品,它就是由13名早期的加密藝術家共同完成的。」

最初的晚餐(圖片來源於網路)

公開資料顯示,孫博涵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2018年,創立國內首個專注於加密貨幣領域藝術創作和新文化研發品牌BCA,他也是國內關注數字藝術品交易的早期玩家。

對於收藏者而言,孫博涵也曾在公開採訪中談到,NFT提供了一種標記原生數字資產所有權的方法,賦予了數字藝術品真實性和稀缺性,「歷史上第一次,藏家可以真正地擁有一件數字藝術品,享有它的美學價值和經濟溢價」。

他進一步解釋,NFT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擁有者能掌握自己的權益,它還能將現實世界通證化,形成一個價值互聯、資訊互通的數字資產世界。由於NFT非同質化、不可拆分的特性,使得它可以錨定現實世界中商品的概念。未來,數字藝術基於區塊鏈可流轉、可切分,具備更好的市場流通性,也更容易實現與其他非同類資產進行價值互換。

但他也指出,NFT不會賦予標的物額外的價值,他解釋,NFT是一個價值載體,並不會影響上層標的本身的價值共識,「它提供了價值載體形式的變化,而不是標的本身的變化。所以需要本身標的物形成價值共識之後,NFT才能發揮出載體的優越性。」

NFT藝術品不限畫作 音影片作品登臺

交易市場改變的同時,數字藝術品創作者也在進化,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藝術家」,AI(人工智慧)正在進入數字藝術品世界。

傳統藝術作品創作時,更依賴於創作者個人的思考與思想;AI創作中,儘管藝術家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訓練」機器,形成資料模型,但藝術家很難控制最終創作的結果。這既是意外的有趣之處,也被視作AI創作的短板之一。

有人正在改變這一局面。年僅21歲藝術家Robbie Barrat試圖擺脫演算法的控制。《Robbie Barrat,了不起的 AI 藝術》這篇報道中介紹,他在去年就推出的作品《Saint Nazaire》,首次在利用AI的同時,嘗試透過作品表達藝術家自身的情感。

Saint Nazaire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經理曹寅收藏了這幅作品。《Saint Nazaire》被認為不僅是 Robbie 創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整個 AI 藝術的劃時代作品,具有重要的藝術史價值。

至於創作者本人,他已經表態說,人工智慧將成為本世紀最大規模的藝術運動之一。

Robbie Barrat在2019 年進入法國著名的Saint Nazaire藝術學院學習並建立工作室,他的身份除了藝術家外,還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員、英偉達人工智慧演算法工程師。

18 歲時,Robbie Barrat已經在神經網路領域取得了突破。他此前既接手過 Kanye West 歌詞訓練的說唱 AI,也研究過利用植物的電訊號創造藝術的 AI,他發明了著名的藝術專用 AI 演算法art-DCGEN,目前已經是眾多數字藝術品創作者的常用工具。

在計算機技術的加持下,目前的NFT藝術品在形式上已經不僅限於美術作品,音樂、影片也被融入其中。

不久前的一次線上展出中,孫博涵展示了一副由國內數字藝術品創作者池磊創作的《破壞公司》系列——我愛GUCCI。這幅作品融合了音樂、影片等元素。

無論是技術上的創新,還是藝術品載體的多樣性,總有一些會反饋在作品的價格市場上。

早在2018 年,Robbie 用 AI 演算法創作的一幅作品在紐約佳士得拍出了 43.25萬美元的高價。

在nonFungible平臺的統計中,遊戲、收藏品等常見的NFT 資產中,藝術品的均價也是最高的。截至10月8日,藝術品類NFT資產的均價為136美元,收藏品類NFT資產和遊戲類NFT資產的歷史均價分別為15.3美元和15.7美元。

NFT資產的視覺化,讓它比幣市上各種用於炒作的「空氣幣」有了更多的可感場景,但也正因為它能夠市場化,進入投資領域,也就同樣存在風險。

業內人士提醒,一旦受到資本的衝擊,NFT資產也會和其他資產一樣,可能會偏離正常價格,「這需要投資者在投資相關資產時,做好風險把控,帶著投機心理看待NFT,也可能收穫失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