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最新披露:5家平臺進入最後審批,首批持牌加密交易所即將面世

買賣虛擬貨幣

近日,有知情人士稱,截至目前,已有不超過5家加密資產交易所在經過嚴格篩選後,被納入香港證監會監管沙盒。

針對此訊息,隨後香港區塊鏈協會共同主席方巨集進表示:這些交易所目前並非處於監管沙盒階段,而是已進入最後審批,可投入運營,不過仍需補辦7號牌照。這就意味著,很快將有一批加密資產交易所能夠在中國香港持牌合規營業。

近來,眾多有關監管沙盒及數字資產交易所牌照申請的要求和執行細節也陸續被披露,使得香港虛擬資產監管的未來愈發明朗。

加密交易所牌照申請最新細節

香港於2019年2月14日公開對外接受沙盒申請。此後,火幣等交易所成為最早一批申請進入香港證監會監管沙盒的機構。

從目前的訊息來看,部分數字資產交易所已經透過監管沙盒的嚴格檢驗,進入了牌照最後審批階段。下一步,交易所需補辦的7號牌照是香港證監會十類金融牌照之一,即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操作配對客戶買賣盤的電子交易平臺。

十大類牌照/圖源網路

7號牌照的已繳資本最低要求為五百萬港幣,流動資本最低要求為三百萬港幣。申請的公司需要滿足以下資質:

7號牌申請資質/圖源網路

虛擬資產交易所先入沙盒,再取牌照的規則來源於2018年11月香港證監會發布的《有關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及交易平臺營運者的監管框架的宣告》(下稱《宣告》)。

《宣告》闡述了有關可能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概念性框架,香港可為有能力並願意遵循嚴格標準與作業手法的平臺運營者提供一個合規途徑,並將持有牌照與不打算申請牌照的運營者區分。

證監會的計劃是將那些有意並已證明其致力依循嚴格標準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運營者納入監管沙盒,與平臺共同探索監管與運營的可能性。

在初步探索階段,證監會不會直接發放牌照,而是將基於平臺在沙盒內的表現作出判斷。如證監會向合資格平臺營運者發放牌照,便會施加適當的發牌條件,而該運營者將進入沙盒的下一階段。

香港監管局勢日漸明朗

先入沙盒,再發牌照是一種新思路,這意味著有意申請牌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需要在沙盒中經歷嚴格的審查。並且,香港證監會對於交易所進入沙盒設定了極高的門檻,知情人士表示99%的所謂“國際大型交易平臺“”都無法進入沙盒名單內。首先,對於謀求牌照的交易所,證監會要求其法律實體註冊地、公司決策權都應在香港,這就剔除了大批牌照競爭者。同時,香港證監會對平臺創辦人、股東進行考察,看以往是否存在傳統金融或數字資產行業違規經歷。

香港證監會/圖源網路此外,證監會對於技術,投資者資產保險,和第三方審計規範報告等都有要求。監管還會質詢瞭解你的客戶(KYC)、反洗錢(AML)、反恐融資(CTF)等方面的措施。嚴格的規則體現了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上的審慎態度。從2018年《宣告》釋出到現在,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政策一直在探索中逐步完善。2019年10月4日,香港公佈虛擬資產資管牌照申請細則。11月6日,港證監會發布《有關虛擬資產期貨合約的警告》和《立場書: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臺》(以下簡稱《立場書》)香港證監會正式宣告其立場:在現有監管框架下,可以向客戶提供證券型虛擬資產或代幣交易服務的平臺,屬於證監會的監管範圍;但是證監會無權向僅買賣非證券性虛擬資產平臺發牌照或進行監管。《立場書》詳細闡述了香港證監會對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監管規則,涉及到資產託管、KYC認證、市場操縱、合規監管、會計及審計、專業投資者門檻、反洗錢等措施。《立場書》指出,如果證監會決定向合格的平臺營運者批給牌照,必須保證其滿足發牌條件。主要的發牌條件將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16(6)條。其中,有5個關鍵要求值得注意:平臺營運者僅可向專業投資者提供其服務;必須制定嚴格的納入準則以篩選可在其平臺買賣的虛擬資產;僅向充分認識虛擬資產的客戶提供服務;平臺營運者將須採用信譽良好的外間市場監察系統,以補足其本身的市場監察政策及監控措施;平臺營運者亦應確保,就保管虛擬資產所涉及的風險而投購的保險時刻生效。交易所滿足所有發牌要求,獲得牌照後,也將持續受到證監會的監管。持牌人必須委聘一家證監會可接受的獨立專業公司,以對持牌人的活動及營運進行年度檢視,還需要編制一份確認其已遵從發牌條件和所有相關法律的報告。首份報告必須在牌照獲批日起18個月內呈交給證監會,其後的報告應在每個財政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呈交給證監會。交易所一旦違反任何發牌條件,將被視為《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第 IX 部的“失當行為”,不僅會影響平臺營運者繼續持牌的資格,而且可能導致證監會採取紀律行動(例如撤銷牌照、公開譴責或罰款)。在2018年11月《宣告》釋出後,證監會經過對沙盒內交易所進行監督和觀察,最終拿出了以上方案,這是一套適用於持牌機構和虛擬資產市場的嚴格監管標準。標準的建立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利益,以及目前還並不穩定的創新金融市場秩序。

結語橫向對比來看,中國香港的監管政策與內地相比更加寬鬆,不過相比新加坡更為嚴格。香港證監會認可了虛擬資產交易所監管概念框架在香港的可行性,認為其符合投資者利益、符合本地市場和國際監管的發展。開放虛擬資產交易所牌照申請的同時,證監會也一直對交易所的監管保持著審慎態度,嚴格審查申請者資質,保證平臺營運者符合監管規則。在香港的交易所需要具備足夠的財務穩健性來應對盜竊或駭客入侵等風險,要為平臺裡的100%線上虛擬資產(熱錢包)進行投保,95% 線下虛擬資產(冷錢包)投保。而想要1CO的代幣需要在最初12個月內受到交易限制,防止“割韭菜”。目前,少數加密交易所從香港監管沙盒走向了最終審批階段,如進展順利,我國即將迎來首批持牌加密資產交易所。此例一開,未來將會有更多加密資產交易所在我國境內持牌運營,我國區塊鏈產業也將在合規道路上加速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