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DEX與戰略拼圖

買賣虛擬貨幣

加密世界除了比特幣和少數加密貨幣有一定的應用場景之外,大多數專案在嚴格意義上都還沒有落地,而對未來的價值期望成為支撐加密專案的關鍵。交易的需求是目前加密世界最大的可落地需求。這也是交易所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整個加密世界最關鍵環節的重要原因。由此交易所獲取了整個加密世界的最大價值部分,我們從幾個頭部交易所可以看出,即使在熊市也至少有幾億美元的年收入。雖然也面臨不可避免的業務規模的下降,但交易所幾乎是熊市裡唯一能夠持續賺錢的行業環節。

當然,區塊鏈作為整體行業,光有交易所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專案本身的逐步落地和發展。更多加密專案本身的落地和大規模採用才是交易所走向未來的堅實土地。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不展開描述。

處於加密世界,很自然地,我們會考慮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重塑中心化的業務模式,交易所也不例外。我們不僅要有中心化的交易所,也需要有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中心化交易所有很多優勢,比如使用者體驗、交易深度等;也有它的缺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資產的控制權。一旦中心化交易所出現問題,可能就是大問題。比如近期加拿大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QuadrigaCX因為掌握私鑰的創始人突然離世事件,導致近2億美元的資產無法取出。

但是,很尷尬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成氣候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不管是基於以太坊協議還是EOS或TRON協議的DEX,其交易量都很小,具體可以見下圖,從資料看,7天的交易量超過100萬美元的才7個,最高的Newdex也只不過590萬美元。這樣的交易量級跟中心化交易所相比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資料來源:dappradar,2019年2月20日)

即使中心化交易所有潛在的風險隱患,但是使用者依然還是以中心化交易所為主。不管理由怎麼講,使用者用自己的資金做出了最真實選擇。

為什麼DEX暫時不受待見?

之前也使用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服務,但是體驗非常差。主要有幾點很難受,一是速度問題;二是交易深度;三是可用性。

要進入DEX交易,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有自己賬戶地址,且以太坊、EOS和TRON的DEX都不同,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時,在鏈上撮合訂單,要忍受可能漫長的撮合等待,要忍受交易的確認時間;還有更糟糕的是,交易深度不夠,直接導致交易困難。如果對於交易速度和流動性有較高要求的交易者,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簡直是要抓狂。最後是可用性,它跟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不同,使用者要掌管要自己私鑰,如果打錯地址或丟了私鑰,意味著資產的損失。很大部分使用者之所以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因為一些小幣種交易的需要。

當然中心化交易所也不完美。迄今為止,歷史上被駭客攻擊造成的損失高達11億美元,共有30多起,幾乎每年都有資產丟失的事件,其中包括著名的門頭溝事件,還是有2018年1月的Coincheck、2018年2月的BitGrail的事件,損失都超過1億美元以上。

即便如此,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還是沒有成為主流加密使用者的交易主場所,這說明了,相對於被駭客攻擊或其他潛在安全風險來說,去中心化的不便利性更讓使用者頭痛。

交易深度、速度、費用、可用性目前看都無法贏得普通使用者的青睞,都無法滿足普通使用者的核心需求。使用者的核心需求是透過交易獲利。如果交易深度、速度、可用性不足,獲利也難。

那麼,問題來了,幣安是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有好的使用者體驗,有交易深度,能夠滿足交易者的核心需求,也因此捕獲了大量的價值。既然如此,幣安為什麼還要做DEX?這會不會跟自己的中心化交易所業務產生衝突?

為什麼幣安還要做DEX?

從幣安一系列的動作看,幣安對未來的規劃遠遠不止於做一個世界頂級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不僅在世界各地分散式地搭建本地交易所,開通法幣購買加密貨幣的方式(如信用卡直接購買),還發起Lanchpad眾籌專案,推出DEX、幣安鏈等。可以看出,幣安有其長遠戰略考量,希望在加密世界做更多的事情,扮演基礎設施建設者的角色。基礎設施包括交易所(中心化或去中心化)、錢包、公鏈等。

如果是一個後來者,做中心化交易所的時機肯定比較晚,而採用去中心化方式是更合理的戰略選擇。而中心化交易所本身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要走出這一步是不容易的。幣安要做DEX,可以看出幾點考量:

1.認可DEX的未來潛力

DEX雖然在可用性上跟中心化交易所有差距,但是如果在交易深度、速度等方面能夠跟中心化交易所媲美,最關鍵的一點是,如果它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獲利機會。那麼,它有機會在未來跟中心化交易所相匹敵。因為它還有中心化交易所不具備優勢,匿名性和資產控制權、抗攻擊性等。

這意味著,只要未來DEX達到接近於中心化交易所的體驗,那麼加上DEX固有的優勢,它就有機會獲得相當一部分群體的青睞。

2.與其讓人顛覆,不如自我顛覆

如果DEX的效能趕上中心化交易所,加上自身的天然優勢,那麼,它極有可能在未來趕上甚至超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規模。當然,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到底是多長,誰也不清楚。不過,如果一旦發生轉變,這對中心化交易所來說,是個顛覆性的事件。

對於幣安來說,它的遠景目標不單純是成為一家加密世界的交易所,而是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提供者。所以,與其讓其他人來顛覆,不讓自己主動擁抱變化。

3.有了BNB的串聯,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有了底層的一致性。

當前幣安DEX用BNB做執行的gas費。這意味著,如果幣安DEX需求變大,也帶來BNB價值的上升。幣安的價值透過BNB來體現,無論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交易所或公鏈都是它捕獲價值的形式。

總的來說,幣安釋出DEX是其走向基礎設施提供者戰略版圖的重要一步。這次幣安DEX並不是基於以太坊、EOS或者TRON等其他公鏈,而是基於自己的公鏈,且採用了Cosmos的可擴充套件架構,可以看出它未來的目標遠不只是構建交易所那麼簡單。

幣安DEX能取得突破嗎?

坦白說,藍狐筆記也不知道。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幣安DEX跟其他DEX相比,有不同特質和天然優勢,值得持續觀察,也值得期待。

幣安DEX跟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一樣,使用者持有私鑰,自己控制資產,幣安鏈DEX不掌握使用者的資產。這可以滿足使用者的資產控制權、安全感以及匿名性的需求。

同時,跟大多數的DEX不同,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幣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建立在幣安公鏈上,而不是基於以太坊或EOS等。

首先來看效能的問題,這個關乎最重要的使用者體驗。交易延遲要低,吞吐量要大,交易深度要夠。這也是幣安DEX首要考慮的問題。

幣安鏈建立在Cosmos Tendermint協議上,對Tendermint進行了程式碼分叉,並進行了改造,基於拜占庭容錯和DPoS共識,以滿足效能為主要訴求,目標是1秒出塊,1個確認完成最終性。幣安鏈採用可擴充套件的架構,可支援不同的幣種,支援數千個區塊鏈,實現跨鏈等。

從公開資料預計,基於幣安鏈的幣安DEX的tps大概是每秒數千筆,能夠基本上接近於目前中心化交易所的處理能力。可以看出,基於戰略的選擇,幣安會把DEX作為幣安鏈的首個重點突破專案,也是符合自身基因。

如果DEX能夠取得突破,未來基於幣安鏈釋出各種新的資產,形成自己的資產生態群落。不僅可以釋出資產,還可以進行資產的後續交易,這就形成真正的閉環。

更關鍵的是DEX不是中心化的交易所,而是基於幣安公鏈的交易所,這意味著,後續它有了更多的社羣屬性,更多分散式屬性,有利於其長遠的持續發展。另外,早期為了保證一定的效能,首次選擇11個測試節點,後續會逐步增加節點的數量。

其次,來看易用性問題。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幣安DEX的介面和使用者體驗跟中心化交易所類似,以儘可能減少使用者的學習成本。

最後,佷關鍵的一點,幣安是首個頭部交易所推出自己的DEX。之前的交易所的運營經驗,可以給幣安DEX帶來很多經驗的借鑑,這裡包括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需求的層級等方面。

結語

從幣安的一系列動作看,幣安未來的方向是要成為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者。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有中心化交易所,還包括DEX、錢包、公鏈、專案孵化等等。

在幣安的戰略拼圖中,當前最重要的是它的DEX,因為這是基於幣安鏈的首個重要專案。如果DEX取得成功,對它下一步的整體戰略運作來說,就能夠形成更大的勢能。它能帶動幣安鏈其他相關專案的成長,比如在幣安鏈上發行資產,實現資產跨鏈等。目前的公鏈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隻有鏈,沒有足夠的場景應用,沒有足夠的使用者採用,如果在幣安鏈上能夠發行多場景資產,在上面執行無數應用,有無數使用者落戶,那這就意味著它是一個生態群落。

從這個角度看,幣安DEX是實現其戰略版圖的關鍵一步。對於幣安來說,DEX不僅僅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更是其戰略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加密世界的使用者,不管是投資者,還是交易者,如果有使用者體驗更好更易用的DEX,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