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上網的後浪們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說過去20年,網際網路這段野蠻生長的黃金時代,究竟教會了我們什麼,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可能是,永遠要跟著年輕人走。或者換一個時髦點的詞,叫跟隨後浪。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0年,中國大約有1690萬網民。儘管今天隨便一個app擁有兩千萬使用者也不算很多,但在2000年,這一千多萬網民身上有幾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特點:

18-24歲佔了46.77%,本科學歷佔了45.93%,大部分收入沒有很高,同時男女比例達到了懸殊的3:1。

以上這些資料都來源於CNNIC當時在網上做的一份問卷調查報告。“中關村線上”網站在這份CNNIC的報告後面,緊跟著發了一篇文章,文章一開頭就下了結論,

目前(2000年)中國的因特網是一個“青年網”;一個以專業人員和某些職業人員為主體的“技術精英網”。

最有意思的是,文章還提到,與大量青少年學生上網(佔網民總數的19.3%)相比,教師和黨政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上網顯得太少。作者把這些人稱為,該上網卻沒上網的人。

20年後的今天,好像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轉去做影片了。影片變成了新的流量。原有的圖文平臺,包括公眾號、微博都難免式微。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愛閱讀文字,只看影片內容。很多做內容的朋友、媒體人,也把影片當作了新的出口。

每個人似乎都在等待新平臺的出現。只有出現新平臺,年輕人才有掀桌子的機會。做內容的從公眾號到影片號、B站,甚至是小紅書,做電商的從淘寶京東到拼多多,求變、搶風口一直都在上演。

但我知道,還有一部分人(程式設計師和創業者)想要的,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新平臺。一種更底層的、供高樓大廈紮根的基礎設施層面的新平臺——就像20年前的網際網路。

剛進入區塊鏈行業的時候,很多人把這個理想投射到了crypto身上。但在行業裡呆了幾年之後,這個問題似乎又值得重新思考。

雖然預測技術的未來非常非常困難,但運用網際網路這20年一個樸素的判斷邏輯,大放異彩的技術,尤其是那些民主化的技術,似乎在“玩具階段”就能吸引到大量的年輕人參與其中,他們有自發的意識去嘗試並沉迷於這些玩具,哪怕當時的成年人並不能理解其中的價值。

在AI、VR\AR、5G等一眾新技術中,區塊鏈當然是技術民主化這條路線最合適的代表。但最大的障礙,我想,來源於區塊鏈缺少一種直覺,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好玩的直覺。

現在它是一小撮懂密碼學的coder的玩具,同時還是一小部分玩金融的成年人的玩具,但它不是普世的年輕人的玩具。你不能永遠只靠炒幣來吸引幾個大學生。這是不夠的。

那麼,既然20年前的後浪在忙著上網,今天的後浪又都在幹嘛呢?看影片、做UP主好像是其中一項。我相信影片是屬於年輕人的新的表達形式,但與此同時,它掙脫不出網際網路現有體系的拘束,它可能是一次流量革命,但依然需要遵守舊的規則。

也許要等幾股不同的變革力量匯聚在一起,我們才能等來那個更徹底的新平臺。AI、VR、區塊鏈、5G,都有了各自的技術積累和發展,新的裝置、新的計算平臺、新的表達形式、新的底層協議,一個成形的未來才會慢慢拼湊出來。

值得閱讀的文章 MMT、民粹主義與“財政赤字貨幣化”之爭

https://mp.weixin.qq.com/s/5Z01wwzjgQZU3VjeCfMOfQ

@Leon:理性分析是一個結果,但是現在供理性分析的土壤是越來越薄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兩方論戰,再往後。。。tBtc怎麼了?

https://blog.keep.network/details-of-the-tbtc-deposit-pause-on-may-18-2020-38d7dd555663

@沙漏時間:備受關注的以太坊上的比特幣二層專案tBTC在上線後不到48小時便緊急關停,這是由於存在一起嚴重漏洞,導致某些型別的存款無法贖回。Keep團隊還原了此次事件的過程,分析了技術細節,並對錯誤進行了反思。tBTC原為BTC中p2wpkh這一種指令碼型別設計,也只針對p2wpkh進行了安全審計,但上線時擴大到其它指令碼型別,導致了錯誤。

在我看來,此次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團隊能做到以下三點。(1)深刻理解BTC的指令碼;(2)設計完整全面的測試用例;(3)擴充套件產品功能需要經過安全審計。一種通用的支付通道結構及其可組合性

https://talk.nervos.org/t/a-generic-payment-channel-construction-and-its-composability/4697

@郭宇:來自 Nervos 的創新,一種支援原生 Token 的通用支付通道。結合 CKB 的交易結構,可以實現可組合性。這一點確實非常有意思,為二層應用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荷蘭和英國的大國週期及儲備貨幣變遷

https://mp.weixin.qq.com/s/pzOPE3uAbBgu8ngl0iJVqw

@Leon:這篇文章得配著歐洲近代史一起讀,不然會過度簡化。但是不得不說,Dalio的這個框架很有解釋力。機構是來搶籌碼還是割韭菜?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07444507181147

@Hope:無論機構是做多、做空、套利還是長持,都有利於市場繁榮,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最終也會反過來體現在幣價上。但是面對類似《機構瘋搶籌碼 GBTC淨值再創新高》的報道,我們也應該理性,因為很多機構並不是像一些人以為的那樣,是來接盤的。鄒傳偉:DeFi的基礎模組和風險分析框架

https://mp.weixin.qq.com/s/QYj0Xa3H_adaEjxpWtmCWg

@Leon:嚴謹的學術派分析。下一輪的估值得高點

https://lobsters.substack.com/p/the-next-round-must-be-priced-higher

@卡咩:本週推薦一篇研究融資的文章,文章分析了當前專案的融資情況,並把2017年到2020年的專案融資做了一番對比,得出目前專案融資難,估值低的問題,最後引出到Worklock,一種透過”stake“或者叫”lock“ETH的方式,喚起了公眾Fomo,這是一種另類的ICO或者另類的PoS方式,充分結合自身專案的特點,很有意思,推薦查閱。

(完)

真正偉大的變革是需要時間的。

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 so is Blockchain.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