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副社長:政治局會議後的全民焦慮,區塊鏈財富的蛋糕究竟在哪?

買賣虛擬貨幣

自從政治局會議發聲區塊鏈之後,整個社會便再度陷入到了對區塊鏈的焦慮當中。那如果說這一次區塊鏈焦慮與兩年前的那一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在本輪區塊鏈熱潮當中,“買買買幣”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行業紅利享受方式,甚至可能將不再會成為享受區塊鏈行業紅利的方式。這使得人們的焦躁情緒比之前更甚——於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小夥子,你幫我看看這個XX幣靠不靠譜”、“央行數字貨幣要到哪裡去買啊”、“現在哪家大學開了區塊鏈專業,我想讓我家孩子考”,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現在的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享受去各類行業所能帶來的發展紅利和財富洗牌機遇。

那麼,區塊鏈行業的財富機遇究竟在哪裡呢?在不同的階段,誰又會是這些財富機遇的受益者呢?在今天的專欄文章中,筆者將會拿大家比較熟悉的其他科學技術來進行類比,進而讓各位朋友更好的瞭解這個問題。

一、從5G行業看區塊鏈:論科技財富機遇的上下半場

近期,筆者一直在研究關於5G發展歷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財富機遇,感覺甚是有趣。在對公開資訊進行梳理之後,個人得出了一個結論:絕大部分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財富機遇,都可以分為上下半場:其中上半場栽樹,主要是利好那些為科技落地提供各種商品與服務的上游企業;而下半場則是乘涼,主要是利好那些利用這些技術來提供新型產品的下游企業。

拿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為例:計算機與網際網路行業紅利的上半場,主要利好的是整機商、光纖鋪設、作業系統這樣的企業;而它的下半場,則利好的是應用軟體、網際網路這樣的企業。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紅利的上半場,主要利好的是手機企業,至於它的下半場,則利好的是各種移動APP的製造企業。而5G網路也是一樣,儘管現在很多行業觀察者都宣稱5G更多的是泡沫與炒作,但他們卻無法否定一點:那就是由5G網路所引導的財富機遇盛宴已經開始了,而其主要的體現,則是在給5G基礎設施進行栽樹的“上游”環節,比如說微基站裝置和一些智慧硬體方面,至於像AR和VR這樣的“技術消費側”機遇,雖然說現在還暫時不太明顯,但可以預計的是,如果有一天5G網路的覆蓋率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相關的產品就會像2014年左右的移動網際網路一樣,以驚人的速度爆發出來。

同樣的原理,其實也可以平移到區塊鏈行業上:區塊鏈行業財富機遇的上半場,利好的應該是那些致力於底層公鏈等基礎設施構建的企業,而其下半場,則利好的應該是那些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那麼問題來了,區塊鏈技術目前處於哪一個發展階段?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其上半場、還是下半場的財富機遇?

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既不在上半場,也不在下半場,而所處的很可能是開場哨剛響的那個時候。

看到這裡,一些讀者可能會感覺比較困惑:為什麼會這樣說?社會資本不是已經在區塊鏈行業砸下了幾百億、甚至是上千億元的資金了嗎?從理論上講,確實如此。但問題在於:由於諸多原因,在幾年內砸下了鉅額資金之後,整個區塊鏈行業目前並沒有一條能夠拿來商用的公有鏈(哪怕是試用也沒能達到),而且整個行業的發展思想,亦尚未出現一個明顯的突破(也有可能已經存在,但並沒有被廣泛傳播),這方面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目前很多業內的領軍人物,仍然在困惑“區塊鏈究竟是什麼、能夠有什麼應用”這種比較初級的、從2016年開始就讓人深深糾結的問題。從這點來看,雖然社會此前已經給區塊鏈行業投入了鉅額的資金,但這些資金的利用效率其實是不高的,不僅沒有產生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思想,更不要說推出像早期的計算機、山寨機那樣雖然笨拙,但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產品。

這其實就是為什麼筆者認為、區塊鏈行業目前所處的階段還非常之早期,可能連財富的上半場都沒有開啟的原因(畢竟還沒有哪一條鏈能夠像Windows和安卓那樣實現大規模的出貨量)。如果非要給現在的區塊鏈行業找一個參照物的話,那它可能還處於類似於5G國際標準制定的時期,連技術路線應該採取公有鏈還是聯盟鏈都尚在爭論之中,所以在未來的時期裡,圍繞著區塊鏈“大致能用來做什麼”這一模糊的話題,應該還會有一番爭論與探索,同時,以這個略微模糊的場景為目標,將會產生一些行業的標準,而在這個標準框架之下,參與搭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企業將會從中受益。由此開啟區塊鏈行業上半場的財富機遇。

二、區塊鏈盛宴的上半場尚未開始,但這個機遇註定跟小公司關係不大

在瞭解了區塊鏈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一個比較激動人心的話題了,那就是:如果區塊鏈行業有朝一日真的開啟上半場的、也就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財富機遇的話,那這個機遇跟普通的小公司、甚至是個體會有多大的關係呢?它是會像5G網路的建設一樣、只有那些像上市公司體量的企業才能分享得到,還是會像曾經的數字貨幣狂熱一樣,能讓各種小的工作室、甚至是一些有實力的個人也能從中受益?

先說結論。儘管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區塊鏈從業者、尤其是公有鏈的從業者感到抗拒——那就是:被圈內很多人詬病為“中心化”的大公司和大部門,在未來區塊鏈基礎設施鋪設的過程中更有可能會拿到更多的訂單,也就是會有更多的財富機會。

來看一下具體原因。首先,單就客觀的技術水平來說,小公司在鏈的構建上就不存在太多優勢,從網際網路與區塊鏈兩個圈子的人事遷移情況來看,一個阿里或騰訊這樣的科技大廠的中層技術幹部,再去到一個公鏈專案方時,很有可能都會成為高管,這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說明了中心化網際網路大公司的技術水平整體要高於區塊鏈行業。事實上,過去兩年裡,小企業相對於大企業在區塊鏈行業的優勢,更多的是體現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就是可以在大公司沒法入局的有幣區塊鏈上大展拳腳,從理論上說,跟無幣的聯盟鏈相比,公有鏈可以確保鏈上的資料絕對沒法更改。

但是,這種非常理想主義化的區塊鏈,真的是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的大客戶們所真正想要的嗎?從網際網路的經驗來看,答案可能並非如此。對其來說,區塊鏈最好的存在方式不應該是“資訊不能更改”,而是不能輕易更改。只不過這個更改的過程會比較麻煩,需要多方進行驗證才可以完成——比如說某一個區塊鏈由若干個網際網路大廠共同管理,單個大廠無法修改鏈上的資料,但如果網路管理部門下發檔案,責成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修改相關資料的時候,鏈上的資料其實是應該可以修改的,畢竟,如果說人們絕對沒有修改資訊的需求,其實也是不太現實的。

事實上,類似的案例,人們在網際網路中早已經體驗過——從理論上講,使用網際網路的人都應該是匿名的,網友們彼此之間看不到對方的真實資訊,但對管理部門來說,這樣可能會導致一系列難以管控的事件出現,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網路實名制出現之後,儘管網友們之間仍然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身份,但在網路管理部門眼裡,網友們就是透明人。再比如說,網際網路從理論上應該是能連通一切,且無法被阻斷的,但在實際情況中,人們為了方便對網路進行管理,是會使用某些手段來遮蔽資訊的傳遞的,比如說某些資訊只能在公司的內網進行傳播,這就是人們經常渴望享受某些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但又不希望這種便利被濫用的典型案例。

從網際網路的例子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未來能夠受到大企業和大部門追捧的、能夠讓他們買單的區塊鏈,一定是那種高度可控的、自上而下發展的區塊鏈(聯盟鏈)。而不太可能是那種追求絕對自由的、自下而上發展的區塊鏈(公有鏈)。那這樣一來,能夠分享區塊鏈上半場財富機遇、也就是負責構建商用鏈等基礎設施的那些企業,大機率會是跟相關部門關係比較密切的大企業,就像5G網路的中標公司一樣。至於小企業和個人,在區塊鏈上半場財富機遇中的機會則不是太大,他們的優勢,其實主要還是體現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去推出一些新型的產品、也就是區塊鏈財富機遇的下半場,但考慮到區塊鏈財富機遇的上半場還沒有開啟,所以,這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話題。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再簡單的跟大家談一下區塊鏈技術下半場可能存在的財富機遇。由於目前區塊鏈技術連目標的發展領域都非常模糊,所以現在關於區塊鏈下半場的財富機遇是什麼、以及誰能夠抓住這些機遇,相關的討論是沒法作為真正的投資參考的。筆者在這裡只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關於區塊鏈應用方式的一點思考,那就是——區塊鏈技術最可能得到應用的領域應該還是在AIoT這種由機器之間彼此進行交流的網路上。原因倒也簡單——因為區塊鏈的作用就是要把資訊永遠的儲存在分散式賬本中,但問題是:分散式賬本即便是不可刪改,對於人來說可能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記憶只有7秒”的當下,區塊鏈上難以被篡改的資訊對於使用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參考作用,人們很可能幾天後就會忘掉鏈上儲存了資訊這件事情,即便記得,相關事件對他們行為的指導作用也已經大大減弱了。也就是說,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上資訊的主體,實際上應該是應該能夠長久儲存記憶資訊的機器、而不是“朝聞暮忘”的當代人類,簡而言之,當機器在根據區塊鏈上儲存的資訊做出決策之後,再將相關的可靠商品與服務傳遞給作為人類的使用者,這也許才是區塊鏈技術最恰當的開啟方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