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B發展簡史:極簡原則,漸進式去中心化

買賣虛擬貨幣
  fwb,第一個social dao,如何塑造人們對文化類dao的初始想象?
原文標題:《fwb 考古:極簡原則,漸進式去中心化》
原文作者: zzao33.eth


這是「fwb 大百科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發展簡史。會從起源、發展階段、反思三個角度揭秘這個社交第一大 dao 的來龍去脈,其餘兩篇參見如下連結:


fwb 會員體驗:活動、福利、資源、貢獻
fwb 廠牌哲學:用 vibe 統一產品、媒體和商業價值


如果你在 web3 待了一陣子,對 friends with benefits( fwb ) 應該很耳熟,2021 年 9 月,a16z 等以 1 億美金估值投資 fwb,這個加密文化俱樂部現在依舊是 web3 社羣的明星。當我們聊到創意工作者、虛實社交、z 世代、數字城市,都不大可能繞過這個 og。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叫「炮友」的神秘組織:fwb 是一個採用嚴格稽覈制的社交俱樂部,必須申請透過並持有 token 才能加入。「裡面充滿了引領 web3 轉型的藝術家、思想家和創造者,在加密和文化碰撞的風眼,利用 web3 工具來建立社羣和培養文化和創意,探索世界的下一個版本。」


因為申請和 token 門檻,fwb 始終有些神秘,也不免猜疑:精英?自嗨?虛名?加上本就撲朔迷離的 web3 大濾鏡,大眾更是看不明白了。


都說厲害,厲害在哪兒啊?(只是名字取得好嗎)(別和我扯 vibe)


百聞不如一見,這個系列爭取完整呈現 fwb 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包括截至 2022 年 5 月 17 日的幾乎所有 fwb 相關連結,方便按需跳轉詳讀,希望對各類人群都有參考價值。


宣告:本文材料部分均由 friends with benefits 釋出在公開及半公開媒體上的資訊、訪談編錄而成,不涉及內部機密或成員隱私,評述部分為個人主觀看法,不代表官方立場。


from brandguidelines


fwb 被認為是第一個 social dao,第一次開創性地在 discord 使用 collab.land,第一次在治理中引入 season 季度制,第一套線下 token 門禁系統,第一次以 vibe 之名登上紐約時報,第一套去中心化社交身份系統,極大程度上塑造了人們對文化類 dao 的初始想象,是真正的創世玩家


起源


fwb 始於一個人,trevor mcfedries。


出生於 1985 年,加州小夥年少有為。19 歲開始做 dj,隨後籤公司發專輯,進入 billboard 前十,被 paper magazine 授予「人民選擇獎最佳 dj」,曾在 lollapalooza 和 coachella 音樂節演出,與 chris brown,kesha,katy perry 等同臺。


那是網際網路吞噬音樂產業的頭幾年,trevor 在此之前正是個程式設計師,22 歲的他已經出入主管辦公室共商行業未來。2010 年,trevor 成為 spotify 的早期員工,擔任重要的媒體-技術紐帶,從那時起他就做了各種交叉融合的實驗,用軟體思維來運營藝人。


在音樂以外,trevor 還做科技創業,曾在 bad robot 擔任駐場企業家,在 2016 年創辦brud並擔任 ceo(已被dapper labs收購)。brud 是家「跨媒體公司「,「創造社羣共有的媒體,集體構建世界「,旨在故事驅動的數字媒體中創造虛擬角色,製作了現象級的 ins 虛擬模特lil miquela。


miquela在 instagram坐擁 300 萬粉絲,2020 年即在 superrare 上發行了 nft,展示在mirror 官方指南中。



trevor 始終站在創意媒體和數字技術交界處,又擁有多年建設社羣的經驗,向來擅長以跨學科的思維做社會模型實驗,2021 年他和老朋友 jesse walden 聊天時談到現在的「forever 21 經濟」——創意工作者得不到公平回報,而垃圾內容在互相抄的平臺中堆積如山。


他們提出一個關於「創作者經濟」的假想:


現在大家爭著在 substacks, onlyfans 和 patreons 這樣固定的池子裡發表付費內容,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讓整個價值迴歸路徑最短?以集體主義的方式共建一個可以增值的空間?畢竟,社交網路的真實價值來自於人們在上面創作的內容,如果讓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人也擁有整個系統呢?


——來自consensys 的採訪


2013 年就進入加密世界的他敏銳察覺到,將點連成線的技術已經出現,透過 token 共同擁有社群,也許能從本質上完成創收一體化。

2020 年 9 月,他在 roll 上發行 token $fwb,採用 collab.land 驗證錢包,建立了 fwb discord 伺服器,著手解答這個問題。


閱讀 fwb 的社羣宣言:我們最愛的技術和文化社羣的交匯點。


來自 fwb 官網


這不正是 trevor 本人的基因?很多人在談論 dao 的時候常常避嫌般繞開「創始人」,但 dao 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使命絕非無中生有,會說就多說兩句挺好的。


發展


最初是場小範圍的社交實驗,啟動簡單:trevor 送出一些 token 招來各行各業的厲害朋友,與音樂人研究製作和版權,請 collab.land 的工程師來升級外掛,請行業大佬來教投資,透過 sourcecred 分發報酬。


不少朋友是第一次使用加密錢包,但在舒適信任的環境中,大家都十分熱情地研究如何賦值。從最初活躍的交易教學和音樂製作,裂變出百八十個興趣組,口口相傳席捲全球。迅速躍升為商業明星,2021 年 2 月,fwb 完全稀釋後的估值約 1.4 億美元,入會門檻高達一萬美元。


事情並非一帆風順,2021 年 3 月 14 日,roll 平臺遭到駭客攻擊,包括 fwb 在內的社交 token 損失慘重,token 價一日暴跌 98%。


3 月 18 日,fwb 推出 100 萬枚新 token $fwb pro 替代 fwb classic,重整財庫。token 價跌了,活力未損,等候名單裡已經積壓了 3000 多人。在開啟第二季時,核心團隊宣佈開始申請制,只有委員會稽覈透過才能解鎖所有頻道。


這是出現部門分化的開始——是的,起初並沒有精心策劃治理結構,而是隨著社羣具體需求自然演化。以下是 alexzhang 在第三季對dao 出現和演化做出的初步解說:


· fwb 是由一位有遠見並開始邀請親密朋友參加 discord 的核心煽動者建立的。 


· 隨著朋友帶來更多的朋友,某些貢獻者開始站出來扮演領導角色以促進建設。 


· 這些貢獻者成為員工的第一層,受到責任、地位和 token 授予的激勵。 


· 該小組逐漸過渡到 dao 來管理社羣金庫。


從左至右:season2,season3,season5,現在


圖為各時期的團隊結構,最初的混沌到現在精細的分工,是如何逐步發生的呢?我們以季度為單位,看看每個階段的治理重點和高光時刻。


s2: slow new friends 慢速擴張


社羣優先,現有成員體驗優先,內在價值優先。開啟嚴格的入會申請稽覈。


1. 本季分化出兩大委員會:負責入會事宜的 host committee,和專攻社羣治理的 governance committee。 


2. 財庫多元化(treasury diversification)


獲得 70 萬美元投資,將 70,000 美元 fwb 換成來自 divergence、variant、collab+currency、nascent、polychain、the lao、metacartel ventures 和 galaxy interactive 的價值 70 萬美元的捐款。


將 7900 美元 fwb 換成 4380 美元 whale - 進一步協調兩個領先的社交 token 社羣,努力發展該行業並支援正和遊戲。


3. 呼叫基金,聘請社羣裡的行業專家來搞建設。 


4. 著力開發去中心化的策展平臺fwb gallery,涵蓋策劃、孵化、盈利的 nft 畫廊。 


5. 啟動 member directory 專案(就是後來的會員名錄 bio)。 


6. 在btc miami舉行了第一次官方線下 irl 聚會!


s3: creative cooperation 創意合作


走向線下,重視產品,形成數字城市。


本季最初計劃分化為四個團隊:會籍 membership、產品 product、媒體 editorial、財庫 treasury,實際結果更精細些,社羣貢獻率提升了 7 倍:


來自 2021 年 9 月 30 日 mirror


1. 落地一批社羣產品: 用於線下驗證加密錢包的門禁系統gatekeeper,社羣動態實時看板fwb pulse,畫廊fwb gallery,自家媒體編輯平臺 wip(works in progress)。 


2. 舉辦首屆駭客松 


3. 接受了三家知名媒體的採訪:ra,consensys,defiant。 


4. 在巴黎和紐約與ethcc,art basel 舉辦官方派對,gatekeeper面世。


s4: locally grown 根植地方


深入線下,降低門檻,成立 subdao


1.a16z 為首的幾家機構投資 1000 萬美元,《在一個社羣優先的世界籌款》,投票透過 


2. 開通了 local 會員,門檻降低為 5 $fwb(全球會員為 75 $fwb),可以參加所有城市的 discord 頻道和線下活動 


3. 分化出城市 subdao:紐約、倫敦、洛杉磯。以相對獨立的方式開展當地活動和根據城市進行佈局,擁有當地的市政廳,數字城邦的第一批 


4. 開設獎學金專案,撥出價值 18,000 美元 fwb token,分發給創意人員,這裡檢視進行情況。 


5.fwb nft dao立項,撥款 25 萬 usdc 用於建設 nft dao,目標是半年到一年後脫離 fwb dao 相對獨立地運作,擁有自己的 token 和激勵機制。


season5:social spaces 全套社交空間


專注產品,增加城市試點,商業初體驗


這佈局是行業理想沒錯吧?


1.event key和漸進式去中心化的「頂級 vibe 手冊」:除了三個 subdao,各個城市的會員也蠢蠢欲動,但是為了避免空洞、偏離的活動,發放 10 個城市活動試點 event key,提供指導(有一套類似 sop 的大文件)和資金支援,目的是為了探索更穩健的城市擴張方式,而不破壞核心價值。 


2. 傳說中的成員花名冊fwb bio,在這一季終於完成 beta 版,正在內測。這是目前 web3 文化領域第一套去中心化身份系統案例。 


3. 推出自己的潮牌周邊,和軒尼詩、銳步談妥了商業合作,準備「買下」知名中餐館 hop louie(還在商討中)。


season6: collective growth 集體成長


會員維護,


1.4 月召開社羣治理大會 2.0,並且集中討論了投票機制(不便分享) 


2.discord 大掃除,將工作流進一步公開,增加新人引導的職位,全方位降低參與貢獻的難度。(親測!特!別!好!懂!) 


3. 開啟「車庫」資助計劃,每季一個主題,成員可以申請高達 1 萬美元的實驗專案基金,token 持有者均可投票,garage 也會以應用程式的形式在未來幾周內推出。 


4. 成為opensea 首個官方合作物件,獲得 25w 美元策展贊助和 3 天首頁策劃權 


5.8 月fwb fest,全球大聚會,早鳥票五小時售罄 


6. 將與銳步、軒尼詩的商業合作落地,打磨出一套以創意者社羣身份參與商業合作的模型:


來自 town hall 影片資料


極簡路線


在未知航線上,重要的不是能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fwb 的發展說快也不快,單個產品和治理結構拎出來,其他專業團隊分分鐘給你肝(抄)出來,但是人家又的確一直保持了行業最快、最前沿、最高質量的創新水平和使用者體驗。要這樣長期、穩健地進行目標選擇與資源分配,共識必須短小精悍。社羣宣言說得非常明瞭:


創作者的權利,科技工具的運用,token 准入的實驗。


簡潔的目標可以大大大地提高訊雜比。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共識如何幫助 dao 排除噪音,不妨來假想舉例,這一年多以來 fwb 本可以做但沒做的事:


不做 web3 系統教學


非常非常多的 dao 在做這件事情,甚至有了股 web3=跨學科學習的味道。


殊不知對於創作者(尤其是藝術家),一味學習很可能是一種「懶惰」和拖延,逃避了真正滋養的創造,一個人壓根沒必要知道「所有事情」再去做事情。全面學習並非每個人的剛需。


教學是好的,但既不能刺激成員創作,又沒有藉此招新的需要,網上還有大把現成的專業資源。重點是,如果這真的是社羣成員的需求,那早就做起來了。沒做說明不需要。


不做 twitter 交際花


fwb 產品負責人 mike bodge 直言:「是的,我們不在 twitter 上逛,好像什麼事兒都得搞得人盡皆知似的。我們做的是更小而美的社羣,所以社羣一直是第一位的。」


——zora zine 訪談


在媒體方面,fwb 做的是精品長文平臺wip,和緊跟社羣內部動態的newsletter「太長不看」,一個是質量,一個是實用度。


web3 彷彿預設運營 twitter 很重要。但發 twitter 實際上並不能直接改善社羣體驗,也不是技術創新,更和 token 准入的社羣背道而馳,所以排不上號,大多數都在社羣內部完成。(可能是暫時真的不缺錢吧…)


不快不大


剛才說的是不算快,措辭溫柔了,來看看慢的地方有多慢:


商業嘗試了 6 個月,現在才剛和兩家傳統品牌談下合作。成員目錄是一年前 season2 就提出來的,現在剛開始內測。一直掛嘴上的 irl 線下數字城邦到現在也就三個城市,event key 開放到現在也四個多月了。nft dao 要等一年。時間都去哪兒了?


做了些看起來沒啥技術含量也完全不掙錢的產品:線下門禁 gatekeeper 技術上不難吧,discourse 換成 upvote,sourcecred 換成 ourcred…


辦了些虛頭巴腦的活動:一起買咖啡,一起蹦迪,一起寫邁阿密哪裡好逛…


但是再回看三個要點(創作者、科技工具、token 實驗),操之過急的商業會傷害還在襁褓中的新創作者經濟,工具是為了加強社羣連線而不是用來上新聞頭條,隨意的活動會稀釋 token 和社羣質量。雖然做大做快是很拉風的,但是這不符合核心價值觀。於是,拖就拖了,鴿就鴿了。(again,錢夠燒什麼都好說…)


不平均主義


看到一條很棒的 twitter thread:



去中心化不是無組織的混亂,一個 dao 有一絲中心化結構不代表它就不 dao 了,這太意識形態了。


我們已經看到了,在最初,fwb dao 是專指管理 treasury 的一層結構,而從第二季開啟申請制開始,fwb 就和平均主義、人人都可參與劃清了界限。在總結fwb 的發展歷程文章中,alex 這樣定義 fwb 的決策模型和性質:


在 web 3 中,雖然所有權是分散的,但最佳決策卻不是。


web 3 治理模型的成功似乎並不在於一千個人做出一千個決策,而是一千個人選出一小群領導者為他們做出決策,並透過使用、分發和反饋來支援這些領導者。


目前,fwb 介於數字合作社、web 3 初創團隊和最適合作為代議制民主國家執行的網際網路城市之間。


——alexander zhang


一個社羣發展是要滿足自己的訴求,fwb 的一個重要實驗命題:**透過 token 准入,社羣可以質量與規模兼得。**如果盲目追求所有層面的去中心化會傷害到「質量」,那建立起來的「數字城邦」再大,又何以為城邦呢?


創作者的權利,科技工具的運用,token 准入的實驗。這簡單的三個原則,讓 fwb 有清晰的佈局和遠景,又能靈活面對即時出現的會員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它的發展歷程,就能看見共識簡潔的價值了。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種做法,這種做法也不一定會成功,凡事兒都好商量嘛,如果你對此有想法,可以再詳細一些看文中的連結原文。瞭解更多 fwb 的前世今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