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實:通證的使命在於實現業務流程的最佳化

買賣虛擬貨幣

一、什麼是通證?

通證是對計算機令牌環網中Token概念的借用。Token在令牌環網中是網路節點獲得傳送訊息權利的憑證,有了這個憑證,相應的網路節點就有了在網路中傳送訊息的權利,否則,網路節點就不能在網路中傳送訊息。

因此,在Token被借用到區塊鏈系統以後,通證也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權益證明,而且這種權益證明還包括了幾乎所有的可視性權益,比如投票權、使用權、記名權、記賬權、股權、版權等。

我們認為,在區塊鏈系統中,通證不僅僅是權益證明,通證還是區塊鏈系統中每個個體責、權、利等核心價值的統一承載體。上面的那些權益,在現實生活中或在網際網路情況下,都可以透過其他技術手段得以解決,並且也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區塊鏈作為一場偉大的革命,沒有必要再創造出一個新名詞,來對現實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權益進行再一次證明。通證必然要承載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是區塊鏈系統中每個個體的責、權、利等價值的統一體。

二、通證在區塊鏈系統中有什麼作用?

為什麼說通證是區塊鏈系統中每個個體的責、權、利等價值的統一體呢?

在回答這一問題以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系統透過資料在全網範圍內的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儲存,使資訊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透明和難以篡改,並且使系統具有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信任、資料可溯源可追蹤等特性。

區塊鏈的這些特性給經濟和社會生活注入了更多平等、民主的要素。系統由原來單一的他組織,轉變為更大程度上的自組織,使之管理上實現去中心化,在業務流程上實現去中介化,充分激發每個個體的自身活力,更大程度的實現生產流程重構、生產關係調整和生產力解放。即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業務體系架構,區塊鏈透過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技術來提升單點效率的推進路徑和演化方式,將顛覆掉很多傳統中心化流程中的環節和內容,從而減少業務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那麼,區塊鏈又是如何實現對中心化的組織管理流程和工作機制的重構的呢?

任何一種改變,無論是內部力量還是外部力量的推動,都必須要找到準確的突破點、合適的推進路徑和恰當的推進方法。區塊鏈為這種改變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目前還是一種外部推動力量。如果區塊鏈外部推動力量不夠強大,則不可能對現有的業務形態產生本質上的影響。另外如果僅有外部力量的推動,而不能將這種外部力量轉化為內部相關要素的內生性轉變,那麼這種改變也不可能演變成新的業務形態,更不可持續。

內部要素改變的關鍵是每個個體自身在新的系統架構下責、權、利關係的重新配置。只有在外部力量推動下的內部要素的改變,變革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發生。在以往的中心化系統中,責、權、利分別由不同的載體承載,其間關係也並不匹配。在區塊鏈的新的系統架構轉換背景下,有沒有可能有一個統一體承載這些內容,並對這些內容進行重新配置和調整,透過這些內生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調整,推動傳統中心化系統架構向區塊鏈去中心化系統架構的改變呢?

我們認為,正是通證實現了區塊鏈這一偉大的理想。區塊鏈系統業務流程重構的重大理論作用和現實意義,必須透過通證這一抓手來實現。否則,沒有必要創造出一個無用的新名詞,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的偉大理想也無從落實。

三、通證的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通證是區塊鏈業務場景中的主導要素。正是通證,實現了區塊鏈業務場景中不同關係的連線、流通的促進和價值的重新佈局。通證是如何實現重塑生產流程、改變生產關係、提升生產效率的呢?

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資料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技術背景下,透過對中心化業務場景中原有的價值載體、業務流程、價值節點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對中心化業務場景下不同個體的責、權、利進行重新匹配,驅動整個業務系統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由多中介化向少中介化甚至無中介化、由大部分資料不公開不透明向更多資料公開透明的轉變,實現新的業務流程的重構和落地,進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這是區塊鏈這一革命的偉大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個體的責、權、利的重新匹配,正是通證作用的實現方式。

四、哪些設計不是通證?

從通證的作用出發,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目前很多號稱的“通證”,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通證。

ICO專案方發行的數字憑證不是通證。ICO專案方透過發行Token籌集資金,並以傳統資金盤的玩法將Token作為返點的替代物,同時也在二級市場銷售Token。這種Token只是代幣的概念,不要說價值承載,就連權益的概念都沒有,更不要說用來改變業務流程了。

目前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所謂的通證設計,也不是真正的通證。這種通證設計,著眼於對消費端進行激勵,以傳統的二級分銷甚至多級分銷模式,對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和拉新行為透過返點給予通證獎勵,直至把使用者由消費者變成消費商,這實際上仍然是網際網路背景下積分的一種應用。這種應用,最多隻能算是通證在某一個環節下的一種極其簡化的應用,不是真正的通證。

五、通證不能做什麼?

通證將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流程。但正如區塊鏈有其固有的應用場景,通證在應用上也存在它固有的侷限,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那麼,通證設計的邊界又在哪裡呢?

通證本質上是要實現不同應用場景下不同組織流程中不同個體的責、權、利的重新匹配,因此,不同個體在不同應用場景、不同背景下的責、權、利,必須要能夠度量並可重新配置,否則通證將無從發揮作用。如親情的維繫、友情的建立等不能以數量多少進行計算和衡量的社會化系統方面。又比如,在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資料,由於具有廣泛的可分享性,且其邊際成本為零,資料分享所付出的代價和帶來的收益在通證設計上又如何體現和度量,至少在目前沒有好的方案。

六、如何設計通證?

在區塊鏈重塑整個社會各領域業務流程的過程中,通證至少發揮著兩個方面的作用。一個方面是在傳統的中心化的生產組織關係向區塊鏈背景下的去中心化生產組織關係改變過程中,以通證為載體,透過責、權、利的重新匹配,實現業務流程的重構;第二個方面是在已經去中心化的業務流程中,透過通證的權益繫結,對業務流程的進一步持續最佳化,保證整個系統的良性運轉。

通證設計必須建立在區塊鏈具有的去中心化、資料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基礎上,與目標系統實施的結構化改革一併進行,是非常精細化的工程。通證設計必須詳細分析原有的中心化系統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哪些是可以透過系統流程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重構得以解決,哪些不足和弊端透過系統流程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仍然無法得到解決?系統架構調整後新的業務流程在效率上又得到哪些提升,還有哪些業務流程在效率上得不到提升,仍然需要維持中心化架構,或維持不同程度的中心化架構?

在梳理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並計算不同流程和架構效率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不同使用者主體在原有中心化架構下與新的去中心化架構下的行為、權利和責任,以激勵相容原則為指導,進行全面的計算和比較,保證新架構下的絕大部分使用者主體在利益方面上有增量,對於新架構下極少部分利益受到損害的使用者主體,要透過系統架構的精準調整和責、權、利的進一步匹配給予必要的補償,否則整個系統架構的調整將會受到極大制約,甚至無法施行。

同時通證設計過程,還是實現不同使用者群體共識的形成過程。透過通證設計,將區塊鏈新的組織架構模型帶來的外生推動力量逐步轉變為系統內所有使用者群體的內生驅動力量,以推動原有系統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系統改造和平穩快速轉變,並保持新系統的穩定。

通證經濟系統的設計是對資源投入和收益的重新匹配,這個過程一定要伴隨著總體系統效率的提升,一定是對原有系統做出的增量改革,否則調整和改革就沒有必要進行。也正因為是增量改革,才有可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原則,即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只是受益多少的區別。

通證專案的整體價值取決於通證專案的自身固有價值,更取決於通證設計去中介化架構帶來的整體效率提升。此外,好的通證設計能夠連線更多的經濟體,擴大連通範圍,透過通證在新的經濟體內的表達,使得更多資源在更多經濟體內重新進行高效配置,帶來更大程度的效率提升。

但是通證設計也不是範圍越大越好,還要注意通證的價值可承載範圍。場景越大,業務邏輯就越複雜,通證承載的內容就越多。而很多內容,在本質上還存在一定的矛盾之處,甚至不可調和。因此,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多通證也是需要考慮的,即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設計不同的相互聯絡又互相獨立的通證系統。

在具體的通證設計過程中,又需要分層、分級、分類、分時,在具體場景中發現和體現價值。沒有一種通證可以適合所有場景。每一個通證系統設計,一定是具體的、獨特的,與業務場景一致的。不存在超過具體業務場景的通用的通證系統設計。

此外,無論通證流通範圍的大或小,通證的設計一定要立足於經濟系統自身流通的場景和節點,透過嚴密的分析和計算,並在系統執行過程中時時試錯時時調整,才有可能構建出與新的去中心背景下精簡的業務流程相匹配的新的高效的業務流程和架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