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扎推新加坡謀合規

買賣虛擬貨幣

文|嚯嚯

編輯|文刀


3月27日,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正式公佈符合《2019年支付服務(指定時期的豁免)條例》的企業名單。有統計顯示豁免名單內的414家企業中,提供“數字令牌支付服務”的約有194家,佔比達46%。火幣、ok、幣安三家頭部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在新加坡的主體獲得了特定期限內的經營權。


不過,豁免經營並不意味著已經被許可或持牌。mas當局強調,豁免權將在指定期限內有效。目前,提供數字支付令牌服務的終止日期為7月28日。


自今年1月28日新加坡《支付服務法案》生效後的6個月,在新提供數字令牌支付服務的企業均可申請三類牌照中的兩種。這批定期豁免經營的主體正是申請牌照的企業。


名單內從事數字貨幣託管業務公司人士張先生認為,涉及數字支付令牌服務的企業到底誰能最終持牌還是未知數。


最近兩年,合規是很多數字資產交易所積極謀求的資源。即便在一些明確規定禁止數字貨幣交易的國家裡,“hbo”三大頭部平臺都想法建立各自的非涉幣主體,以技術服務、科技研究等方式提前佈局。


謀求合規是一個進展緩慢的過程,原因之一是各國需要對數字貨幣及其監管手段深思熟慮。


區塊鏈安全機構peckshield聯合創始人jeff liu認為,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匿名性等資料特性產生的數字資產,在鏈上鎖定追蹤的難度和成本很大,令多國金融監管機構頭疼。




hbo在新主體獲4個月經營權


3月27日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公佈的取得期限內經營的企業名單中,除了阿里巴巴、支付寶、亞馬遜等涉及支付服務的傳統巨頭外,加密資產領域內的企業登上了豁免名單,其中就包括提供數字令牌支付(digital payment token)服務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及託管企業。


訊息從新加坡傳入國內幣圈,華語幣民熟悉的ok、幣安、火幣三大頭部交易平臺在新加坡的主體公司均在名單內,分別是okcoin pte. ltd、binance asia services pte. ltd和feu international pte. ltd。


名單一出,社交網路上快速出現了各種交易所在新主體被豁免經營的快訊,引發行業討論。


按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月28日起生效的《支付服務法案》後,提供數字令牌支付服務的企業可以在指定期限內申請支付許可牌照。在7月28日前允許在新經營的幣圈企業也是已經提交申請的公司。


但需要注意的是,mas已經強調,獲得豁免權並不意味著這些實體已經在新加坡取得了經營特定支付服務的許可證,豁免權將在指定期限後中止。


新加坡mas特別強調了“豁免”的定義及期限


新加坡的首批豁免名單中,除了一些頭部交易平臺的在新主體外,還存在一大批不太知名的交易平臺主體、借貸機構、token發行方等。有媒體統計,豁免名單內的414家企業中,提供“數字令牌支付服務”的企業約有194家,佔比高達46%。


梳理mas此前公佈的“支付服務經營牌照申請指南”後可見,此次獲得豁免權的數字貨幣企業主要是因為其在2020年2月27日之前完成了牌照申請備案。換句話說,在2月27日前向mas提交牌照申請備案的企業,便可獲得豁免權。


去年12月18日,mas在其官網公佈了最新的《支付服務商牌照申請指南》,並上傳了4份申請表格樣本。“新指南”明確了企業完成支付牌照的申請條件、要求與流程。申請條件包括本地永久商業辦公室、基礎資本金要求、繳納擔保金、技術風控、內部審計等。滿足上述條件後,企業按要求提交證明材料即可完成申請。


“幣圈企業獲得豁免權的門檻不高,而且與最終能否持牌沒有必然關係。”一名業內人士稱。


按照mas的規定,為期4個月的豁免經營僅限於新加坡當地,對於豁免企業在海外經營的業務,還需遵守當地的監管法規。這意味著,交易平臺在新主體不能向中國境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mas仍在探討數字令牌支付細節

新加坡2019年出臺的《支付服務法案》讓該國成為了少數幾個對數字貨幣領域有明確監管的國家,這對從事數字貨幣行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至少,從3月27日豁免條例公佈到7月28日的4個月時間裡,在新開展數字貨幣服務的交易所們獲得了爭取持牌的視窗期。


到底最終誰能持牌,還需要關注mas在7月28日之後的資訊。


《支付服務法案》今年在新加坡生效後,在新提供賬戶發行、國內匯款、跨境匯款、商業收購、電子貨幣發行、數字支付令牌和貨幣兌換服務的企業,需要均需要申請支付牌照。可申請的三類牌照包括貨幣兌換牌照、標準支付機構牌照(spi)和大型支付機構牌照(mpi)。


貨幣兌換牌照僅適用於買賣或兌換外幣的企業,只能提供法幣兌換服務。提供數字貨幣的服務商更符合後兩種牌照的申請要求。


mas可申請的牌照型別


張先生供職的一家數字貨幣託管公司也在此次的豁免經營企業名單內。他介紹,法案當中比較複雜的部分是涉及到好多型別的業務,很多運營數字貨幣業務公司比較注重f類業務——digital payment token 這一塊。但事實上,f類還有很多東西要澄清。去年12月,mas釋出了一個有關“e-money和digital payment token範圍”的諮詢書,到現在這一部分還處於商議過程中,“可見這兩種業務還有一些細節性的內容需要釐清。”


據他了解,很多公司想要將stable coin(穩定幣)歸類到e-money裡處理,“因為法案對電子貨幣的定義及額度要求都和stablecoin類的幣很像。”如果歸入其中,使用的實際情況會和規定可能會有一些衝突,比如每人每天只能交易5000元,這個額度在數字貨幣領域行不通,在應用場景上也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使用stable coin是否涉及跨境支付。


針對數字令牌支付服務商來的兩種支付牌照——小額的spi牌照和大額的mpi牌照,張先生介紹,他了解到的很多公司都想申請mpi,雖然申請門檻比較高,但也是可以滿足的,主要看交易量,公司可以做到符合額度要求,申請的主體條件也相對容易滿足。當然,mas對這類公司的監管就會比較嚴。”


對於最終申請結果的預期,張先生認為,如果所有符合要求的公司都被許可的話,可能最終會有好幾百家公司都能持牌經營,“這種方式就是mas全批後讓各個公司充分經營和競爭,監管會監督你的真實業務情況,最終存活下來的就成為行業中(有效持牌)的老大。”還有一種可能,限制牌照數量,比如申請的有300家公司,但牌照只有150個,“我們也向mas諮詢過,如果是這種方式,那大家按照條件來說大家都是合格的,你mas如何確定給誰不給誰呢?他們給我們的回覆是,這方面還沒考慮好。”


新加坡此法案的事實展現出進步意義,但豁免期之後,牌照最終“花落誰家”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早在新加坡前,馬耳他也曾推出了類似的過渡性條例,允許數字貨幣交易所按照馬耳他《虛擬金融資產法案》中的暫時性條款進行運營,過渡期為1年,截止日期為2019年11月。過渡期滿後,交易所仍需向馬耳他金融服務管理局mfsa申請經營牌照。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交易所獲得批准。


有業內人士根據新加坡法案的內容判斷,對於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說,申請牌照是開放的,但能否最終持牌還不好說,“達到條件是一方面,關鍵還要看mas在未來的4個月內對具體的細節是否還有調整。”




交易所謀合規 大小國家均佈局


一直以來,合規是很多交易所謀求的重要資源,頭部交易所的嗅覺和動作都更為敏捷,哪怕是在一些尚未監管要求或者明確不允許的國家,頭部平臺都在提前佈局。


目前,幣安在烏干達(支援烏干達先令)和英國澤西島(支援歐元和英鎊)都上線了分站。前者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對數字貨幣的金融監管規則尚未有明確規定。後者澤西島是英國皇家屬地,其對數字資產的監管相對寬鬆。


歐科集團則與馬耳他證券交易所共同推出了證券型代幣交易平臺okmsx。此外,歐科集團位於美國的主體企業okcoin則獲得了美國msb(貨幣服務商)牌照,支援美元充值提現的同時也可為美國使用者提供數字資產交易服務。3月30日,歐科集團宣佈,其旗下子公司okcoin japan順利透過日本金融廳的審批,成為了頭部交易所中首個自申請拿下在日牌照的平臺。


火幣集團則透過在日本、韓國等地設立分站的方式落地合規服務。其中,火幣在日本透過收購持牌合規交易所bittrade實現了“曲線持牌”。此外,火幣還透過合作伙伴hbus進入了美國市場,並在歐洲直布羅陀申請了dlt牌照,獲准在歐洲展開數字資產交易服務。


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數字資產走向主流並引發監管關注,許多交易服務平臺都把合規提上了日程,爭取拿到更多牌照。


不過,想要持牌,過程也是極其緩慢。以新加坡為例,《支付服務法案》從起草、諮詢到透過國會都經歷了一年的時間,正式實施後,從允許申請到持牌至少半年。對於申請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長期跟蹤、陪跑的過程。


區塊鏈安全機構peckshield聯合創始人jeff liu回覆媒體諮詢時表示,幣圈交易所合規之路進展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數字資產的特殊屬性——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匿名性等資料特性而產生的數字資產,給鏈上鎖定追蹤帶來了難度,且成本很大。他認為,數字貨幣具有繞過國家對資金監管的可能性,極易造成資金外逃、犯罪分子洗錢等違法行為,這也是令多國金融監管機構頭疼的問題。


jeff liu表示,對交易所而言,要做到合規,必須要強化自身 kyc和kyt兩方面的資產監控。“kyc就是實名制,往後諸如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也可能會利用到。kyt就是對流進流出的每一筆交易做監控,這個可以委託第三方權威安全機構來進行。”


各國對數字資產及監管手段的認知在發展,想要獲得所在國家的認可,交易所陪跑的時間還很長。




互動時間


在新持牌,你看好哪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