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經濟學視角(八)節儉悖論

買賣虛擬貨幣

當大佬們佛系持幣的時候,韭菜們瘋狂交易,成就了牛市,大佬實現了暴富,韭菜們也歡喜;當佛系持幣的理念深入韭菜的人心,大佬們瘋狂賣幣,幣價暴跌,佛系持幣反而成了割韭菜的幫兇。

    這就是節儉悖論:節制儲蓄增加消費會減少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一件壞事,但由於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對整個經濟是好事;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於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國民經濟是件壞事。

    比特幣十年,我個人認為,程式設計師買披薩事件,給比特幣注入了交換價值。交換價值,喚醒了商人的商業意識,開發比特幣的投機需求。一邊有商人囤幣(收入相對較高,風險承受能力強),一邊有交易所開發投機者進場,供給越來越少,需求越來越大,一輪牛市下來,實現了一萬倍左右的漲幅。比特幣價格達到1美元左右的時候,喚醒了跨國灰色資本轉賬的剛性需求。即使灰色資本只是利用比特幣和比特幣交易所轉賬,不囤比特幣,也為比特幣注入了流動性,這樣,即使熊市,比特幣玩家也不擔心手中的比特幣不能變現成為美元而歸零。這樣,囤幣成就的流通稀缺性與跨國灰色資本轉賬的流動性,同時得到了加持。

   這一萬倍漲幅,引起了各國金融大佬的興趣,一看比特幣白皮書和比特幣的挖礦成本機制,只要比特幣價格高於挖礦成本,比特幣區塊鏈就能穩定執行,就能去中心化地證明數字資產,如果我的資產是比特幣,那麼誰也不能質疑我的實力了。同時,儲存比特幣,比儲存黃金和美元,要安全方便。各國有那麼多有錢的貪汙犯,只要價格穩定,不缺少買家,這個事情可以搞大。第二波牛市,各國金融大佬支撐的法幣交易通道服務,一是金融大佬有實力有信心而增強了比特幣流通的稀缺性,同時吸引比特幣投機玩家,也增強了比特幣的流動性,比特幣順理成章成了數字黃金——存黃金,不如存比特幣。

    ICO,成為幣圈的第二大風口。以太坊,又具備ICO的技術壟斷優勢。各大ICO專案方,自帶光環,自帶流量。一方面,帶來的流量,源源不斷地交易所買入ETH,增強了ETH的流動性。各大ICO專案方,基於ETH流動性成就的升值效應,自然選擇支援ETH流通的稀缺性。流動性與稀缺性同時得到強化,ETH就成了幣圈的千年老二。

   POS共識機制,偏向於重視幣種的稀缺性,而忽略了幣種的流動性。相反,波場在幣安的加持下,價格暴漲,刺激了佛系持幣玩家的囤幣需求,再加上孫宇晨個人持有比例不小的TRX,流通的稀缺性非常強大。很多交易所都想在波場的上漲中分一杯羹,支援波場交易,又支撐了波場的流動性。稀缺性與流動性的均衡優勢,沒有主網的波場,也成了幣圈的一個主流幣種。

   所以,單純追求流通數量的稀缺性,不能增加交易市值的流動性,從道理上講,使用者參與POS,幣的數量會增加。但是從發展上講,整個專案的生態,因為缺乏流動性,反而會束縛專案在幣圈地位的成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