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儲存”的商業魅力

買賣虛擬貨幣

1. 去中心化儲存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區塊鏈的應用中,除了“數字貨幣”、“智慧合約”,還有一個非常熱門的的領域一直以來也都是各路英雄的競技場,那就是去中心化儲存。

在去中心化儲存領域有老牌專案Filecoin+IPFS、SiaCoin、Storj,還有近來新入場的專案LAMB、Yotta等,並且新專案還在源源不斷地湧現。

為什麼如此多的專案都競相在這個領域廝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數字貨幣”和“智慧合約”。

2. “數字貨幣”應用的匱乏

說起“數字貨幣”,我們都知道最有名的案例便是BTC、萊特幣以及BTC的分叉BCH。這三個幣目前的市值和業內外共識都非常高。然而絕大部分這三個幣的持有者都只是把它們當作價值儲存和投資的工具,而很少把它們用在實際生活中。

雖說有一大堆國內外的網上商城或實體店(不乏國際知名企業比如微軟)支援消費者用這三個幣進行支付和消費,但相對於法幣,無論是在交易量和交易頻度上,它們都還相差太遠,談不上廣泛使用,也並沒有給商家本身帶來多少額外的商業利益。

3. “智慧合約”應用的止步不前

說起“智慧合約”,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以太坊。它是智慧合約的鼻祖,是目前在區塊鏈世界中應用得最廣泛的智慧合約平臺,也是在整個數字貨幣領域僅次於BTC的幣種。

在2016-2017的愛西歐狂潮中,以太坊向全球證明了智慧合約的威力,讓大家想象出一幅由智慧合約高效、公平、公正地管理和執行的虛擬世界,這是人類從未有過的體驗。正是在這樣的遠景下一批專注於智慧合約的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暴發。

雖然隨著愛西歐的沒落,以太坊的價格也暴跌,但是人們對智慧合約的期望仍然非常高,在這個領域的探索仍然在不斷地前進。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迄今為止人們發現智慧合約能夠高效發揮作用的領域仍然非常有限,雖然在很多領域人們也做過很多嘗試,但是就現在的技術水平而言,還有太多技術方面的原因導致智慧合約還無法大規模在實際生活和商業中應用。智慧合約平臺同樣也無法給商家帶來多少直接的商業利益。

在和以太坊概念誕生的同時期(2014年),另外一群探索者們發現可以把區塊鏈的技術用於改造現有儲存領域的商業模式。

4. 現有儲存模式的弊病

在現有的儲存領域,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使用者都會選用各種各樣的雲端儲存。

我們經常用的有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在通常狀況下它們都能很好的工作,也沒有人會想到要改變什麼。然而近年來,由於某些服務的限制性以及公司資料洩漏的頻繁報道,人們越來越擔心儲存在這些雲上的資料安全和隱私洩露問題。

業內曾經發生過一起案例:國內某知名雲服務商由於操作上的不慎,遺失了儲存在其雲上的某創業公司的資料,這一事件幾乎導致該公司的倒閉,這個損失可謂相當慘重。

在我們的想象中,這些資料備份在這個雲端儲存服務商的雲上,他應該有備份才對啊,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這個服務商為了節省成本並沒有作足夠的備份,因此導致了資料一旦遺失無法恢復。

在中心化的儲存中,我們只能相信和依賴中心化的機構,而無法核實他們是否真正提供了我們期望的服務。

5. 去中心化儲存的商業魅力

而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儲存可以做到由演算法保證我們的資料有足夠的備份,並且分散地儲存在系統的若干個節點中。這樣即便某個節點的資料發生損壞,我們還能在其它備份節點找到資料。

這個概念一提出,便引起業界熱烈的反響。在業界看來去中心化儲存是目前最接地氣並且最有可能首先實現大規模商用的區塊鏈技術。一旦一項技術實現大規模商用,一方面將極大改進現有商業模式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將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嗜血的資本和雄心勃勃的專案方便懷著極大的熱忱前仆後繼地投入這個領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