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her透明度和儲備比例再遇NYAG質疑

買賣虛擬貨幣

Tether的美元儲備老問題再遭點名,不過這次,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NYAG)還要求Tether和Bitfinex立即提交檔案,詳細說明兩家公司進行的信貸額度及公司關係相關資訊。

Tether的透明度和儲備比例問題

2015年2月Tether釋出USDT,這是一種利用比特幣區塊鏈交易的法定代幣。在《Tether白皮書:一種利用比特幣區塊鏈交易的法幣代幣》中,Tether將USDT定義為是一種法幣掛鉤的數字貨幣,每發行1個 USDT代幣,其銀行賬戶都會有1美元的資金保障。USDT被用來作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裡代替美元的幣種。

不過,對於USDT的儲備問題,業界早有疑慮。根據此前NYAG對兩家公司的調查,NYAG稱,在一段時期內USDT穩定幣僅獲得約74%的美元儲備金支援。但Tether表示,其代幣獲得了全額支援,但未具體說明其美元儲備的構成。

不過,關於 USDT 的風險,Tether公司自己在白皮書裡也說了,Tether 是去中心化數字貨幣,但是Tether公司並不是一家完美去中心化的公司。作為中心化的質押方儲存所有的資產,公司也存在著破產、凍結資金、捲款逃跑的可能。

所以一直以來,有關USDT是否進行全額美元儲備的情況,一直是市場乃至監管方關注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美元儲備”一事,還有中心化公司審計不透明問題。據此前訊息,紐約檢察官於2019年4月指控Bitfinex在客戶和公司資金中損失了8.5億美元,然後用附屬穩定幣Tether來掩蓋財務漏洞。此後,Tether和Bitfinex提出上訴,但在2020年7月上訴被法院駁回。法院維持裁決,要求兩家公司提交有關信貸延期和兩家公司關係的資訊。

有關Tether的透明度和儲備比例其實已經被多次質疑,從傳統金融監管角度,Tether泰達顯然做的不夠好。儘管市場總是抨擊泰達,但是它就是佔得先機,並把握了其它穩定幣跟上的時間視窗,已經形成規模效應了,如果真的發生“暴雷”,恐怕也不是整個行業願意看到的,相關連鎖反應可能很痛苦。要知道,2018年10月15日,USDT跳水11%可是引發了幣圈大地震。

USDT增發頻繁 市值達140億美元

為什麼USDT影響如此之大?

Tether官方資料顯示,Tether(USDT)的市值已超過140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在今年3月份之前,還只是50億美元。也就是說,5個月的時間,Tether(USDT)的市值已從50億美元增長了180%。

USDT市值現居加密市場第三位,僅次於BTC和ETH。

首先是USDT具有先發優勢,是市場最早推出的穩定幣,積累的使用者流量和社羣影響力優勢,短期內其他穩定幣很難超越;其次USDT擁有比其它穩定幣更多的流量入口,幾乎所有的主流交易所、錢包以及法幣OTC都支援USDT充提、兌換和交易,除此之外還有交易量方面USDT佔據場外BTC主要交易量這點也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優勢。最後經過市場檢驗其他穩定幣在發行模型上沒有體現出對USDT這種1:1錨定美元發行的替代性優勢,DAI本身錨定波動的加密資產,增加了複雜性,其他幾種也基本是錨定單一法幣的模型。

基於種種優勢,USDT發展至如今的規模。而今年以來的快速增長,也體現了市場對於USDT的強需求。比如,自從3.12暴跌以來,USDT進入了高頻大額增發的時期。據北京鏈安統計,3月份 ERC20 USDT增發達19次。而4月共發生12次ERC20 USDT增發,共計增發12.6億ERC20 USDT。

北京鏈安也對金色財經指出,我們認為這一段時間泰達高頻增發一方面是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從BTC、ETH這樣的主流幣的交易越來越多的使用USDT,其它代幣的交易對也使用的更多可見一斑,從我們的追溯來看,也發現增發的USDT主要流入幣安、火幣這樣的交易所。何況USDT也正在一些功能性應用場景,如支付領域開始使用,也就是說USDT已經扮演了幣圈一般等價物的角色,且在向其它涉及支付的領域擴充套件。

對於USDT監管乃至透明度的問題,有不少聲音詬病——USDT的發行方泰達公司不願尋找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對USDT擔保品進行審計,而其抵押物狀況不透明,不能及時披露。就是因為一旦及時準確地披露USDT抵押物的真實情況,可能會引發USDT的崩盤。

儘管疑慮一直存在,但確實現在也沒有“石錘證據”。

市場上已經有大量資產基於USDT流動,自然就會形成一個滾動的迴圈。這種現象說難聽一些可以說USDT已經“綁架”行業,說好聽些就是“共識”吧,因為市場需要穩定幣這樣的一般等價物,既然用的挺好了,何必還換一個。這種情況下,除非真的有政府和司法部門強力打擊泰達,或者有人發現泰達和關聯方濫用發幣權嚴重損害行業的實錘證據,否則儘管大家都呼籲泰達公開,但是其實也沒多少人“揪著不放”吧。對於USDT你怎麼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